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初,体育作为“外交先行官”成为中国沟通世界的桥梁。1954年,中国政府派出128人的体育代表团,参加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办的第十二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参赛期间,中国与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匈牙利、民主德国、南斯拉夫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进行了广泛交流,在体操、游泳、田径、足球、排球等项目培育方面获得充分经验。在亚洲,中国开启了与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越南、柬埔寨等国的体育交流,向部分国家派出了援外体育教练队伍并援建了体育设施。

——摘编自陈金山等《新中国体育事业七十年》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外交的发展历程

时期主要内容
奥运外交时期
19791989年)
重返国际奥委会,建设体育强国和“面向世界,走向世界”的体育,开始以“量体裁衣”的方式实施对外体育援助。
“主场赛事”立体化外交时期
19902008年)
优先发展竞技体育,促进国际交往;参与或主办国际体育赛事。
公共外交时期
20092012年)
打造新型大国体育外交;打造中国特色的形象型体育外交;扩大民间体育外交。
“全面引领”时期
2012年至今)
打造中国特色体育外交新理念与新方式;创建体育式国家合作模式;构建体育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刘桂海等《改革开放40年中国特色体育外交:历程、经验与理论反思——基于“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三重视角的考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后体育外交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改革开放后任一时段,概括该时段体育外交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2 . 阅读教材P14-18,完成“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及巩固知识表格填写
“大一统”国家秦朝建立条件
过程
措施
意义
汉朝巩固背景
措施
文化
意义
各自衰亡原因:

2022-08-20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初承袭的是晚唐 五代藩镇—支郡—县的政区统辖模式,藩镇之长官节度使是事实上的高层政区首脑。太祖立国之初,即罢诸强藩典中央之兵,次则集天下精兵于京师,以削弱藩镇之力量。太宗时所有统县政区都直属中央。取消高层政区的后果,是中央难以因地制宜地处理数以百计的统县政区的行政事务,中央政策在地方之执行又缺乏有效监督。此后,转运使成为高层地方行政组织。

——摘编自余蔚《宋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

材料二   大明政权建立之初,地方上承袭了元代的行中书省制度。明初承袭了元代行省权大且集中的基本特点,“举凡钱粮, 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朱元璋认为这无疑会对其新王朝构成潜在的威胁,便把元代行省的权力一分为三,即以承宣布政使司管理地方政务,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司法狱政,都指挥使司掌地方军权。但其不可克服的缺陷也日益凸显:地方最高权力向三司分流,从而使地方明显缺乏自己的政治“中枢”,严重影响了地方行政管理的效力,并且过于分权与钳制也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督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监察官的面目出现,并在实际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迅速成为地方政权的最高中枢,弥补了这一“真空”,并凌驾于“三司”之上,总领一省、数省的军政、民政,从而日益走向封疆大吏。

——搞编自史云贵《承袭与变异:明清督抚制度述论》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明改变前朝地方制度的相同原因。分别采取了什么对策,效果如何?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明后来调整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同原因,并请说明宋、明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
2022-10-31更新 | 298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2022-06-23更新 | 747次组卷 | 24卷引用: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十年(2012-2021)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5 . 材料   新中国有一位外交家非常特别,是半路出家,却为新中国的外交屡建奇功。他就是传奇上将——李克农。他是朝鲜停战谈判中朝联合代表团第一指挥官。1951531日,美国表示准备以任何方式与中国共产党人讨论结束朝鲜战争问题。623日苏联提出关于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建议,当天美国就表示同意。朝鲜谈判的信息传来后,毛泽东召见时任外交部副部长李克农说:“我要你去坐镇开域。”李克农在朝鲜停战谈判期间,坐镇幕后,运筹帷幄,挂败美国的各种谈判阴谋,谈的时候就谈,停的时候就停。对方想打,就奉陪到底。对方以沉默对我,我就以沉默对他。李克农在谈判最后阶段,提出“送签”建议,推动停战协定顺利签订。李克农高超灵活的外交技巧,为赢得朝鲜停战谈判胜利立下了卓著的功勤。

