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0 道试题
1 . [近代国际移民]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从中国的南部和东部出发,出国谋生。到19世纪70年代,6.3万中国人来到美国,其中多数人生活在“金山”一加利福尼亚。 这些早期出国者大多是契约华工或称苦力、“猪仔”。他们名义上是受雇到海外与外国资本家或华人工头订立契约来做工的,实际上大多数华工是被人用欺骗、诱拐、绑架的手段运往海外的,他们从事最繁重的工作并无人身自由。当时美国人克拉克的调查报告中说白种人不愿做的活就强迫华工去做。华人劳工不仅仅在美国西进运动的采矿业中付出了劳动,更为著名的是他们在修筑横贯美国东西铁路中洒下的血与汗。他们不论严寒酷暑,一直工作在高山峡谷、人迹罕至之地,很多人因劳累身亡。据老华侨说,华工前后参加筑路的有四五万人,因筑路而牺牲的不下万人。

——摘编自张晓路《西进路上的血泪与荣光》

材料二   19世纪60-80年代,随着相当数量域外移民的进入和租界的建立,上海人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域外的物质文明、风俗礼仪和精神文化,对域外文化的兴趣日益增长,态度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英语开始被视为了解西方文明的钥匙。官方同文馆和广方言馆的建立,都透露出官方对外语教学的重视。而随着中外交往的扩大和贸易的发展,翻译中介人员的需求也大大扩展,掌握外语的人可以充任买办,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工资,这也推动了上海的英语学习热潮兴起。

——摘编自刘叶华《浅议洋泾浜英语在近代上海的使用状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鸦片战争后华工大量移民美国西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近代域外移民在上海的活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至明清,与封建社会治乱更迭对应,黄河流域的移民总体上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中心,盛世中心向周边的外移,目的多为中原王朝扩张势力。或者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引发黄河中下游地区战乱,权力中心南移带动大规模汉人南迁。北魏是最早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而北魏孝文帝迁都改制是全面模仿黄河中下游地区文明的典型例证。1127年的靖康之乱使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民又一次大规模迁往南方,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出了北方。随着北方大量劳动力和先进垦殖技术的南迁,原先的“蛮荒之地”大都变成了“鱼米之乡”,在风俗习惯上南北方互相融合,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各个内迁的非汉民族几乎无一例外地接受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各民族创造的文化成就。

——摘编自穆冬霞《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移民规律、动因与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出现了华人移居东南亚的高潮,同期大量欧洲人也涌入美国。东南亚等地锡矿的开采和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市场,对于劳动力的需求愈发迫切。此时的美国工业蓬勃发展,有着较为优越的社会和政治条件,并且美国移民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其通过鼓励移民法、采用高工资吸引移民等积极的移民政策。近代以来,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自然经济解体,致使东南沿海地区许多农民失去土地,许多贫苦百姓只能出洋谋生,多数华工是在政府组织、“中介”欺骗、殖民地“绑架”等情况下前往的东南亚。欧洲大陆的政治和宗教迫害,使得大批移民迁往美国,但欧洲人前往北美最主要的方式是自由通过海运前往。现在的东南亚和北美早已烙上了中国和欧洲的印记。

——摘编自杨丽莎范茏《华人移居东南亚与欧洲人移居北美的异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河中下游地区移民的主要特点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人移居东南亚与欧洲人移居北美的异同。
昨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7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目前考古学界认识,农业革命从公元前9500年开始先后在中东、印度、中国北方和南方等若干区域发生,随后逐步扩散到若干其他地区。农业革命伴随劳动生产工具从旧石器、中石器向新石器演变。农业革命逐步创造了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条件。农业革命使得人类第一次获得食物供给控制能力,正常年景下可能提供一两成的剩余,为长期社会分工与效率提高以及城市产生奠定了基础。但也正是农业革命后形成的人类疾病模式在文明和城市出现与演化环境下进一步发展,到更为晚近历史时期欧洲探险家和殖民者侵入新大陆带来疾病大交换,奠定了近现代人类疾病全球化环境的历史前提。就文明社会人类熟知并深受其害的诸多传染病来说,追根溯源大都以人兽共患病作为其演化起点。

