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汉谟拉比法典》中写道:“要让正义之光照耀整个大地,消灭一切罪人和恶人,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这表明了该法典(     
A.公开确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B.延续并综合了原各城邦的立法
C.彰显了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和平等精神D.形式上标榜公正公平和人人平等
2024-05-01更新 | 243次组卷 | 52卷引用:第二单元检测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2 .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打断了另一个人的骨头,那么人们可以打断这个人的骨头;如果一个人打断了其下人(奴隶)的骨头,那么他要赔偿一个米纳的银子。”该规定(       
A.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带有明显的封建专制色彩
C.实现了社会治理的法制化D.有利于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3 . 公元前4千纪末,西亚的苏美尔语、阿卡德语、阿拉米语先后成为地中海东岸地区的通用语言,3世纪左右,这些语言仅限于神庙祭司在祭祀、教学和学术研究时使用。这主要是因为(     
A.宗教信仰的转变B.军事征服的影响
C.统一帝国的分裂D.新式文字的发明
2024-02-28更新 | 1157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私立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赫梯王国(约前 1650—前1200)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周期性举办节日庆典。城市与城内的神庙、宫殿等场所构成节日举办的现实空间。国王、王后和王子等统治阶层在节日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巡幸京畿”与“四方来贺”逐渐演变为节日庆典仪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节日庆典仪式(     
A.实际作用有限B.彰显王室权威
C.推崇宗教信仰D.笼络社会上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撰写于1206年的《精巧机械装置的知识之书》在阿拉伯机械史中具有重要意义,书中记载了一种水力自动计时的时钟(如图所示)。该造型中,龙代表中国,大象让人想到印度和非洲,不死鸟让人想到埃及,水利装置则不禁让人想到古希腊。这反映了阿拉伯(     

A.文化具有包容性B.帝国疆域范围辽阔
C.商路繁荣辐射远D.科学技术成就领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文物、历史遗迹、文学作品等都是研究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重要史料,其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观察如图,下列文物、历史遗迹、文学作品与其产生(出土)的地域匹配正确的是(     

①卡尔纳克神庙   ②乌尔王陵竖琴嵌板画   ③“悬诗”   ④桑奇大塔
A.①B.②C.③D.④
7 . 两河流域著名的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史诗》最早由苏美尔人创作,在大约公元前12世纪由巴比伦人整理汇编成册,相继产生了史诗的赫梯语版本和胡里安语版本。其中,史诗中所记载的大洪水故事,后来被犹太人和希腊人所借用,演变成为著名的“诺亚方舟”和“丢卡利翁”的故事。这(     
A.说明西亚是世界文明最早起源地B.表明古代西亚文化传播推动世界文明发展
C.体现出古西亚文明发展最为发达D.反映出战争加强了区域文明间的相互联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史诗《吉尔伽美什》以夸张的手法描写主人公:身高十一尺有余,足长三尺,腿长七尺,髯发浓密。亚述王宫遗址出土的巨大浮雕也呈现了这般形象(见图)。这种文本和实物的一致性可用来(       

A.说明史诗的描写有据可依B.证实吉尔伽美什确有其人
C.理解古代西亚的审美观念D.还原苏美尔人的体型样貌
2023-11-28更新 | 1895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合格考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巴达里文化时期(约 BC4500年—BC3800年),埃及能生产器壁较薄的细陶(红光陶、黑光陶、黑顶陶)。当时的墓葬在同一个墓地,埃及先民往往会在坟墓中随葬一些物品,并按照固定的方位把遗体侧身放置,墓葬中还出土了红海贝壳。据此无法得出的是(     
A.陶器是生产分工不断发展的结果B.埃及当时已有较为明显的社会分化
C.埃及先民已经具有原始宗教意识D.埃及与红海沿岸地区存在经济往来
10 . 公元前2千纪后,古阿卡德语是阿卡德王国的通用语言,后在两河流域南部和北部演化出巴比伦语和亚述语两种方言,也曾被埃及王庭使用,作为整个中东地区的国际性通用语言。阿卡德语成为区域通用语言的主要原因是(     
A.军事扩张和文化交流B.阿卡德王国的兴盛
C.区域贸易和人口迁徙D.区域性市场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