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近代国际移民]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从中国的南部和东部出发,出国谋生。到19世纪70年代,6.3万中国人来到美国,其中多数人生活在“金山”一加利福尼亚。 这些早期出国者大多是契约华工或称苦力、“猪仔”。他们名义上是受雇到海外与外国资本家或华人工头订立契约来做工的,实际上大多数华工是被人用欺骗、诱拐、绑架的手段运往海外的,他们从事最繁重的工作并无人身自由。当时美国人克拉克的调查报告中说白种人不愿做的活就强迫华工去做。华人劳工不仅仅在美国西进运动的采矿业中付出了劳动,更为著名的是他们在修筑横贯美国东西铁路中洒下的血与汗。他们不论严寒酷暑,一直工作在高山峡谷、人迹罕至之地,很多人因劳累身亡。据老华侨说,华工前后参加筑路的有四五万人,因筑路而牺牲的不下万人。

——摘编自张晓路《西进路上的血泪与荣光》

材料二   19世纪60-80年代,随着相当数量域外移民的进入和租界的建立,上海人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域外的物质文明、风俗礼仪和精神文化,对域外文化的兴趣日益增长,态度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英语开始被视为了解西方文明的钥匙。官方同文馆和广方言馆的建立,都透露出官方对外语教学的重视。而随着中外交往的扩大和贸易的发展,翻译中介人员的需求也大大扩展,掌握外语的人可以充任买办,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工资,这也推动了上海的英语学习热潮兴起。

——摘编自刘叶华《浅议洋泾浜英语在近代上海的使用状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鸦片战争后华工大量移民美国西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近代域外移民在上海的活动。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大规模的南下总数约有90万人左右…其流徙方向大体是北方东部的人民流向南方东部,北方西部的人民流向南方西部。北方人民到达南方,大都举目无亲,出路之一便是依附早先来到南方的士族或地方豪强,成为被隐匿的人口。

——摘编自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太平洋铁路建设更加强了对华工的需求。根据记载,1849年美国华侨共有791人,1850年增至4025人,1851年达12000人,其后逐年增加,1890年共有107500人,他们为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成作出了重要贡献。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之所以选择华工而非白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则从中国到美国走开阔的太平洋水路,相比之下使从欧洲到美国必须走麦哲伦海峡水道的路线相形见绌,华工的取得比白人劳工更容易:二则华工“配合度高”、“工资低廉”、”耐劳”,比起在艰困的环境面前常选择罢工或离职的白人劳工,金矿主和铁路公司自然更倾向使用华工。

——摘编自马慧玥《近代契约华工法律研究》

材料三   19世纪以来,苏伊士运河的通航,极大地缩短了东南亚与欧洲的航程,马六甲海峡成为世界上最紫忙的海峡之一。新加坡在历史上曾经被日本和英国的殖民,1965年,成为独立国家。在新加坡的人口构成中,来自中国南方各省的华裔移民超过70%。新加坡福建会馆曾于20世纪50年代创办南祥大学,1980年与新加坡大学合并成立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福建会馆还曾资助四百万元重修了天福宫,这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华源会为新加坡企业访华或投资海外剑造机会,也帮助中国企业在新加坡开展业务或协助它们与新加坡的公司建立贸易关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新加坡逐浙成为紫荣的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城市基础设施排名世界第一。

——摘编自龚伟达《新加坡的中国移民:角色定位与社会贡献》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民南移”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北民南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推动华工赴美的动因。结合所学,简评华工对美国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提炼新加坡取得巨大成就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阐明新加坡的文化定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因为中国历代政府严禁人民私自出洋,也严禁外国人从中国口岸掠贩人口,所以无论是中国人民自行出洋做工,还是外国人掳掠华工出洋,都为非法的私下行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以英国为首的侵略者一面继续私下非法掳掠华工,一面谋求掳掠华工正规化、法定化。他们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招募华工及华工权利规定。但外国招募华工并非完全按约办理,亦非如有的论者所言,清政府置华工权利于不顾,而是清政府尚不知外国招募华工及华工遭遇困难之实情。1872年,清政府从“《新报》所载等多方所知古巴地方之华工,其受苦视在秘鲁者略等”。后派陈兰彬等人前往古巴,将调查结果形成文字报告,即《古巴华工调查录》。以此为据,总理衙门最终获得英、法等五国的支持,并于1877年迫使西班牙签订《会订古巴华工条款》十六条,以保护和维护华工在海外的权益。

