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洲文化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包容性,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首先,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拜占庭皇帝们始终缅怀罗马大帝国的光荣,特别是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己任。

——摘编自徐家玲《走进拜占庭文明》

材料二   17-18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是一种平等双向式的交流方式,但这种“平等”,不是建立在双方理解基础上,而是在“不得已”情况下的平等方式。第一,欧洲16-17世纪内部连年战争,自顾不暇,况且中国当时所具有的综合国力也使殖民者认识到:中国难以以武力征服,只有平等对待之。另外,欧洲在其崛起之后固执地坚持“欧洲中心论”,他们从内心深处不情愿与中国平等交流。第二,14世纪以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低于世界其他任何国家,尤其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当时的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第三,当时欧洲对中国的认识,一方面通过从中国输入的商品、绘画,如瓷器等工艺品认识中国;另一方面通过商人和传教士的转述。这使得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就受到扮演文化使者的商人、传教士眼界、观点的局限。因此,早期的中西文化交流受到局限,双方的相互交流是在对彼此一知半解的状态下进行的。

——摘编自李晓丹、王育林《17-18世纪中西建筑文化交流中的“中学西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拜占庭文明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一18世纪中西方文化“不得已”平等交流的原因。
2 . 美国学者米勒在《裸体的民主》一书中指出,古希腊“裸体竞技”服务于消除差别的目标,在体育竞技中一旦脱了衣服,就很难区分穷人和富人,聪明和笨拙,是贵族、国王还是民主派了。米勒意在表明,古希腊“裸体竞技”的习俗
A.是城邦民主制度产生的原因B.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产物
C.根源于法律至上的政治传统D.有利于公民平等意识形成
2020-07-27更新 | 839次组卷 | 25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考)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