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材料一   

泉沟墓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是丝绸之路战略要冲,扼吐蕃通唐朝和中亚之门户。8世纪时吐蕃统治青海地区。壁画墓盛行于汉文化区,但在青藏高原极为罕见,泉沟墓是青藏高原首次发现吐蕃时期壁画墓。绘画技法具有浓郁的唐风,图像内容又兼具高原游牧民族特色。出土的鎏金王冠显示墓主人很可能与吐蕃当地王室有密切关系。

——摘自全涛等《青藏高原首次发现吐蕃时期壁画墓》

(1)概括泉沟墓反映出的8世纪时青海地区文化的特点,分析此特点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概况

地理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数学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物理
机械工程
邓玉函(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
王徵译绘《远西奇器图说》
天文历算汤若望、徐光启等编订《崇祯历书》
水利技术熊三拔(意大利传教士)、徐光启合译《泰西水法》
火炮制造徐光启(信奉天主教)将火炮运用到辽东战场
欧洲古典哲学李之藻(信奉天主教)、傅泛际(葡萄牙籍耶稣会士)合译《谈天》(亚里士多德著)
艺术美术西方绘画技法
音乐西洋乐器
建筑教堂、圆明园

(注: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同时也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三   中国近代以后西学东渐的历程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钦差大臣)雇人翻译《四洲志》《各国律令》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上海同文馆(均为清政府所办)李善兰翻译《方圆阐幽》《垛积比类》
徐寿翻译《化学鉴原》
华蘅芳翻译《地学浅释》
甲午
战争后
大同译书局(梁启超自办)、译书出版社(留日学生自办)严复翻译《天演论》(赫胥黎著)
马君武翻译《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
民国以后陈独秀翻译《现代文明史》(法国薛纽伯著)
胡适翻译《最后一课》(都德著)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

(2)比较材料二、三、提取中国明末清初到近代西学东渐的变化发展的两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材料四   


(3)运用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提炼一个视角,简述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化交流和发展的贡献。分析阿拉伯帝国在世界文化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
2024-04-0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文化是由阿拉伯人的本土文化与伊斯兰教文化,西方的希腊、罗马文化,东方的波斯文化、印度文化汇合而成的。在阿拔斯王朝建立的最初一百年间,公元8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王朝统治者通过对早期文化发达地区的征服,深切感受到先进的科学文化对发展经济、巩固政权具有重大作用。因此,他们非常重视教育发展和知识普及,大量起用知识分子,公正对待学术问题,并给予支持和鼓励,这种宽容对待学术的态度和做法,使帝国各地的文人学者享有极大的学术自由。阿拉伯人认为,拥有丰富的学识是一个穆斯林最为荣耀的装饰,在这种尊重知识的信仰环境和文化氛围中,阿拔斯王朝的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兴起。百年翻译运动(约750-850年)是阿拉伯人全面吸收外来文化的一次规模宏大的学术运动,在其结束以后,阿拉伯人在科学与文化上进入了独立发明和创造时期。

——摘编自陈字《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历史条件及其对欧洲的影响》

材料二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自由思想的发展和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022高三下·上海·专题练习
3 . 文化之旅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人类族群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

材料一   某社团组织了一次文化寻根之旅,拍摄了一组照片。



(1)完成空间定位,将上列照片所反映的文化成就与下图中的序号配对。

(2)文化传承需要借助各种载体。文化寻根之旅小组成员欲了解各地区传统文化可以借助哪些载体?

材料二   该小组搜集到--张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图片,并了解到该城是在美洲原居民帝国首都特诺奇蒂特兰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图中前景为古代文化遗址金字塔,图中右后为西方殖民者修建的教堂,图中左后为现代化的建筑(议会大楼,后为外交部大楼)。


                                     墨西哥三文化广场

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上的碑文在记述殖民者征服墨西哥的历史时作了这样评述:“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 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

注:“混血民族”指印欧混血民族,占墨西哥总人口的90%。

(3)对照材料一中地图,三文化广场中前景古文化遗址应属于
A.阿兹特克文化B.玛雅文化C.印加文化D.希腊文化
(4)三文化广场右后的教堂修建者是
A.英国B.法国C.西班牙D.葡萄牙
(5)墨西哥三文化广场体现了哪三种文化?文化广场碑文在文化、民族问题上体现了怎样的价值导向?
(6)结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这一文化现象?
2022-03-12更新 | 261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北京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