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古代印度文化

材料一 婆罗门有效地利用了他们精通的《吠陀经》即赞美诗。这些赞美诗在举行宗教仪式和献祭时被大声朗诵。它们通过口头代代相传而留存下来,由于它们在人们心目中是非常神圣的,所以被逐词逐音地熟记。作为这一宝贵遗产的保管人和传送者,婆罗门能够以高于世俗首长刹帝利的印度社会领导人的身份,坚持并实施自己的主张。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佛教到12世纪末,也就是穆斯林土耳其人到达之时,它仅存在于少数几个地方,并处于没落状态。这一伟大的宗教运动从其诞生地反常地消失的一个原因是,它未能为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危机做好准备,未能为出生、结婚、去世和俗人生活中其他一些关键性的转变提供种种仪式。对比之下,婆罗门则准备好自己的种种礼仪。这一事实保证他们尽管遭到改革者们的攻击却仍能生存下去。此外,更重要的是,婆罗门自己也从事改革。他们在富于哲理性的经典《奥义书》中,提出了他们自己的通向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主题二 古代东亚文化

材料三  古代朝鲜文化打上了中国文化的深刻烙印,如提倡儒学,实行科举制,派贵族子弟到唐朝留学;另外,中国的汉字、汉文和儒家思想早在公元前就传入了朝鲜,新罗统一朝鲜后与唐朝密切交往,注重借鉴中国文化来发展本国文化,如朝鲜的文字、史学等,同时朝鲜人民又推陈出新,在借鉴中国胶泥活字印刷的基础上发明了铜活字印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技术。

——摘编自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材料四  日本于7—10世纪设立的律令制是模仿唐朝的永徽律令和垂拱格式(为修改律令而临时发布的诏敕和官符,称为格;律令和格的施行细目称为式)而成的,但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国度,幅员广大,人口众多,需要大量的官员和严密的国家组织,这对相对贫穷弱小的日本来说是没有能力照搬的。于是,日本人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某些修改和变通,将大化改新前的一些惯例和制度吸收了进去,把那些归属于豪族大姓的部民制机构变成了官僚制下的基层机构。地方豪族的地位和特权虽然有所削弱,并且确实与中央官僚和中央贵族的地位权力差距甚大,但也没有彻底被取消,他们的权力有点像现在某些亚洲国家中的部族酋长的权力。

——摘编自王仲涛、汤重南《日本史》

材料五 玛雅人创造了美洲大陆上最古老的文明……他们独自发展了表意文字,用字母或符号作为表达思想的传统符号。为了计算时间、预言未来和为献祭及主要的丧葬事宜推算吉日,他们还研究了天体的运动。由经过专门训练的祭司搜集的天文学知识非常广泛,与当时欧洲的天文学知识不相上下。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六 也许是整个地区的气候发生了不利于玛雅农业的骤变,杂草疯长,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丛林日益向城市逼近,像沙漠吞噬绿洲一样,毁坏了玛雅人生存的基础;或者是疫病流行,导致人口锐减,损伤了文化的元气,也逼迫幸存者尽快逃离危险的故园;再或者是外部的威胁,如墨西哥中部居民侵犯,致使玛雅人逃难而去,听任自己繁荣的城市中心倾颓;甚至可能直接由入侵者捣毁了玛雅宗教建筑,发生“犁庭扫穴”的大灾变。

——摘编自林大雄《玛雅的智慧》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印度文化产生的社会基础是什么?说明印度文化传播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佛教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能力提升*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文化对朝鲜社会产生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简析古代日本律令制国家形成的原因。
(5)根据材料三、四,概括朝鲜和日本学习中国文化的特点。
(6)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五提及的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
*历史纵横*
(7)根据材料六,分析玛雅文明消失的可能原因。
(8)综合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美洲文明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主题一 西亚文化

材料一 古巴比伦最突出的成就是它的法律体系。《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有系统的法典,它的全文刻在石头上石头上部刻着两个人,坐着的是神,站着的是汉谟拉比,这意思是说,神把法典交给人间的统治者,让他去执行。在西方法的思想中,法是从神那里来的,人只是服从法和执行法,在《汉谟拉比法典》石刻上,就已经看到了这个苗头。法典开宗明义就说制定这部法典是为了追求公正和正义,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恶、一切恶人,使强者不可以压迫弱者,弱者可以得到保护。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钱乘旦讲西方文化通论》

材料二 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前2350年,十几个苏美尔城邦……支配着美索不达米亚的公共事务。……当和平得以维系,政府也会组织建造大型公共设施。宫殿、神庙和抵御外敌的高墙出现在所有苏美尔的城市中,全部工作都由吉尔伽美什这样的领袖来组织和协调完成。神话中就曾提到吉尔伽美什在乌鲁克建造城墙和神庙的事迹。……比建筑物更为重要的是灌溉系统,它支撑着农业生产与城市社会。随着人口的增加,苏美尔人扩大了蓄水池和水渠的灌溉网络。

