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亚、 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中国出现了一次重大的思想危机,中国思想家产生了强烈的忧虑情绪,出现了激烈的意识争论。这使人联想起公元前5世纪到前4世纪的希腊,以及古希腊出现的后来孕育了科学精神的哲学思想。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出现的意识争论指什么?这场争论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哲学的产生有何特点?

材料二希罗多德在《历史》第一卷开头语中说:“在这里发表出来的,乃是哈利卡尔那索斯人希罗多德的研究成果, 他所以要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特别是为了把他们发生纷争的原因给记载下来。”

被誉为“中国史学之父”的司马迁在阐述《史记》撰 写宗旨时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希罗多德《历史》和司马迁《史记》的撰史宗旨有何相同?中西两位史学家各开创了哪种史书体例?

材料三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恩格斯

(3)运用相关史事“实证”“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 。
2024-04-0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过程性诊断(1)历史试题
2 . 在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同时,世界其他地区也形成和发展起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伊斯兰教原是阿拉伯沙漠的宗教,但能够吸收波斯袄教、基督教(东正教)及犹太教的教义,组织以简单一神信仰为主体的宗教体系。在其扩张的过程中,伊斯兰政权又大量翻译希腊与波斯和印度的文学、哲学与学术著作为阿拉伯文,使新起的阿拉伯文成为丰富的语文。他们在这一基础上取精用宏,更上层楼,既有继承又有创新。阿拉伯文化在天文学、数学、历史学、文学等各方面的成就,令人佩服。

——摘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即使在限制最严格的时候,日本的闭关锁国也从未阻断中国文化的影响。紫式部笔下的一些人物表现出对“中国化”风尚的不耐烦,进而呼唤“日本精神”。通俗文学确实把中国描绘

得陌生而异常迷人。但是日本的知识阶层都相当清楚地知道,他们在几乎一切学问、艺术和官制的模式上都依赖于中国。汉语曾是高级官员和所有严肃文学使用的语言。精英阶层用来引经据典进行辩论的引言手册选自中国的典籍。儒家的礼仪和诗咏比赛是宫廷中的主要活动。

——摘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三:罗马平民阶级的力量在不断积累。接下来他们提出的要求是法律的成文化。法律只要还停留在口头约定上,在执行中,就容易偏向握有法律制定权的贵族阶级。因此,要求法律成文合情合理。成文的法律谁都能看得到,执行起来都可以做到客观公允。为此,向希腊派遣了考察团,向希腊学习法律成文方面的经验。公元前5世纪中叶,3个罗马人带着讲述至此的罗马现状向雅典出发了。一年后,为编写成文法成立了“十人委员会”,由包括回国后的3个人在内的10个委员组成。公元前449年,《十二铜表法》出台。

——摘自(日)盐野七生《罗马人的故事》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列举两例阿拉伯文化在数学领域的成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中华文化对日本古代文化的影响,并写出紫式部的代表作并从文字角度说明“他们在几乎一切学问、艺术和官制的模式上都依赖于中国”。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十二铜表法》得以出台的背景。综合材料一二三,谈谈你对古代世界文化特点的认识。
2023-05-02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古代印度文化

材料一 婆罗门有效地利用了他们精通的《吠陀经》即赞美诗。这些赞美诗在举行宗教仪式和献祭时被大声朗诵。它们通过口头代代相传而留存下来,由于它们在人们心目中是非常神圣的,所以被逐词逐音地熟记。作为这一宝贵遗产的保管人和传送者,婆罗门能够以高于世俗首长刹帝利的印度社会领导人的身份,坚持并实施自己的主张。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佛教到12世纪末,也就是穆斯林土耳其人到达之时,它仅存在于少数几个地方,并处于没落状态。这一伟大的宗教运动从其诞生地反常地消失的一个原因是,它未能为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危机做好准备,未能为出生、结婚、去世和俗人生活中其他一些关键性的转变提供种种仪式。对比之下,婆罗门则准备好自己的种种礼仪。这一事实保证他们尽管遭到改革者们的攻击却仍能生存下去。此外,更重要的是,婆罗门自己也从事改革。他们在富于哲理性的经典《奥义书》中,提出了他们自己的通向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主题二 古代东亚文化

材料三  古代朝鲜文化打上了中国文化的深刻烙印,如提倡儒学,实行科举制,派贵族子弟到唐朝留学;另外,中国的汉字、汉文和儒家思想早在公元前就传入了朝鲜,新罗统一朝鲜后与唐朝密切交往,注重借鉴中国文化来发展本国文化,如朝鲜的文字、史学等,同时朝鲜人民又推陈出新,在借鉴中国胶泥活字印刷的基础上发明了铜活字印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技术。

