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著名学者耿云志先生指出,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的主要内容是由基本封闭的孔子与儒学为一尊的封建文化转变为开放式的、多元化的与民主自由法治相结合的近代文化。17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历程,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开放文化观念、高举科学与民主的大旗,加速了向近代文化的转型,其后半个世纪在徘徊中进步。这百余年的经历,尤其是近三十年来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性的飞跃。在认识中国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在学习与了解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中国人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充满信心。

——摘编自裘士京、薛来《中西文化差异与观念变化——近代文化转型中的进步》

结合材料,选取中国近现代史整体或某一时期对材料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自拟论题,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 . 有研究者得出有关中国古代图书交流的8条结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古代中外图书交流的主要途径

1.使者:各朝各国的使者不但在政治关系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

2.宗教徒:虔诚的宗教徒总是把传教活动作为自己的神圣事业,从而也就成为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3.商人:商人在国际贸易中所贩运的商品,就已凝聚了各民族、各国家的文化成份,书籍也是国际贸易商人贩运的对象。

二、古代中外图书交流的基本特点

4.从中国书籍向域外传播方面看。带有明显的周邻性特征

5.从中外图书交流传播的形式看.明代之前主要是单向性辐射传播.表现为中国文化对东亚邻国的影响。

6.从中外图书交流的影响看.印度文化比其他域外文化更为深入地影响到中国文化

7.从中外图书交流的主要路径看.基本表现为由陆路向海路的变化

8.从域外图书在中国传播的内容看,外来宗教经典的传播是个突出现象。

——摘编自许磊《简论中国古代图书交流》


请在主要途径和基本特点两个方面提取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考生也可以从以上两方面提出新观点并构建关联,展开论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12-06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17世纪,西方传教士来华后逐渐了解中国的选官制度,并不断地把最新的选官信息反馈回西方,这成为他们构建中国形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时间代表人物主要信息影响
16世纪早期【西班牙】门多萨介绍了明朝的官僚机构和官员设置情况,首次记载并高度赞扬了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和科举取士制度,以为明朝的科举考试方式是和西方一样采取口试的方式开启了西方传教士介绍明朝选官制度的先河
16世纪中后期【意大利】利玛窦介绍了更多有关中国选官制度的信息,认识到官员的九个品级,以为官员三年一升迁;批判了科举考试内容的狭隘性,认为这是明代中国科学不发达的原因西方人对中国选官制度的内容认识变得丰富、清晰,但仍缺乏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17世纪上半叶【葡萄牙】曾德昭增加了官员品级、早期私人教育、吏员入途、官俸折支及纸钞买官、掣签法等新内容,特别提到了品德、礼貌、书法等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不仅认识到中国选官制度中积极的一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其中存在的腐败行为使西方人眼中的中国选官制度不断完善起来
17时期中后期【法国】白晋高度评价了康熙皇帝,认为他公正司法,任人唯贤,是位明君。记载了清朝皇帝对朝廷显贵之子的特殊对待,还提到了捐纳制度刺激了欧洲“中学热”的兴盛,对西方国家构建文官制度提供了重要启迪

——据杨洁《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对中国选官制度的认识与评价》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官僚制度”,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2023年9月《求是》杂志刊发的《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全面系统深刻揭示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该重要论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战略高度,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对中华文明内在特质的深刻揭示,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更具有强烈的时代价值,需要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并运用中国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且能解读所选中华文明特性的内涵,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论须体现时代价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607年,日本推古女皇派小野妹子等出使隋朝。小野妹子回国时,隋炀帝派裴世清陪送到日本,揭开了中日交往的新篇章。此后,日本频繁遣使来华。遣唐使每次来华,都送来100250名留学生和留学僧。同时将“五经”与诸子、史学等汉字书籍带到日本。公元646年,大化新政府成立以后,任命长期居留中国并熟知中国典章制度的高向玄理、僧旻为国博士,参与新政府的施政。日本政府制定了《大宝律令》,仿唐朝官制,称为“二官八省制”。在地方官制方面也大体仿照唐制,设国、郡和里三级。佛教于公元6世纪从中国传入日本,日本派遣僧人留学唐朝,佛教许多宗派传入日本。律宗高僧鉴真也受邀去日本传经讲道。鉴真师徒用汉语讲读经书,使汉语广泛地渗入日本的社会生活。促进了日本汉文学和音韵学的发展。汉字伴随着汉文化东传日本,形成‘汉字文化圈’。该文化圈又因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明,而被称为“中国文化圈”。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华夏文明东传日本的背景。
(2)根据材料,归纳日本学习华夏文明的途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夏文明东传日本的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马古道遗迹


