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威尔逊(时任美国总统)君!你不是反对秘密外交吗?……你自己的主张计划如今全是大炮空声全是昙花幻梦了。我实在为你惭愧!我实在为你悲伤!

——1919年5月18日李大钊《秘密外交与强盗世界》

材料二   (中美、中英签订新约)这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为起死回生最重要的一页,而亦是英美各友邦对人类的平等自由,建立了一座最光明的灯塔……这实在是英美的政府和人民最光明最正大的举动尤其是美国对我政府的希望完全一致,并无一点保留的要求,更为欣慰。

——1943年1月12日蒋介石向全国发表的广播演说

材料三   “现在美帝国主义很强,不是真的强。它政治上很弱,因为它脱离广大人民,大家都不喜欢它……我看美国就是个纸老虎。”“我们说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是从战略上来说的,即战略上轻视它,战术上重视它。”——1956年7月14日毛泽东接见外宾时的谈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大钊对美国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蒋介石与毛泽东眼中的美国形象,并分析说明毛泽东的美国形象产生的背景。
2023-06-2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陆军一直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1934年英国国防需要委员会向议会提交第一份《弥补国防缺陷报告》,指出需要陆军建立一支远征军,用以保护低地国家,履行“大陆义务”,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几个月,“大陆义务”才被英国政府正式接受。首相张伯伦对于英国承担“大陆义务”是极其勉强的,他表示,“我相信如果只要外交部多加重视,重整军备与同德意搞好关系的双重政策能够使我们安全度过危险时期”。当时英国社会普遍认为,陆军的领导者应该为一战期间西线发生的恐怖杀戮负责。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陆军始终难以发展壮大。有人指责政府和害怕遭受空袭而偏宠空军,实际上是当时英国政府的财政状况不允许三个军种都得到同样的待遇。英国政府一直存在这样的想法:法国要承担陆地上的义务,英国主要承担海上和空中的义务。然而,英国政府绝不会想到法国会像后来现实中那样迅速的溃败。

——摘编自耿志《“大陆义务”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的陆军战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英国陆军难以发展壮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英国陆军政策。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前6世纪至3世纪之间,……关于经济问题的广泛讨论和议论,成为当时百家争鸣的重要内容。各学派都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对经济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如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张足食与藏富于民,并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荀子提出开源节流、节用裕民、礼义为富强之本的主张。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二 先秦之时,政府对于经济事务干预甚少。汉武帝时,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均输平准,也增加了人民负担。公元前81年,昭帝召贤良、文学赴京师,“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但这些经济统制措施,仍基本延续下去。                         

——摘编自侯家驹著《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与汉武帝的经济主张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各自经济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
(3)比较材料三中的两则材料,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促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各州对迁移到本州的居民设置了户籍条件,满足条件才能获得本州居民所享受的教育权利和利益。有的州规定对新进入本州的居民和原住居民必须居住一年后,才能获得本州长期居住居民的待遇;有的要求再人生的某一特殊时期史该州的居民;还有的州规定被确认为本州的真实居住者,这个人就可以立即享受本州居民的待遇,获得本州居民的教育福利,免费进入基础教育公立学校读书。当然,如果一个孩子不和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住在一起,孩子就读的首要目的仅仅是进入这个学区的学校就读,则学区就有权拒绝这个孩子免费进入公立学校接受教育。

——摘编自熊卫平《美国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法规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材料二   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步推进,中国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农村涌入城市。这些人群在城市管理中被称为外来流动人口。外来流动人口在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的同时,很多基本的权利都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城市外来流动人口已经达到1.2亿,占全国人口近十分之一,随之产生的流动儿童数量已经达到近2000万。其中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即流动儿童的年龄层主要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我国宪法规定每个适龄儿童都要参与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户口还在农村的这些城市流动儿童的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尤为突出,并引起了各方关注。

——摘编自张慧洁、姜晓昇《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流动人口受教育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解决迁移人口教育问题的特点及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城市外来流动人口增加的原因,并简述解决外来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
2021-11-06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嘉应中学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周易》“自强不息”一语随着时代演进不断被赋予新的思想内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强不息”语出《周易》,强调君子应效法天道具有永不停息的品格。北宋庆历新政以来权臣除弊革新的诉求愈加强烈,思想上则轻天重人。王安石说“君子之道始于自强不息”,司马光言“君子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也”。南宋朱熹指出:君子“不以人欲害其天德之刚,则自强而不息矣”。南宋杨简借鉴禅宗心本论认为“自强不息”并非人法天之刚健而行,而是天道在人心当中的流露。

——摘编自张涛《〈周易〉“自强不息”的历代诠释》

材料二   根据地大多处于数省交界的穷乡僻壤,地瘠民贫,长期战争耗费巨大,国民政府停发八路军和新四军军费,日寇的扫荡,1942年陕甘宁边区陷入了困难时期。中国共产党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带领根据地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经过采取开荒种植、养殖、纺织、设厂和经营合作社等措施,根据地粮食基本实现全部自给,硕果累累。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在极为复杂和艰难的条件下,创立了中共中央党校、鲁迅艺术学院、中国医科大学等三十多所干部学校。

——摘编自蒋森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理念》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自强不息”的思想内涵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发扬“自强不息”精神的背景及意义。
6 . 中国共产党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治国理念源自悠久的历史文化总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晋始自中朝,迄于江左,莫不崇饰华竞,祖述虚玄,摈阙里(指曲阜)之典经,习正始(年号)之余论(指玄学),指礼法为流俗,目纵诞以清高,遂使宪章弛废,名教(指儒学)颓毁,五胡乘间而竞逐,二京继踵以沦胥,运极道消,可为长叹息者矣。”