——摘编自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材料四  日本于7—10世纪设立的律令制是模仿唐朝的永徽律令和垂拱格式(为修改律令而临时发布的诏敕和官符,称为格;律令和格的施行细目称为式)而成的,但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国度,幅员广大,人口众多,需要大量的官员和严密的国家组织,这对相对贫穷弱小的日本来说是没有能力照搬的。于是,日本人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某些修改和变通,将大化改新前的一些惯例和制度吸收了进去,把那些归属于豪族大姓的部民制机构变成了官僚制下的基层机构。地方豪族的地位和特权虽然有所削弱,并且确实与中央官僚和中央贵族的地位权力差距甚大,但也没有彻底被取消,他们的权力有点像现在某些亚洲国家中的部族酋长的权力。

——摘编自王仲涛、汤重南《日本史》

材料五 玛雅人创造了美洲大陆上最古老的文明……他们独自发展了表意文字,用字母或符号作为表达思想的传统符号。为了计算时间、预言未来和为献祭及主要的丧葬事宜推算吉日,他们还研究了天体的运动。由经过专门训练的祭司搜集的天文学知识非常广泛,与当时欧洲的天文学知识不相上下。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六 也许是整个地区的气候发生了不利于玛雅农业的骤变,杂草疯长,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丛林日益向城市逼近,像沙漠吞噬绿洲一样,毁坏了玛雅人生存的基础;或者是疫病流行,导致人口锐减,损伤了文化的元气,也逼迫幸存者尽快逃离危险的故园;再或者是外部的威胁,如墨西哥中部居民侵犯,致使玛雅人逃难而去,听任自己繁荣的城市中心倾颓;甚至可能直接由入侵者捣毁了玛雅宗教建筑,发生“犁庭扫穴”的大灾变。

——摘编自林大雄《玛雅的智慧》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印度文化产生的社会基础是什么?说明印度文化传播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佛教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能力提升*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文化对朝鲜社会产生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简析古代日本律令制国家形成的原因。
(5)根据材料三、四,概括朝鲜和日本学习中国文化的特点。
(6)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五提及的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
*历史纵横*
(7)根据材料六,分析玛雅文明消失的可能原因。
(8)综合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美洲文明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摩诃婆罗多》这一书名的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全书共分18篇,以列国纷争时代的印度社会为背景,叙述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俱卢族和般度族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斗争。《摩诃婆罗多》的成书时间约为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4世纪,处在印度从原始部落社会转化为国家社会的时代,也是婆罗门教向印度教转化的时代。该书用梵文写成,采用对话体,共有10万颂(每颂为1节双行诗体),篇幅相当于《罗摩衍那》的4倍,书中插入了各种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以及宗教教义、哲学、政治、律法和伦理等论述(约占全诗篇幅的一半),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史诗,著名的印度教哲学经典《薄伽梵歌》就是其中的插叙之一。

                         ——摘编自朱维之主编《外国文学史(亚非卷)》等

材料二   汉代以前,我国史籍中就已经出现过有关印度的记载,但大多是神话传说。汉代以来,印度的历史及社会情况成为《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官修史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民间的许多著述也对印度有所涉及。这些著述往往因为作者缺乏切身体验而对印度的描述多有误解。中土僧人之西行求法活动,在西晋及南北朝时期为数不少。法显到达印度之时,正当笈多王朝后期。他在《佛国记》中对于印度公元5世纪之前的历史,特别是佛陀时代、孔雀王朝以及笈多王朝早期历史,都作了记述。有日本学者表示:“《佛国记》为一千五百年前之实地考察的记录,凡关于中亚、西亚、印度、南海诸地之地理、风俗及宗教等,实以本书为根本资料......其年代与事实之正确及记述之简洁与明快,亦远出于《大唐西域记》之上。”

                  ——摘编自杨维中《法显与<佛国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摩诃婆罗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文献中出现有关印度的历史记载的原因。
2023-05-23更新 | 162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史料一:古代的印度,面积410多万平方千米,比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加起来还要大。在印度的思想和想象棋式中,在喜马拉雅山南面的印度半岛所形成的一个倒三角形……印度的主要河流,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不是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就是流经喜马拉雅山脉。在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有以哈拉帕与摩亨佐·达罗为代表的印度河古老城市文明,在这时,印度文化的第一批元素:圣畜崇拜、圣树崇拜、瑜伽方式等已经出现。

   ——摘编自张法 《对印度文化的核心象征湿婆之舞的读解》

史料二: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传统,它对精神迷失、“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黄伊梅《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


(1)根据史料一,概括古代印度文明的特点。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及其社会根源。
2023-04-1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毓才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俄罗斯一直处于东西方文化的中间地带。处于两个大陆和两种文明类型之间,俄罗斯始终努力追赶西方,主动吸收西方文化,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又使得它无法阻挡来自亚洲的东方文化。欧洲文化与亚洲文化在俄罗斯占据的欧亚地缘空间发生碰撞,历经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欧亚文化。

——摘编自李英玉《俄罗斯文化的欧亚属性分析》

材料二   在中日文化交流中,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带去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隋唐时期,中日主要通过互派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大批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

——摘编自王晓秋《中日文化交流史话》

材料三   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临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群体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群体;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他们不能从临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俄罗斯文化的特点并分析成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隋唐以前和隋唐时期中日交流在形式上和主要内容上的变化。
(3)联系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特点,谈谈你对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