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了“仁者爱人”说;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早期的民本思想由此形成。在秦汉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里,民本思想仍是重要的官方意识。总结历代的民本思想,可以看出充分肯定“民”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君与民相互制约,“君与民,是对立统一的”。儒家民本观以群体为其本位,是通过家庭把社会团体和个人联系起来的,如果没有家庭,个人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就不能相连和发挥。

——摘编自樊国华《先秦诸子与管理哲学》

材料二 近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随着文艺复兴而诞生。近代人本主义者高举人文旗帜,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人的世俗幸福和欲望反对封建禁欲主义。纵观西方文化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本主义作为西方文化的一条线索贯穿着西方文化的始终。人本主义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本,根本出发点是为了人的权利、尊严、需要、成长、发展以及最终实现人的价值。西方的人本主义比较强调个人价值,奉行的是个人主义,强调个体的人格、自由,重视的是个体的人权,平等,人际关系主要靠契约来维持。在西方,人本主义强调个人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弱化了家庭的作用,通常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得自私自利,只考虑自己而不顾及别人。近代西方人本主义讲的是作为独立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首先关注的就是公民的权利,他们强调人生来是平等和自由的,任何人都没有驾驭和支配他人的权利。

——摘编自陈新忠《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教育影响评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相比较,近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不同之处,并简析两者共同价值。
2 . 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少学者注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召集大批军队,但当威廉的军队登陆后却未去指挥。众叛亲离之际,他在1210日逃往法国。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背景资料

中国清朝(16441912);中华民国(19121949
日本明治天皇(18681912在位);大正天皇(19121926在位)
印度1849年英国殖民者占领全境;1947年成立印度自治领
阿拉伯16世纪起为奥斯曼帝国统治;19世纪英国侵入;20世纪2030年代开始独立
土耳其奥斯曼帝国(14世纪—1922);土耳其共和国(1923—)
伊朗卡扎尔王朝(17961925);巴列维王朝(19251979

——据《辞海》等整理


(1)中华民国建立时,除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外,世界上的共和国制国家寥寥无几。写出当时西方两个共和制大国国名的全称并简要评价其宪法。
(2)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022-03-28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十年(2012—2021)历史高考真题(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1978-1980年)大事年表

19781212日,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订“包产到户”协议。
1213日,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
1218日至22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979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告台湾同胞书》;国防部长徐向前声明“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中美正式建交
129日至25日,邓小平访美
7月,中央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19804月,四川广汉向阳公社率先改社建乡
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在全国推广
如表反映了中国现代史发展的多条线索。请从中提炼出一条线索,并运用所学知识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线索(要求:线索明确,概述和评价须有史实依据,且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4 . 下图是一位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记录了某时期的知识线索,据此,推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A.南北文化渐趋一致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不同文化互动频繁D.国家是统治的工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二里头遗址是探索夏文化的重要研究对象。二里头遗址Ⅲ区曾发掘出土一块不规则形残陶片,有研究者认为这块陶片表面存有多个字痕,与郑州二里冈早商文化牛骨刻辞、殷墟晚商文化中甲骨卜辞文句结构近似,疑似“社”“六”“蛇”“告”等文字,这能够说明
A.夏文化已经出现文字B.二里头遗址存在研究陶器的线索
C.研究历史必须有考古依据D.二里头文字与商文字有传承关系
2021-04-01更新 | 294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关于《老子》成书年代,历来有争议。钱穆从时代背景、思想线索、文体修辞等方面对《老子》作了全方位考察,认为《老子》一书成于《庄子》之后。胡适则对使用"思想线索"论证法考证《老子》晚出提出了严厉批评。1993年,湖北郭店楚墓中出土了竹书《老子》三种,考古界定为"不晚于战国早期",这就推翻了钱穆等人《老子》成书于战国晚期的说法。这说明
A.判断《老子》成书年代,实物比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B."思想线索"法在史学研究上没有价值,不足为据
C.怀疑态度值得提倡,但在证据不足时应暂缓判断D.研究者立场与方法不同,应容许不同观点存在
2021-06-01更新 | 261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5月仿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理清历史发展线索与把握阶段性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面。依据下图显示的内容,图中③填入以下哪一内容最为合适?(     
A.世卿世禄B.门第声望C.才能道德D.文化文章
8 . 汉代都护作为一种管理边疆民族的机构或称之为官职,其形成线索是:使者校尉——护鄯善以西使者——并护南北道使者——西域都护。由此判断,西域都护(     
A.由汉代使职发展而来B.是汉王朝正式的官制
C.是西域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D.是汉代管理边疆的主要机构
9 . 下面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③处应填写的是
A.罗马共和国B.罗马帝国C.西罗马帝国D.拜占庭帝国
2021-03-31更新 | 581次组卷 | 26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素养提升练习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论述题 | 较难(0.4) |
10 . “炉边谈话”是罗斯福通过广播的形式向美国民众进行政策解读、宣传乃至社会动员的演讲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贯穿罗斯福新政始终的炉边谈话表(部分节选)

炉边谈话时间谈话名称涉及政府干预行为的主题阶段划分
1933312谈银行危机通制经济衰退、挽救金融系统农业系统、复兴工业等好第一次“百日新政”及其强化时期;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探索期
193357简述“新政”规划
1933724谈复兴目标与基础解决市场恶性竞争的萧条问题,赢得民众信任
19331022论通货形势建立保持持续的政府控制力
1934628对第73届国会所取得成就的回顾从国会获取干涉市场的权力
1934930谈推进更多的自由与安全为政府干预行为进行袒护
1935428谈工程救济计划建立长久立法、遇制“二次衰退”“以工代赈”,干预劳资关系、政府与司法机构博弈、影响立法、失业人口普查调动积极性、加大政府支出促进就业、工资、购买力的提升、战争中保持中立等第二次“百日新政”及阻力克服时期;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形成期
193696谈干旱形势
193739论司法机构的重组
19371012给国会特别会议的立法建议
19371114论失业人口普查
1938414论经济形势
1938624谈各党派的初选问题
193993论欧洲战争

——摘编自李庚《罗斯福新政与美国千预型政府职能模式的兴起——以炉边谈话为线索》


编写一幕当时美国民众议论罗斯福新政炉边谈话的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炉边谈话的主要内容;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021-01-20更新 | 2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地区专用)-题型04编写对话场景类材料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