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公元前4千纪末,西亚的苏美尔语、阿卡德语、阿拉米语先后成为地中海东岸地区的通用语言,3世纪左右,这些语言仅限于神庙祭司在祭祀、教学和学术研究时使用。这主要是因为(     
A.宗教信仰的转变B.军事征服的影响
C.统一帝国的分裂D.新式文字的发明
2024-02-28更新 | 1161次组卷 | 16卷引用:【好题汇编】高二下期中模拟预测卷(天津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赫梯王国(约前 1650—前1200)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周期性举办节日庆典。城市与城内的神庙、宫殿等场所构成节日举办的现实空间。国王、王后和王子等统治阶层在节日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巡幸京畿”与“四方来贺”逐渐演变为节日庆典仪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节日庆典仪式(     
A.实际作用有限B.彰显王室权威
C.推崇宗教信仰D.笼络社会上层
3 . 两河流域著名的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史诗》最早由苏美尔人创作,在大约公元前12世纪由巴比伦人整理汇编成册,相继产生了史诗的赫梯语版本和胡里安语版本。其中,史诗中所记载的大洪水故事,后来被犹太人和希腊人所借用,演变成为著名的“诺亚方舟”和“丢卡利翁”的故事。这(     
A.说明西亚是世界文明最早起源地B.表明古代西亚文化传播推动世界文明发展
C.体现出古西亚文明发展最为发达D.反映出战争加强了区域文明间的相互联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史诗《吉尔伽美什》以夸张的手法描写主人公:身高十一尺有余,足长三尺,腿长七尺,髯发浓密。亚述王宫遗址出土的巨大浮雕也呈现了这般形象(见图)。这种文本和实物的一致性可用来(       

A.说明史诗的描写有据可依B.证实吉尔伽美什确有其人
C.理解古代西亚的审美观念D.还原苏美尔人的体型样貌
2023-11-28更新 | 1902次组卷 | 18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公元前290年前后,托勒密·索托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创建了专门收藏文化珍品以供学者研究的缪斯神庙,是当时地中海地区的学术中心;830年,阿拉伯帝国哈里发麦蒙在巴格达创建了综合性学术机构——“智慧之宫”,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两个机构的建设(     
A.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B.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兴起
C.刺激了封建经济的发展D.保留了希腊城邦的特征
6 . 互相学习、充实、传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阿拉伯文化在中古时期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并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     
A.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传播的桥梁B.阿拉伯文化推动文艺复兴运动
C.文化传播文明交流具有一定合理性D.欧洲文明源于阿拉伯与东方国家
2023-05-23更新 | 619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九校联考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