——摘编自《经济观察报》《对话卢锋:农业革命如何改变世界》

材料二   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全世界的生产方法和工作关系。将工人与其土地和家庭隔离开来的工厂制度产生了新的危险。除了由机器造成的事故外,更快的生产速度、更长的劳动时间,数百万从前的农业工人从开放的田野进入工厂,为日益增加的劳动大军带来了新的疾病。19世纪英国的改革家和医生计算、度量和证明了工业和城市化对英国工人阶级生命的影响,他们发现了英国工人正遭受与他们的工作相联系的许多疾病之苦。日益增长的欧洲社会主义运动认为工人健康的恶化进一步证实了工业资本主义造成了难以接受的社会代价。到19世纪中叶,医生、公共卫生界和社会改革家以及激进派开始承认折磨着工业人口的职业病具有广泛性。与此同时,各国政府通过实行有限的社会和健康保险计划对工业化的影响作出反应。

——摘编自【美】大卫·罗斯纳《20世纪史》

材料三   在外人叩关的隆隆炮声中,大量华工走向世界。清政府放弃了以往对东北的封禁政策,关内外大规模的区域性人口流动以空前的速度进行。从中国近代农村人口迁移的发展顺序看,20世纪之前,人口迁移的数量较少。在此之后,人口迁移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突破。以上海为例,1870年有工人4908人,20世纪初达到14000人。据北京农商部调查,19141918年平均每年有400万农户约2000万农村人口离村,占全国农村人口的6%。另据调查,1931年无锡洛社镇离村率为21%,河北盐山为13.5%,山东费县高达60%。同时,在县内、省内、省际三个迁移方向中,省际迁移的比重最大。

——摘编自官玉松《略论中国近代农村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性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农业革命出现产生的积极作用,概括农业革命后“人类疾病模式”的特点,并概括新航路开辟后人类传染病传播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生产方法和工作关系”从根本上改变的表现。根据材料,概括工业革命出现后社会各界对“日益增加的劳动大军带来了新的疾病”的反应。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大量华工走向世界”的背景。根据材料,概括近代中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钱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1650年去往北美的新航路开辟不久后,每年移居北美的苏格兰人只有区区数百人,到了北美独立战争前夕,苏格兰前往北美的移民已达到每年1万人左右。1700—1780年间到达美洲的英国移民中就有70%来自于爱尔兰和苏格兰地区,与此同时,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的移民从顶峰时的35万降至不足10万。到了1785年,北美的苏格兰移民总数已经超过15万人。早期的苏格兰移民以契约仆为主,他们为开拓种植园付出了艰辛的劳动。随后,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加入到了移民队伍,诸如教师、医生、会计、牧师、织工等,这些人让北美不再是文明的沙漠。

——摘编自赵博《从苏格兰到北美:18世纪苏格兰的移民运动》

材料二   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的急剧发展与扩张,一批批华人在国内生存环境恶化和美国对劳动力需求的双重作用下,以劳工的身份涌入美国。1848年,美国西部萨克拉门托山谷发现金矿,矿区的开采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仅仅从1848年到1851年,加利福尼亚的中国人就达二万五千人之多。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署后,更多华人进入美国,他们在这里开掘金矿、开荒种地、疏浚河道、修建铁路,将汗水与泪水浇筑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

——摘编自张楠《华工在美国,一个时代的印记》

(1)根据材料一,概述18世纪英国人北美移民运动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人移民美国的原因,并说明赴美华工对美国的贡献。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联合调研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东汉末年以后,黄河中下游地区畜牧生产呈现一路下滑的趋势,在魏晋—隋唐时期,当地畜牧经济发展却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反弹过程。在这一历史阶段中,畜牧区域曾一度向东南方向显著扩张,国营和私营的大型畜牧业都取得明显发展。可以说,十六国至唐初,黄土高原地带一直是胡、汉混杂居处而以少数民族为主体,其经济生产也以畜牧业为重。由于畜牧经济的发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羊肉酪浆”之类的饮食物品乃成为“中国之味”,“食肉饮酪”在社会上曾一度相当流行。唐代胡食风行,胡食的特点之一就是食肉量较大,而畜牧业的发展,可为社会提供大量的肉食来源。