——王仕军、喻文《李克农将军的外交生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克农将军去朝鲜进行停战谈判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指出李克农将军在朝鲜停战谈判中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2021-12-29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同步优化方案(统编版)-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练习)
21-22高二上·全国·课时练习
6 . 近代西方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
(1)近代西方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的背景是什么?
(2)近代西方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的具体表现是怎样的?(从英、美和法国等分析)
(3)近代西方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发展的原因和措施是什么?
2021-12-1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选择性必修1问题导学-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陆军一直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1934年英国国防需要委员会向议会提交第一份《弥补国防缺陷报告》,指出需要陆军建立一支远征军,用以保护低地国家,履行“大陆义务”,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几个月,“大陆义务”才被英国政府正式接受。首相张伯伦对于英国承担“大陆义务”是极其勉强的,他表示,“我相信如果只要外交部多加重视,重整军备与同德意搞好关系的双重政策能够使我们安全度过危险时期”。当时英国社会普遍认为,陆军的领导者应该为一战期间西线发生的恐怖杀戮负责。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陆军始终难以发展壮大。有人指责政府和害怕遭受空袭而偏宠空军,实际上是当时英国政府的财政状况不允许三个军种都得到同样的待遇。英国政府一直存在这样的想法:法国要承担陆地上的义务,英国主要承担海上和空中的义务。然而,英国政府绝不会想到法国会像后来现实中那样迅速的溃败。

——摘编自耿志《“大陆义务”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的陆军战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英国陆军难以发展壮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英国陆军政策。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成为“社会运动的主潮”。据统计,30年代参加这一运动的团体或组织有600多个,试验区有1000多处,“各有各的来历,各有各的背景,有的是社会团体,有的是政府机关,有的是教育机构;其思想有的左倾,有的右倾,其主张有的如此,有的如彼”。运动者企图通过兴办教育、改良农业、提倡合作、办理地方自治与自卫、建立公共卫生保健制度以及移风易俗等措施,达到“复兴农村,振兴民族”的目标。运动在得到广泛赞誉的同时,批评也不少,有学者认为乡建工作只能解决枝节问题,农村土地占有的不平等与国际经济体系的不平等是农村发展的最大障碍。尽管运动以失败告终,但自此之后,乡村建设在中华大地上就从未停息过。

——摘编自徐秀丽《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

材料二   建国后,新解放区极其重要的任务是进行土地改革。在土改开始阶段,党的干部组织农会,实行减租减息和反“霸”斗争;但有调查表明,在有些地区只有40%的农民加入了农会。19506月,中央颁布了土地改革法以指导这项工作,新的法律肯定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和“为工业化铺平道路”的观点。1950年夏末,关于农村社会中根深蒂固的力量的报告引起了领导人的注意,同时中国介入朝鲜战争加剧了社会紧张,导致新的土地方案强调阶级斗争与动员群众。新方案的重大步骤是确定全村农民的阶级成分,然后没收和重新分配地主的土地和生产性财产。土改工作组还从贫农和中农中吸收大量的新领导,通过诸如“诉苦会”和公审等方式,动员全村反对地主。土地改革将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决定性的事实是,农村旧秩序已经证明毫无力量,农民现在可以满怀信心地支持新制度。

——摘编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特点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新旧两个时期的乡村建设中得到的启示。
9 . 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实事求是",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武帝时,广开献书之路。河间献王好儒学,从民间收集经过秦火保留下来的《尚书》《礼记》等古文先秦旧书,经考辨将正本献给朝廷。《汉书》评价献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代颜师古作注解释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淮南王亦好书,但“所招致率多浮辩”,故颜师古说他“言无实用耳”。

——摘编自《汉书》等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广开献书之路”的背景,并简析河间献王被评价为“实事求是”的原因。
2022-03-29更新 | 234次组卷 | 3卷引用: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十年(2012—2021)历史高考真题(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包头是沟通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之间的交通要冲,1923年京包铁路通车,包头商业曾急剧发展。1926年后,多方军队驻防包头,军饷皆由地方支出。之后连遭荒旱,引发的鼠疫造成4000余人死亡。农牧凋敝,商业陷入长期萧条。1937年后,包头与西北各省商路基本断绝,人口由上一年的119614人剧减到65215人。建国初期的包头是一个以皮毛、粮食交易等商贸活动为主的城市。

——摘编自《近代历史发展背景下的包头城市职能演变研究》等

材料二   包头地区拥有白云鄂博铁矿,煤、石灰石、萤石、耐火黏土等辅助原料也应有尽有。1955年集二铁路建成,苏联通过它向包钢运输了大批建设所需的设备。包钢是建国初期“156项工程”项目之一,在国家统一安排下,来自全国各地、各部门的干部、工人、转业军人、学生和技术人员怀着建设新中国、支援边疆建设的热情来到包头,成为草原钢城的创业者。在土地征用和资源勘探等问题上,政府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感情,各厂矿还注重对少数民族建设人才的培养。19591016日,包钢一号高炉出铁,结束了内蒙古地区“寸铁不产”的历史。包钢和鞍钢、武钢一起成为我国最早建设的钢铁工业基地。

——摘编自《“一五”计划与包头工业基地的建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包头经济的发展状况。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包头草原钢城迅速崛起的原因及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