——摘编自虞和平陈君静《陈兰彬与中国维护出国华工权利的起始》

材料二   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等沿海地区,且多为自耕农,几乎没有受过学校教育,这是19世纪中晚期华人移民的总体形象。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很少有人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移民到美国的华人对当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四大股东之一利兰·斯坦福在18651010日给约翰逊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华工)一个阶层,他们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他们(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如果没有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

——摘编自许国林《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职业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大量出国华工遭遇困境的原因,并说明《古巴华工调查录》在华工问题上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特点,并谈谈你对近代华人移民美国的认识。
4 . 侨批(闽南方言中称信为“批”)是海外华侨寄回家乡附带汇款的家书及回文。侨批盛行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70年代,目前整理约有16万件。2013年侨批档案入选联合国《世界记忆遗产》。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以来,闽粤等地区就是海上贸易、对外移民活跃的地区。明清时期下南洋的华人以经商谋生者居多。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和掠夺,国内频繁的战乱、灾荒,造成民众流离失所,失业者日增,濒海居民遂纷纷出海渡洋谋生。I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允许英美等国在华招募青壮年劳工出国。因为应募者要订立契约,以出国后的工资为抵押换取出洋旅费,时人称为“契约华工”,又叫“卖猪仔”。从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西方国家在我国东南沿海招募“契约华工”超过200万人,在东南亚的橡胶园、古巴的甘蔗园、澳洲的金矿、美洲的中央太平洋铁路都有大量的契约华工劳动。

——摘编自刘平《晚清海外移民的心酸历程》

材料二   侨批1 本日报竞载,谓小吕宋华侨自演戏至今,已捐助革命军十万,又到去九百余人矣,至下等之人亦捐五元,甚然赞叹。中国人近来之爱国心大明也。

——1911年10月菲律宾华侨林书晏给黄开物的批信

侨批2 今者,愚欲与卿相商一事最利便于卿,何也?放足是也!放足之益实有数层,行路免艰难也;出外舟车免畏怯也;操作得自由也。有此三利而无一害,卿何妨而不为?

——1914年菲律宾华侨黄开物给妻子林氏批信

侨批3 迳复者,顷代收到抗大捐款国币贰佰元,当遵命转交该校当局。先生等关怀祖国抗战人才之养成,爱国热忱殊堪钦敬!(抗大:抗日军政大学)

——1939年周恩来回复奏国华侨苏君谦捐款批信

侨批4 近闻塘(唐)山春耕久旱,农田受阻,将来早稻绝望,以致米价如此突涨猛进,各处灾民叫苦连天,饥荒来临,实吾潮之不幸也……幸得俺乡侨,募国币120万元之左右,惟该项汇至汕头商号,然后领取更为妥善。

——1946年马来西亚华侨蔡得松给祖父母批信

侨批5 家乡自解放后,在毛主席领导下,封建势力已告清除,资产阶级经被打倒,不论交通、水利等要旨,凡属国计民生者,莫不落力改建,海外华侨多阅报章,每得佳讯,除少数顽固分子外,莫不额手称庆,跃跃思归。

——1951年泰国华侨刘潮俊给父母的批信


(上述5则侨批从潮汕侨批数据库中收集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移民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2)从材料二中任选两则侨批文献,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内容进行解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国家、民族关系的观点(部分)。

主张出处
君子和而不同。《论语》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
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尚书》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礼记》

