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从而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也在基层民众中浇灌出以奢侈和时髦为导向的欲望之花。对“人欲”的肯定成为这个时代精神最突出的标志。庶族地主和富裕农民的心声体现在士大夫们“农商皆本”的舆论中,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通过对人之私欲的肯定,明朝人否定了皇帝一己之私的所谓天理之公。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文化反思派对君主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提倡君臣平等,主张限制君权。

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下黯然失色。

——摘编自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


(1)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战国到西汉,为了实现思想统一进行了哪些努力?这些努力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概括明清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022-02-1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同学根据《新全球史》一书的讲述,摘录形成以下表格:

特点观点
儒家孔子的思想是关于道德的、政治的,……他认为政治和社会的和谐来自于人们之间的和谐关系,……要求行为举止要符合传统规范。
道家道家学者把全部精力放在思考和内省上,希望借此理解统治世界的自然法则,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他们认为,从长远来看,如果人们不再参与他们不懂或者无法控制的事情的话,就能够给整个社会带来和谐。
法家法家思想致力于寻找一种管理国家的方法!这种有效的方法以实践性强和冷酷无情著称。

材料二 一小部分欧洲人开启了与万历朝士人的对话,并产生了重大影响,但这不影明人信仰发生变化的唯一原因。信仰的动摇来自文化内部的压力:万历、天启年间庙堂之上的道德败坏、急速的商业化,社会等级的松动、边疆的军事危机、环境恶化。在这些条件下,一些人开始对过去确信不疑的东西产生动摇,并努力寻找理解世界的新途径,而这些往往是处江湖之远的思考。李贽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摘编自【加】卜正民主编《哈佛中国史》


(1)请你根据材料一整理结果,继续帮助该同学完成表格右面部分。
(2)儒、道、法三家的思想在以后中国古代王朝中经常被统治者借鉴。请以西汉王朝为例,简要说明统治者是如何利用三家思想治国理政的。
(3)根据材料二,指出李贽学术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贽学术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2021-12-2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红桥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中期,德国宣传的民族沙文主义思想将原有的民族主义、反犹主义和种族理论结合在一起,成为推行德意志强权和世界政策的理论依据。1919年《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高额战争赔款、限制德国军备等,激发德国人强烈的民族耻辱感;在1929年经济危机造成民生艰难的形势下,希特勒借机以优秀的日耳曼民族要复兴,建立统一的大德意志的口号,迷惑和吸引德意志民族的大部分民众投票纳粹党主政;1933年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后,对外退出世界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派军队开进莱茵非军事区,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对内制造国会纵火案,嫁祸德国共产党,诱使、强制国会通过授权法,授予总理无限权力;还颁布《纽伦堡法案》,公开剥夺犹太人的公民权利;进而禁止工人集体谈判,取缔工人的罢工权利,把包括工会在内的一切群.众团体纳入纳粹管制之下等,在德国全面推行法西斯专政。

——摘编自唐晋《大国崛起.德国》

材料二   19452月雅尔塔会议决定:我们坚定不移的宗旨,是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保证德国从此永远不能破坏世界和平19456月,美、苏、英、法四国《关于共同管制德国的联合声明》明确:将德国和柏林划分为四个占领区,分别占领,全面接管德国的权力19457月美、英、苏发表《波茨坦公告》:重申根除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严惩纳粹战犯;确定占领的双重目标:德国人必须为他们曾经犯下的可怕罪行赎罪;战胜国也愿意给德国人民机会在民主和和平的基础上永久地重建他们的生活。使德国不再成为战争的发源地。