——《晋书·儒林传》

王羲之对谢安说:“今四郊多垒(敌人军垒),宜人人自效(报国),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

——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言语》

材料二   19921月,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谈话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要再进行所谓的争论了。”20113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学习时报》发表题为《关键在于落实》的文章,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20121129日,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再次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据杨世国程全兵林坤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如何从深圳喊响的》等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名教颓毁”的历史原因,并结合史实对王羲之“虚谈废务,浮文妨要”的观点作合适的评论。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992年邓小平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背景,指出1992——2012年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实干兴邦”的重大举措及其作用。
2021-12-26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淝水之战后谢安隐退,是东晋门阀政治由盛转弱趋势开始的象征性事件。而后出身次等士族的刘裕掌握了北府兵的控制权,刘裕成为东晋后期的实际领导人。他打破了门阀士族把控朝政的惯例,早在代晋建宋之前,刘裕就注意控制方镇势力,扬州、荆州、徐州等江东强藩皆由刘氏子弟镇守。宋立国之后,方镇冲要皆为刘门宗室,此为宗王政治回归之前声。刘裕死后,这一传统被刘宋政权继承。

——摘编自袁宝龙《晋宋之际的皇权回归与门阀余响》

材料二 南北朝的历史就是文化士族与军功贵族的竞争史。南朝的皇权重振,得力于所谓“次等士族”,即军人势力;但南朝军人仍受文化士族的压抑,未能发展为一支新兴政治力量。骑马民族的天性就是强者为王、崇尚军功;在建立政权之后,“重军功”的精神就顺理成章转化为“重吏治、重事功”了。由此,鲜卑军功贵族不仅支持了一个强大皇权,而且以其发扬蹈厉的军功精神,为官僚体制注入了蓬勃活力。“五胡”不只带来了不同的语言、风俗和血统,也造成了与江左不同的政治结构,即以异族皇权、军事贵族和国人武装为主干的体制。“五胡”酋众间的主奴关系,同族间的“同胞”观念,在其“汉化”进程中,也都以特别的方式,强化了政权的集权性和向心力。

——摘编自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刘宋宗王政治出现的历史背景,并简评刘宋宗王政治。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南朝政权衰落的原因,并指出北朝官僚体制的新特点。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夷夏之辨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中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农耕经济所哺育的先进的农业文明,同周边民族的游牧经济及其游牧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此时的中国处于分裂状态,四方夷狄十分强大,中原华夏诸国不得不增强团结,共同对付四周夷狄。孔子明确表示内诸夏而外夷狄,认为当时中原的些国家能够以礼乐制度治理社会,文明程度高,是诸夏;而周边各族各国则没有礼乐制度,是夷狄。孔子认为,夷狄可以被化,夷狄可以进为华夏;华夏僭乱,亦可以退为夷狄。孟子强调要用华夏的文化礼仪制度来改变四夷,把四方之民纳于华夏文化之下。

——摘编自韩星《华夷之辨及其近代转型》

材料二作为一种世界秩序主张,天下观首先是一个制度世界,它关注的是如何在不同特征群体、不同层次的群体之间建立起和谐秩序;其次,它主张在”“”“天下建立渐次演进的良性秩序;最后,它重视构建一种和而不同的天下秩序。全球化背景下,从国际体系的转型到现代性的危机,一系列治理难题推动了天下观这一古老理念的复苏与重新解释。随着中国国力的快速增长,中国希望树立积极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为全世界人类的普遍利益作贡献。

——摘编自耿鹏涛《新中国外交观念的构成与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夷夏之辨"观念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践行“天下观"以参与全球治理的表现。
2021-11-19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普宁华美实验学校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是一个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特殊时代,各种力量此起彼落,在这个需要知识、智谋的时代,社会的变革促成了贵族与庶民之间的变动与流动,这样处于两者之间的“士”阶层便由此出现了;春秋战国大量的兼并战争,使得人才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各诸侯国都希望通过依仗那些出谋划策的人才,发展自己,使得自己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夏商周时,学在官府,到了春秋时期,王权败落,官办的学校难以为继。私学的兴起开创了教育的新天地,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为时代所呼唤的智士,适应了社会变革对人才的需求。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动荡、国家的分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削弱以及地方割据势力的混战,是士族制度形成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历史背景。士族制度的政治、经济特点,决定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往往特别尖锐,导致南北长期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

士族田庄经济强化了封闭的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腐朽集团,越到后期愈发腐朽。同时,在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劳动力,强化了封建依附关系,在魏晋动荡的政治局势下,编户农民依附于世家大族,这对封建经济的发展显然有利;而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相对安定,作为北方移民核心的士族地主,他们对江南荒丘山泽地区的开发起了推动作用。民族关系上,士族士大夫在推动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思想、科技文化上,士族生活优裕,有条件从事文化事业,部分士族蔑视礼法,倡导个性自由,思想上富有想象和浪漫色彩,因而东晋南朝时期在哲学、文学、书法、绘画、科学上有较多的成就,并且富有特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迅速崛起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士族制度的利弊。
(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时代与社会阶层的关系。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即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

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材料二   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材料三   党着重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这样一种时期已经完结。全会科学地分析了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所面临的国内外基本矛盾,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各方面所应采取的基本政策。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通鉴》

材料四 会议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着重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77—1991》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
(2)材料二、三、四分别是指什么会议?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三次会议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