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西方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阿拉伯人的口”如何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公元七、八世纪,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亚洲、非洲、欧洲的大帝国。在帝国存在的六个多世纪内,产生了瑰丽的阿拉伯文化。《古兰经》经文,十分注意韵脚、节奏、修辞。伊斯兰教信徒天然地要受到阿拉伯语文的教育,无疑这大大促进了阿拉伯语文的推广。为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哈里发政府自己铸造纯粹伊斯兰货币,对一些尚在使用的外国货币加印《古兰经》经文。商业活动、文化交流与战争,使游牧民族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他们把波斯语、梵语、叙利亚语和希腊语作品翻译成阿拉伯语,吸收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印度文化等的优秀成分,形成了有自己个性的文化。

——摘编自朱锡强《阿拉伯文化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l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阿拉伯文化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人给欧洲社会带来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谟拉比法典》前言中说:安努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昭临黔首,光耀大地。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林志纯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上古部分》


史料中的安努、恩利尔和沙马什都是两河流域重要的神灵。想一想:为什么汉谟拉比要宣称自己是根据神意立法?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古代西亚文明的灭亡,楔形文字逐渐消失并被人遗忘。从中世纪后期开始,欧洲人慢慢认识到楔形文字的存在,并尝试通过与后来的语言进行对比,释读文物上的铭文。到19世纪中期,已有多位学者能够释读楔形文字铭文。1857年,英国皇家亚洲学会邀请4位学者同时释读一份刚发现的棱柱铭文,并组织了一次鉴定会。评委们认为,虽然各家的解释在细节上有一定出入,但总体一致。这说明学者们对楔形文字的释读是基本正确的。

除楔形文字外,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迈锡尼的线形文字和中国的甲骨文等,也都在长期失传之后,经过近代人的研究才被成功释读。但还有一些文字,如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印章文字、克里特文明的线形文字和美洲玛雅人的文字,仍未被释读出来。


搜集资料,进一步了解这些古文字的释读情况。
2022-06-0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3[学思之窗.思考点.问题探究]专辑-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中国与阿拉伯地区有密切的文化交流,中国的造纸术和指南针等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也有阿拉伯文化的成果传到中国。


查找资料,看看具体有哪些阿拉伯文化的成果传到中国。
2022-06-0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3[学思之窗.思考点.问题探究]专辑-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前2350年,十几个苏美尔城邦……支配着美索不达米亚的公共事务。……当和平得以维系,政府也会组织建造大型公共设施。宫殿、神庙和抵御外敌的高墙出现在所有苏美尔的城市中,全部工作都由吉尔伽美什这样的领袖来组织和协调完成。神话中就曾提到吉尔伽美什在乌鲁克建造城墙和神庙的事迹。……比建筑物更为重要的是灌溉系统,它支撑着农业生产与城市社会。随着人口的增加,苏美尔人扩大了蓄水池和水渠的灌溉网络。

材料二   下图为古埃及一位祭司的墓室壁画。这位祭司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5世纪,画中描绘了埃及南部的农民犁地并播种的情形。


——以上材料均据【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两河流域早期文明的政治特色。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在两河流域早期文明中“比建筑物更为重要的是灌溉系统”。
(3)比较材料一、二,说明两河流域的早期文明与古代埃及文明的共同特征。
2021-08-10更新 | 43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课后培优练(选择性必修3)-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阿拉伯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的综合和创新。埃及、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希腊诸地的文化,都在阿拉伯帝国时代得到了广泛的接触和交流。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上自哈里发,下至平民,所有的人仿佛忽然间变成学生或文学的奖励者。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一般,载蜜而归,把他们储蓄的宝藏,分给发奋的学生们,并且孜孜不倦地编辑许多典籍,其卷帙之伟大,与内容之丰富,不亚于现代的百科全书,而其对于现代科学的贡献,远非一般人的想象所及。

——摘编自郭应德《阿拉伯中古史简编》

材料三   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摘编自【美】菲利浦·希提《阿拉伯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谈谈阿拉伯帝国文化的特点及其繁荣的原因。
(2)综合材料,说说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经济文化中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