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周易》中写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学说的精髓。《左传》记载:“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北宋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顾炎武大声疾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品格,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

——摘编自郑师渠等《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二   儒家思想在西方传播较晚,当时近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印刷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16世纪末,耶稣会士来华后翻译了“四书”“五经”。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中西方之间的对话处在相对平等的位置上,耶稣会士们的翻译在西方产生了很大影响。伏尔泰说:“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理绝不与迷信混同”,他抨击天主教的黑暗统治,并把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看作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政体之一。有学者认为,“在欧洲,特别是在法国,1718世纪的整个思想模式发生了转变,而转变之后,在许多方面与孔子思想都很相似”。

材料三   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美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帝国政治的相对稳定,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为阿拉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而通行全国的阿拉伯语和占统治地位的伊斯兰教意识形态,则为它提供了必要前提。阿拉伯帝国历代统治者都比较关心发展科学文化事业,他们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奖掖各界学者。中国的造纸术和罗盘针传入阿拉伯帝国,对阿拉伯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帝国统治的热心鼓励和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下,全国的好学风气蔚然成风。阿拉伯文化,硕果累累,向全世界发出绚丽的光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阿拉伯帝国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文化为什么会繁荣?有何特点?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和贡献(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史料   在地理上,阿拉伯联系了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充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阿拉伯的文化是在同时吸收了古希腊和古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科学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

——摘编自张帅《阿拉伯文明的起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及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作出的贡献。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阿拉伯帝国建立后,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在地理上,阿拉伯联系了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充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印度的科学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传入欧洲的……阿拉伯的文化是在同时吸收了古希腊和古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科学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

——摘编自张帅《阿拉伯文明的起落》

史料二   阿拉伯学者翻译了许多古希腊著作,把古代文化的辉煌重新展现在西欧人眼前。阿拉伯人还创立了完整的现代数学。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是由阿拉伯人根据各民族民间故事汇集整理而成。阿拉伯的建筑也十分著名,他们制造了比较精密的测天仪,在很多大城市设立了天文台,专门观测天象。

——摘编自有关阿拉伯人的相关文章


【探究】
根据上述史料,概括指出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阿拉伯人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2024-02-22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3000年的法老时代,古埃及人始终保持着其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以象形文字为例,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就创造了文字,到公元前3100年左右就已形成了完整的象形文字体系,象形文字对保持古代埃及文化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古埃及人相信死亡只是来世的一种准备,最为重要的在于要把死者在来世所用的东西准备好,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古埃及人一直盛行着对死者实行厚葬之风。在古埃及人的浮雕和绘画作品中,人像造型必须遵照严格的侧头正胸式的基本法则,即表现人站立、行走时,头和面孔必须以侧面形式表现,双肩和胸部以正面表现,而脚又是侧面的。

——摘编自令狐若明《古埃及文明的传统特点》

材料二   在“埃及学”出现以前,人们对埃及了解甚少,甚至到了启蒙运动时期,人们都仅把埃及和金字塔联系在一起。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带去了兵将和一部分学者及技术人员,想对埃及的地理历史有较深刻的了解。这些学者先是发现了卢克索宫殿,然后发现了凯尔奈克的神庙。由于大多数人读不懂古埃及人的碑文,因此工作毫无进展。直到1822年9月29日,法国学者商博良在巴黎科学院召开的重要会议上宣读了《关于象形文字语言的字母给M.达西尔先生的信》,就释读埃及象形文字的情况作了报告,宣布象形文字释读成功。欧洲许多国家的著名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这一天是公认的一门新兴学科——埃及学的诞生日。从此,研究埃及之门被打开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埃及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埃及学出现的历史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埃及学出现的历史意义。
2023-08-19更新 | 150次组卷 | 4卷引用:一遍过·高中历史(选必3)课时学习区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公元七、八世纪,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亚洲、非洲、欧洲的大帝国。在帝国存在的六个多世纪内,产生了瑰丽的阿拉伯文化。《古兰经》经文,十分注意韵脚、节奏、修辞。伊斯兰教信徒天然地要受到阿拉伯语文的教育,无疑这大大促进了阿拉伯语文的推广。为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哈里发政府自己铸造纯粹伊斯兰货币,对一些尚在使用的外国货币加印《古兰经》经文。商业活动、文化交流与战争,使游牧民族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他们把波斯语、梵语、叙利亚语和希腊语作品翻译成阿拉伯语,吸收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印度文化等的优秀成分,形成了有自己个性的文化。

——摘编自朱锡强《阿拉伯文化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l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阿拉伯文化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人给欧洲社会带来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