   

材料二   唐代,茶大规模传入朝鲜、日本,留唐僧人、学生及遣唐使不但知茶、饮茶、爱茶,还把茶籽带回国内种植。

16世纪起,经由来华传教士、水手、使臣、商人不断将茶叶知识、饮茶风俗、茶叶饮料、茶树茶籽传回欧洲。

17世纪中叶,美洲殖民地荷属新阿姆斯特丹人最早饮茶。

19世纪30年代,英国开始在印度发展茶业,之后,又在非洲的尼亚萨兰(今马拉维)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地发展茶业。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陶德臣《中国茶向世界传播的途径与方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茶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对于中国的古代文明可谓是如痴如醉,他们像婴儿吸母乳般地贪婪地吸收。纵观日本历史,它每次重大的发展,都不是土生土长自我发展起来的,而是靠吸取中国文化的丰富营养而成长的。可以说,没有中国文化,将没有明治维新前的日本文化,离开汉文,日本人就不能读它的国史、研究它的古代文化。从表面上看日本文化是一种抄袭式的、缺乏创造力的移植文化,然而,耐人寻味的是,从这样低态势的模仿文化中却生长出了充满生机的民族特性。由于日本民族具有追赶文化新潮流的强烈意识,在接受外来文化时又善于变通,所以在与外来文化相接触时,总是以度诚的态度,仔细咀嚼与消化,择其精华,以自己的民族精神,建立起了同源而异流的文化模式。

——摘编自赵玉乐《浅谈日本文化的源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古代日本文化”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8 . 孔子学院是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孔子学院全球分布数量表(截至2013年)

大洲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总计
孔子学院数/所931491443717440
所在国(地区)/个333716313120

孔子学院(课堂)数量增长情况表

年份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
孔子学院数/所635122226249282322358400440
分布国家
(地区)数/个
6214966788896105108120

——摘编自周璐铭《孔子学院十年发展统计、成果分析与战略建议》


就材料所示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三条以上史实,证明所拟论题。(要求:论题明确,与材料主旨相关,史实准确,与所拟论题相关。)
2023-06-21更新 | 73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选择考模拟(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面关于纪念五一劳动节的历史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   188651日,芝加哥的20多万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终于获得了胜利。18897月,在恩格斯组织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简称“五一”。

192051日,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五一运动史”的纪念文章,他写道“只要他们认今年的‘五一’纪念日作一个觉醒的日期。”

193351日,中央苏区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开展了阅兵与文艺演出活动。

1948430日,中共中央为纪念“五一”,发表了“五一口号”,共23条。比如第四条   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联合全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和其他爱国分子,巩固与扩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

1951年开始,整个20世纪50年代的“五一”节都贯穿群众游行活动。195751日,五十万人游行主题是“庆祝五一,迎接整风,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和勤俭建国方针。”

19999月,国务院改革出台新的法定休假制度,每年“五一”法定节日加上倒休,全国放假7天。

2013428日,“五一口号”提出65周年前夕,时任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多党合作事业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希望各民主党派全面提高参政议政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请你根据上述关于五一纪念史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五一劳动节的精神内涵的演变”为主题,选择某一年份或就五一节纪念史整体内涵展开述评。(要求:自拟题目,态度鲜明,行文通畅)。
2023-06-0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中国与世界]

小楚同学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发现某杂志以“中国史与世界史的融合”为主题开展了一期专题讨论,原刊编者按如下

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新时代中国史学,既要立足中国,又要放眼世界,推动历史学相关学科融合发展。中国史与世界史的对话与融合,是历史学永恒的命题,将中国史与世界史互寓其中,有助于对中国史有更深刻的诠释,有助于对世界史有更全面的认识,有助于在对人类历史的科学探索中,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解释人类文明的真谛。


请以“中国与世界”为主题,自拟命题,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征文。(要求:自拟命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