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洲文化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世纪欧洲市民文学中最典型的代表是《列那狐的故事》。代表城市富商的主人公狐狸列那精力充沛、机智多变,善用手段捉弄象征贵族的伊桑格兰狼和象征教皇的邪恶又虚伪的骆驼。这一故事(     
A.体现出王权不断强化的趋势B.折射出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
C.说明基督教神学被彻底颠覆D.表明封建贵族统治彻底衰落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大历史观主张用宽视野对历史进行整体认识,从长远的社会发展看历史的脉动,从中西比较看历史事物的特殊 性。以此了解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洞悉其背后深刻的自然环境、经济和文化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视角一 :洞悉中外并生的"思想繁荣"

材料一 :(东周)旧有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的崩溃与当时的变法一同产生了新的问题。过时的传统必须摒除,而人们也必须找到新的指导原则。 ……我们惊奇地发现,中国这一思想繁荣的时代(东周)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是 同时产生的。 ……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迳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

——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视角二:认识影响近代的“东西文明”

材料二:1400年到1800年间,相比于世界其它地区,欧洲政治和军事力量获得显著发展。这基于两个原因: 亚欧非大陆的科技文化创新最终传播到西欧地区;新型火药武器时代已经到来,而西欧也已准备好迎接挑战 ……在 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不断发展,使西欧人的思想传播至世界其他地方,并成为指导人类处理问题的各种方法。这有助于将理性科学作为衡量和解释自然世界以及人类行为的标准。

——埃德蒙《世界史:大时代》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西方在思想领域出现的现象,并分析两种文明“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的主要经济和政治原因。
(2)依据材料,以中国与西欧为例,说明近代历史上世界各地区文明的相互影响和促进。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美学思想的演变

古希腊(公元前6世纪~前5世纪)对美和艺术进行哲学思辨性的反省和思考,产生和形成了希腊最早的美学思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美和艺术进行了真正系统的哲学思考,建立起完整的体系,从而成为以后西方美学思想的奠基者
罗马帝国(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美学思想基本.上从古希腊继承下来,以希腊为典范,被称为古典主义
中世纪(5~15世纪)宗教和神学统治了意识形态领域,艺术和美被认为是属于感性世界的享乐,因而被当成异教的东西,受到排斥和打击
文艺复兴(14~16世纪)最根本的特点是从神学的迷雾中走出来,面对现实的人,歌颂人的理性、智慧和力量,歌颂人的世俗的美和欢乐
启蒙运动;(17~18世纪)在相信普遍人性的同时,也时常强调人类的不断进步,以及审美趣味随时代、民族和人情风俗而变化
西方近现代美学(19世纪之后)在研究途径上运用了社会学、心理学等方法,在研究对象上逐渐由深讨美的本质转向探讨审美经验

——摘编自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任意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吸收异国他邦的文化,与此同时,中华文化也不断向外辐射和传播,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周易》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做人不可不讲正气、气节;认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尚书》主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把为真理、为国家、为民族牺牲视为最大的,即所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同时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北宋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南宋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诸原则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朱西周《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

材料二       公元前后,佛教东来,开异族文化侵入之端。五胡乱华,露异族入主中国之兆。然二者虽促成政治、社会、宗教、哲学各方面之骚动与进步,而未曾引起政治思想之转变。盖佛教为宗教而非政治思想,其消极出世之人生观又适与老庄思想有相近之处,其不能对政治思想有所贡献,亦意中事。至于晋代乱华之诸朝,其文化均低,占据中原以后,文化则自动用夏变夷。明清海通之后,欧洲文明随传教士而播于中土。加以闭关自守之局即破,昔日大一统之天下突然变为世界上列国之一。而积弱之余,更屡为外国所侵侮。如此空前之剧变,自不免激起之革命。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三       在从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中国人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以及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家信仰。中国人很自然地认为他们的文明优于其他任何文明,并认为外国人是野蛮人。这种态度虽然是可理解的,但却使中国人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没有发生变化。相形之下,西欧人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这一模式表明,历史的发展并不像通常所说的一事成功百事顺,人类学家们将此称为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外来思想传入中国时呈现出哪些特点。分析外来文化的传入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公元500年至1500年间中国文明在哪些方面优于世界文明?材料中“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对于中国今天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经历重大转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4世纪中期的意大利,薄伽丘小说的“市井琐事”和“市民情调”是对古典拉丁文化的直接挑战,也是对市民社会风俗的积极倡……在对教会和君主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嘲弄过程中,薄伽丘实现了为市民阶级价值观念张目的人文关怀主题。

——张攒、江宁康《文艺复兴与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嬗变》

材料二       路德认为,只有信仰基督,才可得到上帝的恩典;只要心存信仰,人的获救就无需教士的中介作用,不必求助教皇和教会…路德新教所推的权威《圣经》,也不是如天主教解释的那样,是一本只有教皇可以解释的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教条主义的经典,而是一本人人可以阅读和解释的,并在其中得到人与上帝交流的福音书。

——李平晔《人的发现——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

材料三       孟德斯鸠不但抨击暴君政体,而且他还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按照他的看法,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政的出现。

——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薄伽丘小说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薄伽丘小说产生的经济根源。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具体办法”。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重大变化的主要内容。
2020-07-27更新 | 410次组卷 | 24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