——摘编自陈晓律《世界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德国分裂的原因和影响。
2021-08-2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2届高三8月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面抗战爆发后,集中在沿海地区的工厂大多受到战火威胁。许多民族企业家誓不以厂资敌,愿意为国民政府生产军用物资,纷纷上书要求国民政府协助安排工厂内迁。除缺乏政府充分补助外,民营工厂内迁途中经常遭到日机轰炸,损失极为惨重。担任内迁运榆工作的民生轮船公司承受巨大牺牲,出动几乎所有的船只将内迁工厂的物资运到武汉。与此同时,以兵工企业为主的国营工厂也进行了内迁。1938年后,武汉逐渐处于日军的威胁之下,国民政府继续协助工厂向川、滇等省内迁。截至1940年底,沿海沿江厂矿共内迁448家,复工后产品价值近1.46亿元,这一壮举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为中国抗战保存了强大的物质力量。

——摘编自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一《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我国民族工业内迁的相关背景并简要分析其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指出当代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
2021-07-2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人类历史多次因为病毒、疾病的爆发而发生重大改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二   1348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发生了一场可怕的瘟疫(该书所指的瘟疫是14世纪四五十年代欧洲的鼠疫大流行,黑死病这个名词就来源于此)。每天,甚至每小时,都有大批大批的尸体运到城外。从3月到7月,病死的人达10万以上,昔日美丽繁华的佛罗伦萨城,变得坟场遍地,尸骨满野,惨不忍睹。这件事给当时意大利一位伟大作家薄伽丘以深刻影响。为了记下人类这场灾难,他以这场瘟疫为背景,历时5年,写下了《十日谈》。

——百度百科

材料三   艾萨克·牛顿在剑桥大学基本上靠自修学完了当时的数学和光学知识,此后不久(1665-1666年间,当时他从剑桥退隐到家乡以躲避瘟疫)就卓然有成……也就是在此期间,他开始了对行星运动问题的思索……有资料证明,牛顿在1666年就猜想到,地球上的重力有可能延伸到月球使之维持在其轨道上。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结合所学,以美洲和欧洲交流为例,说明“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薄伽丘《十日谈》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的,并指出文艺复兴的实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举出1665-1666年间牛顿在数学和光学方面的科学成就各一例。在此期间牛顿开始思考行星运动问题,请分析牛顿成功推导万有引力定律的原因。
2021-03-01更新 | 128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七彩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发明了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这些重要的东西,外国今日知道利用它(四大发 明),所以它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由此可见中国古时不是没有能力的,因为后来失了那种能力,所以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现在要恢复固有的地位,便先要把我们固有的能力一齐都恢复起来。

——《孙中山选集》

材料二 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

——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材料三 中世纪的人,力求达到知识的完全的合理的协调,把这当作是哲学及宗教的目标……伽利略与牛顿的物理学,推翻了这个自成系统知识体系;科学采取了建立在力学基础上的常识性实在论。近年来物理研究,进入了一种特殊的状态,或者说进入了 17 世纪以来前所未有的状态。一方面它的古典的背景,即牛顿的动力学与麦克斯韦的电磁学,依然在应用,依然在产生具有伟大价值的成果。但另一方面,今日最惊人的发现——原子结构的理论方面,古典的定律又已失其效用,而我们不得不接受相对论与原子论概念。

——以上史料皆选自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1)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中孙中山说的“外国今日知道利用它(四大发明),所以它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
(2)材料二中论及中国科技停滞不前的原因,你是否认同?为什么?
(3)结合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指出西方近代科技与中国古代科技相比有何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021-01-2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七七事变”爆发后,美国开始禁止政府船只向日本输送武器。美国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这一外交举措制止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并维护自身利益。……虽然美国多次争取日本在对华问题上的妥协但均遭到日本拒绝,鉴于此,美国对日禁运政策也逐渐具体化并加强了对华援助。19401月,《日美通商航海条约》到期,美国立即将其废除,同年7月实行主要原料、军需品对日出口批准制。……由于日美矛盾激化,日本统治者越来越清楚的看到美日之战在所难免。……随着全面侵华战争的不断深入,加上英美对日政策的不断强硬,日本的资源量已无法满足日益庞大的战争机器。从1940年开始,日本逐渐将重心转向资源丰富的东南亚地区,这一举措激怒了该地区的重要利益者一一美国。194181日,美国宣布全面停止对日本的石油供给,这完全抓住了日本的命脉,面对这种形势日本对美开战的呼声高涨,并于次月通过了《贯彻帝国国策纲要》,确定了以对美宣战作为解决日本目前所面临困难的手段。