材料二   魏晋以来,入居中原的少数民族上层已具有相当高的汉文化修养。内迁较早的匈奴贵族如刘渊、刘宣等莫不综览经史、著诗文、工书草。北魏孝文帝亲政后重用儒士进行政治改革,实施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政策,促使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同汉族大致趋同。这一时期,胡服在中原流行,推动中国传统服饰由“上衣下裳制”向“上衣下裤制”转变。另外,以肉食、奶酪、茶酥、胡饼为特征的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也为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增添了新内容。著名的《敕勒歌》和《木兰诗》作为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文化碰撞的产物,可谓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北方民族的乐器、百戏杂伎以及绘画、雕塑、书法等也都为中华民族文化增添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陈琳国、侯旭东《中国大通史·魏晋南北朝下》

材料三   198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城镇在对农民封闭20多年后终于使他们向城市迁移、就业成为可能……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珠三角地区吸引了全国大量劳动力流入,广东省的流入人口规模在全国居首位。90年代以后,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对流入人口的吸引力逐渐增强,与珠三角等地区成为流入人口集中的都市圈。

——摘编自郑真真、杨舸《中国人口流动现状及未来趋势》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国家、民族关系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交融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态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口迁移对民族发展的积极作用。
2022-09-04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后,欧洲人开始大量地迁往美洲。北美洲逐渐成为欧洲移民的主要集中地。18世纪中期,移民已达200万。欧洲人到新大陆以后,对美洲实行残酷的殖民掠夺,对印第安人实行大屠杀,罪恶的贩奴活动也于16世纪30年代盛行,此后长达3个世纪,使非洲人口损失近1亿多人口。中国人向外迁移开始于汉代。唐代,海上贸易发达,一些华人移居马来半岛和瓜哇等地。宋末元初,因战乱,宋遗民大批涌向海外。明代中期以后,随着新航路的出现,东西贸易的发展,大批华人奔赴南洋。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对外开放,沿海各省的民众大量到海外谋生。直到新中国建立的109年间,出国人数多达一千多万,遍及世界各地。据统计,现今在国外的华侨华裔约有2300多万人。

——摘编自王恩涌的《人·地·文化》

材料二   秦代有计划地向南方长江、闽江和珠江流域推进,设置郡县,开凿灵渠,派遣50万人南戍五岭,这对南方地区的开发是一个重要的促进。两汉时期南方又有了一定发展,当时南方王工吴国“东有海盐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亦江东一都会也。”西晋末年永嘉治乱,中原人民避乱南下的,史称“扶携接踵”。中唐安史之乱导致了北方人口的又一次大规模南流。在迁徙群体中不仅有百姓,还有众多的富商大贾、文人墨客,直至宦官大族、皇亲宗族等无所不包。这些不同阶层的群体迁入江南地区后,基本上是各司其职、各操旧业,使长江流域自东晋南朝以来已经得到发展的社会经济更加迅速地增长起来。宋室南渡后,北方人民因不堪忍受女真贵族的压迫而流亡江南者日众,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摘编自张冠梓《试论古代人口南迁浪潮与中国文明的整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世界人口迁徙的主要趋势并分析其不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人口南迁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00年左右伊斯兰教在非洲的传播


——摘自纳什《美国人民》

材料二   在发生猎奴战争的许多地方,部落人口损失殆尽。其他地区人口大量减少导致田园荒芜、正常贸易中断、传统手工业荡然无存。非洲输出的是奴隶,输入的是枪支、酒等奢侈消费品,这些商品造成沿海城镇和内陆农村的二元经济和社会结构。以黑猎黑促使非洲各部落间进行无休止战争,正在形成中的民族过程中断, 一些已经建立的古王国轰然倒塌。奴隶贸易给非洲人造成了难以弥合的心理创伤,助长了欧洲人引以为自豪的种族优越感。这种精神奴役就像紧箍咒一样严重束缚了非洲人的文明创造力。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伊斯兰教在非洲扩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简述奴隶贸易兴起的原因及其给非洲文明进程带来的影响。
2024-03-21更新 | 3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名校教研联盟2024届高三2月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001780年间到达美洲的英国移民中就有70%来自于爱尔兰和苏格兰地区,与此同时,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的移民从顶峰时的35万降至不足10万。北美独立战争前夕,只有不到20%的男性移民被称为“劳工”,而69%则是“技师”和服务性行业人员。大批有一技之长的英格兰或苏格兰城市贫民移居海外,对他们而言,“移居海外不再是绝望中的逃避,而是追逐中的机遇”。前往美洲的自由移民,与17世纪的契约工人不同,从事商业和贸易的男性很明显占多数。尤其是1763年以后,越来越多的来自上层社会和中产阶级的年轻人移民来到殖民地,从事商业活动或是在军队和当地政府中谋职。

