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周的基本社会单位是亲缘与类亲缘的族,而不是地缘的“邑”。族与族之间的关系经由婚姻与宗法维系,因此周人注重宗法伦理,也注重族群之间的外婚。封国分邑的人口也以“族”成群的配属而构成一个一个斯的集团。国与邑都可以迁徙,其地著性并不强烈。因此西周的封建国家并不建立于领土主权之上,而在于领有一群人口。这种共同体对于宗族的依赖,使个别共同体合成的集团凝聚的向心力大于分裂的离心力。这一具有包容性的发展模式,发展之极致则为无所不包的普世体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于是政治秩序与文化秩序相重叠,成为“天下”。西周的“天”是普世性的,遂不能有特殊偏爱的选民。

公元前第三个千年的前半段,两河流域已发展了青铜文化,有若干超级村落已团聚于附近地区,组织成为苏美尔城邦。这些城邦遗址上有神庙、宫殿,宗教组织在城邦中拥有公权力,他们调动城邦资源,从事集体的远程贸易,换取当地缺乏的物质,也为城邦成员分配集体的资源。公元前第三个千年的后段,在两河下游的城邦中,比较强大的城邦成为中心,组织若干城邦成为联盟,并以盟主的城名为朝代名称。宗教的僧侣与祭司仍保持相当可观的经济权力。也仍是集体意识的精神中心。在公元前18世纪时,两河流域的政治体制与经济网格均见扩张,而且也更复杂。但是城邦仍保持强烈的个体认同。两河的众神均由城邦共同体的守护神演变而来,众神的神祇会议中,个别城邦均有其代言人,众神之间也难免有“斗法”之事。

——摘编自许倬云《观世变:论中国文化的特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两河流域与西周政治与文化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古代东西亚文明产生差异的因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伊斯兰教还大大促进了苏丹的文化生活。随着《古兰经》学校的建立,识字的人越来越多。学者们可以在苏丹各大学里从事更高深的研究。在这些大学中,廷巴克图的桑科尔大学最为出色……学者们习惯于自由出入这些学校和伊斯兰世界的其他大学。
       材料二:信奉伊斯兰教还加强了苏丹各王国政治上的团结……伊斯兰教通过加强帝国的行政机构,帮助解决了这一制度上的问题。
       材料三:伊斯兰教还将非洲经济同穆斯林商人控制的欧亚大陆广泛的商路网关联在一起,从而促进了贸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伊斯兰教通过哪些方式促进了非洲的发展。
(2)伊斯兰教在非洲的传播有什么重要意义?
3 . 新世界需要新史学——斯塔夫里阿诺斯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999年版:如果受外界促进因素的影响的程度,是决定某一地区发展速度的决定性因素的话,那么,随便看一眼地图即可明白,非洲所处的位置还算不错。非洲距欧亚大陆很近,近到足以从如农业和冶金术这样的基本技术的传播中得到好处;非洲距欧亚大陆很遥远,远到无法接受数千年中欧亚大陆各地区一直相互交流、使彼此得益的长长的文明。这一与世隔绝至今仍是非洲大陆发展中的一个首要而又持久的因素。

2005年版:然而,历史上人们却错误地认为非洲与欧亚大陆和世界其余地区相隔绝。这种感觉中的与世隔绝,使这块大陆的历史进程受到了影响。在历史学家们强调这块大陆的与世隔绝的同时,他们还强调非洲在这一时期中从外部世界借鉴了许多东西;不过,交流是双向的,只有当有意义的接触和交往发生时,交流才得以存在。

……许多民族独立地发明了不同动植物的驯化。事实上,不同地区独立地发明了农业,这些地区远至公元前5000年的中国黄河流域和公元前3000年的中美洲。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古代非洲人不会炼铜术,且不能独立地将炼铜术应用到炼铁问题的解决。考古证据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

——[美]希林顿著,赵俊译《非洲史》






《全球通史》出版至今已进行了七次修订。对照两个版本的观点,选用相关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修改内容加以说明。
2023-03-31更新 | 40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前2350年,十几个苏美尔城邦……支配着美索不达米亚的公共事务。……当和平得以维系,政府也会组织建造大型公共设施。宫殿、神庙和抵御外敌的高墙出现在所有苏美尔的城市中,全部工作都由吉尔伽美什这样的领袖来组织和协调完成。神话中就曾提到吉尔伽美什在乌鲁克建造城墙和神庙的事迹。……比建筑物更为重要的是灌溉系统,它支撑着农业生产与城市社会。随着人口的增加,苏美尔人扩大了蓄水池和水渠的灌溉网络。

材料二   下图为古埃及一位祭司的墓室壁画。这位祭司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5世纪,画中描绘了埃及南部的农民犁地并播种的情形。


——以上材料均据【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两河流域早期文明的政治特色。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在两河流域早期文明中“比建筑物更为重要的是灌溉系统”。
(3)比较材料一、二,说明两河流域的早期文明与古代埃及文明的共同特征。
2021-08-10更新 | 43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第1讲古代文明的产生发展与古代世界帝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生产方式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材料一   北部的大雨加上源头山脉的积雪常引起特大洪水,毁坏农田。在苏美尔人眼里,他们的洪水之神是一位恶毒的神。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西亚和希腊经济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对文明形态的影响。
2021-08-10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第1讲古代文明的产生发展与古代世界帝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