主题二 埃及文化

材料三  下图为古埃及一位祭司的墓室壁画。这位祭司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5世纪,画中描绘了埃及南部的农民犁地并播种的情形。


——以上材料均据【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主题三 阿拉伯文化

材料四  公元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经过一系列民族大征服,建立起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至9世纪前期,阿拉伯帝国达于极盛,经济繁荣,政治强盛,文化发达。9世纪中后期,阿拉伯商人苏莱曼所写的《中国印度见闻录》汇成,这是介绍中国的第一部阿拉伯著作。14世纪最伟大的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他在游记中详细记述了北非、中亚、南亚、东亚诸国的风土人情。

——摘编自《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世界古代近代史》

材料五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l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巴比伦法律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两河流域早期文明的政治特色。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在两河流域早期文明中“比建筑物更为重要的是灌溉系统”。
*能力提升*
(4)比较材料二、三,说明两河流域的早期文明与古代埃及文明的共同特征。
(5)根据材料四,分析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并指出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历史纵横*
(6)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人给欧洲社会带来的影响。
2024-01-14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选择性必修三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古代埃及和西亚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在许多领域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古代埃及和西亚文化的相似之处有(     

①创造世界上古老的文字                ②留下完整的成文法典

③掌握一定数学知识                       ④依据河水涨落制定历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①②
2023-12-15更新 | 210次组卷 | 39卷引用:组卷网·期末复习-选必三 押题卷01卷
4 . 《赫梯法典》规定:“若一位男奴逃到鲁维地区,他的主人将支付给带他回来的人6舍客勒银(大体等同于购买一头耕牛或一名手工艺人的价格)若一位男奴逃到敌国,谁带他回来,谁将拥有该奴隶。”这反映出,当时的赫梯帝国(     
A.法典渗透民主思想B.存在劳动力流失现象
C.农耕经济占据主导D.跨区域贸易基本成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为世界不同地区古代文明的成就。综合表中信息可知,古代文明(     
发源地主要成就
西亚两河流域城市国家、楔形文字、法典、洪水方舟传说
东北非尼罗河地区政教合一、象形文字、金字塔、太阳历
爱琴海地区城邦国家、神话、悲剧、喜剧
东亚黄河、长江城市祭台、礼器、彩陶、南稻北粟
A.产生的重要前提是农耕的出现B.区域统一得益于君主专制施行
C.兴盛的主要条件是文字的产生D.多元发展格局受历史环境影响
2023·辽宁·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如图是公元前7世纪亚述帝国宫殿中一幅浮雕(复制品)的局部图。该图展现了亚述帝国(     

A.繁琐的宫廷礼仪B.复杂的官僚体系C.奢华的贵族生活D.丰富的物产资源
2023-09-15更新 | 2161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3年高考辽宁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公元前2900-前2000年期间,两河流域地区统治者拥有较多头衔。最初一般使用“恩西”“卢伽尔”,意为某一城市的主人,后来其标识的地理范畴逐渐超出原有城市的界限,再后来有的统治者甚至创造出多种“四方之王”“世界之王”的新头衔。这些变化(     
A.表明统治者满足于小国寡民现状B.反映城邦国家向地域国家的演进
C.标志着两河流域文明国家的形成D.促进了两河流域统一帝国的发展
2023-09-05更新 | 189次组卷 | 4卷引用: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选择性必修三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8 . 下图是古代某地区关于“大麦”的书写形式的变化,对这一文字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该文字吸收了埃及象形文字的特征       ②向东方传播逐渐演化为阿拉马字母
③在亚述巴尼拔图书馆中有大量保存       ④《汉谟拉比法典》使用该文字刻写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9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的结果,这种相互影响就其程度而言,远远大于南北美洲或澳大利亚与外界所可能有的相互影响。这说明(     
A.非洲文明是多种文明交融的结果B.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文明落后
C.非洲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明D.非洲地区影响世界各文明发展
2023-08-28更新 | 365次组卷 | 61卷引用:阶段性检测卷15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一)-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10 . 古代埃及文字(见图)同苏美尔文、古代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一样,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中产生的。古代埃及人依靠那些代表动物、事物、地方和人的复杂符号来表情达意,记录活动。由此可知,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古代埃及的文字是(       
A.楔形文字B.梵文C.象形文字D.字母文字
2023-08-15更新 | 190次组卷 | 2卷引用:组卷网·期末复习-选必三 考点突破之易错易混集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