——摘编自张亚东《试论18世纪英国的海外移民》

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后,“闽广之民,造舟涉海,趋之若鹜”,出现了大批国人移民定居东南亚的现象。鸦片战争后,农民起义不断,统治阶级往往对参加反抗斗争的农民进行残酷报复,使得人民流离失所,大批逃往南洋。突如其来的社会经济变迁又造成了一大批失业者,他们为了养家糊口,纷纷下南洋以求发展。列强通过招工贩子许诺各种利益诱骗出国华工签订契约,更有甚者不惜动用绑架方式获取华工。半个世纪里,就有约200万华工被诱骗至东南亚地区进行苦力劳动。

——摘编自庄国土《论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四次大潮》

(1)根据材料一、概述18世纪英国人移民北美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18世纪英国人移民北美相比,19世纪中后期华人移民东南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华人移民东南亚的原因。
2024-02-21更新 | 121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的改变。就中国而言,从古至今的人口迁移时常伴随着政治、经济的动荡,其规模也大小不一。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是近代东北地区人口增长的初始阶段。清乾隆、嘉庆年间,人口快速增加,加之连年的自然灾害,致使关内灾民流离失所。至咸丰、同治年间,不得已改乾嘉时期的“封禁”为“弛禁”,允许关内灾民到东北谋生。这一时期沙俄发动对东北地区的入侵,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侵占了我国东北的大片疆土,使清政府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也促使其加快了移民实边、抵御外侵政策的出台。到19世纪70年代末期,清政府下令取消了禁止汉人移居东北的所有法令,更于光绪六年(1880年)颁布了放荒、免税及补助的一系列法令,鼓励关内人民到东北垦荒。自乾隆以来在东北地区实施了近二百年的封禁政策终于被彻底解除。

——摘编自吴军 王延荣《近代关内人口迁移对东北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
(2)根据材料二,简析东北地区封禁政策彻底解除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和近代人口迁移产生的积极影响。
10 . 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带来了不同文化的交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中原人民纷纷越淮渡江,相率南下。此后中原每经一次较大的政治变动,如淝水之战、刘裕北伐等,都会有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南徙。据研究,截至刘宋为止,南渡人口约共有90万,占当时刘宋全境人口的1/6。北来的侨民集中在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江汉流域的襄阳、江陵、武昌以及长江下游的今江苏省境内。……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

——摘编自曹文柱《乾坤众生》

材料二   据英国官方公布的显然缩小了的数字,在厦门被掠卖出国的华工人数,1845年一百八十人,1849年二百八十人,1851年二千零六十六人。香港总督包令(18541859年在任)在亲眼看见厦门掠卖华工的情况后,不得不承认:几百个苦力胸前各自按照准备把他们送去的地方,分别打上C(加利福尼亚)、P(秘鲁)或者S(夏威夷群岛)等印记。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第三版)

材料三   新加坡社会具有高度的异质性,缺乏社会向心力所需要的同质性因素。英国占领新加坡后,不追求同化当地民众。为了开发新加坡,英国殖民当局把新加坡定为自由港,建立了自己的运行机制和制度,实行总督制,并从东南亚地区招揽大量劳动力。华侨从1830年占总人口的30%1860年超过65%。它还一直都是东南亚移民的中转站,人口流动性较大。

——摘编自郑维川《新加坡治国之道》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四五十年代经厦门被掠卖出国的华工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新加坡社会“高度的异质性”形成的历史背景。
2023-09-08更新 | 11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艺术类)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