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列有关中国近代史的思维导图,包含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多条线索,蕴含了众多的逻辑联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拟定论题并阐述其历史事件的逻辑联系。(要求:论题明确,逻辑联系的表述准确、全面)
2021-08-21更新 | 374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2届高三8月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从而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也在基层民众中浇灌出以奢侈和时髦为导向的欲望之花。对“人欲”的肯定成为这个时代精神最突出的标志。庶族地主和富裕农民的心声体现在士大夫们“农商皆本”的舆论中,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通过对人之私欲的肯定,明朝人否定了皇帝一己之私的所谓天理之公。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文化反思派对君主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提倡君臣平等,主张限制君权。

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下黯然失色。

——摘编自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


(1)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战国到西汉,为了实现思想统一进行了哪些努力?这些努力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概括明清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022-02-1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下面所示是1842年至1901年间中国近代史上的三项条约,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A.开始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过程B.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C.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D.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发展历程
4 . 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如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5 . 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唐朝在申报户籍信息的时候,必须接受一道叫做“团貌”的程序,衙门在居民登记户籍时,要查验年龄和相貌,记录有人户的肤色、身高、面部等特征,以防止有人虚报年龄或假冒残疾来逃避赋役,也可作为居民户脱籍逃亡后的追捕线索。阎查无误之后,便根据年龄大小在户籍档案上注明“黄小中丁老”,按唐朝的法律,男女3岁以下为“黄”,15岁以下为“小”,20岁以下为“中”,男性居民21岁以上为“丁”,60岁为“老”。唐代户籍制度形成了“编户”与“非编户”两个不平等的阶级,编户为良民(自由民),非编户为贱民(非自由民)。贱民没有资格编户,只能附籍于主家。

——曾庆江《户籍册上的古代中国》


材料二
宋朝的户籍制度也不再将国民分为“良民”与“贱民”,而是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又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按宋朝立法,客户要退佃离开,地主是不可以阻挠的。宋代城市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流入,生活一年以上,便可获得当地户口。

——中国少年国学院《盘点古代居住证管理办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户籍制度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改革户籍制度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