——摘编自周彦宇《日本“南进政策”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日本禁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对日本禁运的影响。
2021-04-2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从来就不是一个教条主义者。在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抗美援朝取得伟大胜利后,随着党中央开始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再加上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19562月举行的苏共二十大上对斯大林的批判中也暴露出苏联发展中的一些弊端,他开始更深入地思考如何科学地学习苏联,更加深入、全面地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探索,《论十大关系)就是探索中的一篇标志性文献。《论十大关系》不仅是在当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而且是我们党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篇之作。刘少奇听了毛泽东的报告(《论十大关系》后说:“主席作了调查,讲了十大关系,十大关系应当成为起草八大政治报告的纲。”

一捕编自朱继东《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遵循---重读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   莫言曾说:“我在一九八五年中,写了五部中篇和十几个短篇小说。它们在思想上和艺术手法上无疑都受到了外国文学的极大影响。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两部著作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1985年以后,随着马尔克斯和福克纳的作品纷纷传入中国,莫言不再简单模仿,他开始深入研究西方文学作品的深层意蕴,叙事模式变得复杂来。莫言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可谓是独树一帜,他把笔触深深插入中国的土地上,使作品呈现出一种乡土气息,使得他的小说兼具传统的厚重性与现代的先锋性。莫言的创作立场,究其根本,大致可分为“作为老百姓写作”和“为老百姓写作”两种情况。而他本人也坚定地以“做为老百姓写作”自居,致力于挖掘故乡的生活内蕴,展现故乡的粗犷与淳朴,表达自己内心的眷恋之情。

——摘编自于晶《魔幻现实主义“中国化”--接地气的“乡土”作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魔幻现实主义“中国化”所反映的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并分析莫言取得文学成就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毛泽东和莫言对你学习外来思想文化有何启示。
2021-03-2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龙里县九八五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程朱理学把“理”当成最高的本体,把宇宙实体和宇宙规律与儒家伦理的原则结合起来,在道德实践上,“理”被强化为外在的、客体性的权威。虽然这个外在的、客体性的权威有其很强的道德规范和指导功能,但对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有所抑制的。因此,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就有了心学。陆九渊、王阳明相信人心就是理的根源,也是道德法则的根源。他们提出“心即是理”,相信自己的内在价值更胜于外在权威,使人的道德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所以,从理学到心学,宋明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逻辑的内在的展开。

——摘编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

材料二   宋明理学曾在启蒙运动时期被广泛推崇。伏尔泰就曾指出,“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他们帝国(中国)的组织,是世界上最好的”“中国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管理最好,而且最优秀、最古老、也是最广博的王国”。当然,伏尔泰为了达到反对宗教神学的目的,对中国文化和以宋明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赞美有言过其实之嫌。但就其结果而言,他这种对中国文化的极度赞美对法国的启蒙运动倒是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美】麦克尼尔《世界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推崇宋明理学的原因,并谈谈你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中国积极推动苏联与英、法之间订立集体安全条约的谈判。国民政府认为,苏联与英、法结盟将使欧洲安定,使英、法、苏有余力关注远东问题。1939年4月,中方约见苏联驻华代办,希望在英、法、苏讨论欧洲集体保障时,请苏联同时提出“共同制止远东侵者”的议题。国民政府对苏联与英法间的谈判有着比较乐观的判断,然而事态并没有向国民政府期望的方向发展。苏联在与英法谋求集体安全的保障一时难以达成协议,担心英法“祸水东引”,转而与德国妥协,于8月2日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此举不仅令西方国家大为震惊,也使中国政府深感意外和紧张。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积极推动订立欧洲集体安全条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推动订立欧洲集体安全条约失败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