——摘编自王利华《中古时期北方地区畜牧业的变动》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叶的大部分时间,很少有英裔美国人考虑过迁徙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广袤土地上。“西部地区”给人的印象是“美国大沙漠”,不适合文明存在。19世纪40年代以后,许多美国人开始对西部特别是牛仔的形象赋予浪漫色彩,他们将西部地区看作是勇敢者和上进者经历艰难险阻可以建设新文明的地方,将实际上工资低廉的雇工描述为强大而不朽的传奇人物。欧洲移民后裔定居西部的过程,至少在两个世纪中主导了美国人的国家想象,有时也成为历史学界讨论的中心话题。20世纪的历史学家则将西部描述为一个勇敢、成功、对抗、贪婪以及失败并存的地方:破败废弃的小镇,荒凉阴郁的印第安保留地,穷困潦倒的贫民区,生态遭受严重破坏的自然景观与辽阔的牧场、肥沃的农田和繁华的城市共同构成了西部。他们强调,在塑造西部社会的过程中,妇女和男人发挥了同等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三   2000-2003年,重庆市外迁农村移民12.16万农村移民,2004年继续外迁2.34万人。截至2003年,外迁移民占三峡库区全部农村移民的41%,减轻了库区的土地负荷和人口压力,有利于防止乱垦滥伐和水土流失。1998年以来,三峡库区停止了开垦荒地,对已开垦改造的25度以上的荒地和低产地,逐步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截至2004年,重庆市的自然保护区达到48个,总面积8290平方公里,初步建成重庆市及三峡库区珍稀濒危动植物抢救、繁育及迁地保护中心。

——摘编自刘德绍、杨力《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六国至唐初,黄河中下游地区畜牧经济反弹的表现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述美国人眼中“西部”形象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变化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从迁出地的角度,谈谈三峡移民的意义。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津第二中学校等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耳曼人在迁移过程中很注意学习罗马人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他们向罗马人学习织布、造船、金属加工等技术。在造船方面,早在公元3世纪时,日耳曼人已能制造有14对人划桨的大柞木船,并从罗马人那里学会了使用船帆。至公元5世纪末,日耳曼人在金属加工方面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精神文化上,日耳曼人的法律,即“蛮族法典”,如法兰克人的“萨利克法典”也深受罗马法的影响。罗马人的文化已深入到日耳曼人的内地,在莱茵河、美茵河、多瑙河一线的日耳曼人驻地都留下了罗马人的城堡、戏院、浴场、雕刻物等遗址。在罗马人的影响下,日耳曼人内部开始出现了贫富分化,一些人成了富商、银行家。日耳曼人在罗马化的过程中大踏步地向文明迈进。

——摘编自刘爱兰《试论民族大迁徙对古代中国与西欧文化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1607年至1776年这场英国向北美的移民运动无疑对美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早在17世纪前半期,北美殖民地创立后不久,就开始出现了比较民主化的议会,这些议会基本上是英国议会的翻版,尽管它们也具有一些独特的北美色彩。同时,早期的英国拓荒者在带去资产阶级民主和自由思想的同时,也“奠定了以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为主体的美国文化的基调,其中最主要的标志就是白人新教英语文化。”……英国的家长制成为殖民地习惯性的伦理制度,丈夫可以任意鞭打妻子,已婚妇女没有任何法律地位,鞭笞、毁坏肢体等各种体刑方法在北美殖民地极为普遍。英籍移民还认为,只有白色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才是优越的种族,其他民族均是劣等民族。

——摘编自向玮《浅析北美殖民地时期的英国移民(1607-177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耳曼人在“罗马化”过程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殖民者对北美文化的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口迁移与文化发展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人口迁移与文化交融

材料一   印欧人的迁徙,冲击了所到之处的区域文明,促进了欧亚大陆古代文明的发展与变奏。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任选图中两个地区,简述印欧人迁徙的状况和影响。

材料二   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批准通过了第一个建设太平洋铁路的法案。铁路所经过的加利福尼亚州塞拉岭一带,高山峻岭绵亘,气候条件恶劣。不少白人工人经受不了恶劣的条件而纷纷离去。管理层雇用了来自中国南方的50名华工。……由于美国内战的激烈进行,美国各个方面都感到劳动力严重不足。1868年,美国与清政府签订了《中美续增条约》,该条约规定“大清国与大美国切念民人前往各国,或愿常住入籍,或随时来往,总听其自便,不得禁阻”。……此后,越来越多的华工加到筑路大军中。1869年,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太平洋铁路建成,美国大陆在经济上真正连成一片,它预示着美国行将成为面向两大洋的经济大国。……此后,中国在美国的几代移民承继了先辈们的遵纪守法、勤奋开发和建设美国的优良传统,对美国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摘编自黄安年《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成与在美华工的贡献》

(2)依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叶华工赴美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述华工对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贡献。
8 . 【美国的人口迁移】

材料一   欧洲移民大量涌入美国是从19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的,特别是1848年欧洲革命以后,移民浪潮一潮胜过一潮,移民人数呈现递增态势。在这些移民中,以西欧和北欧为主,其中爱尔兰人和德国人数量最多。对于这次大规模的移民迁徙,历史学家称其为“伟大的人类迁徙运动”。欧洲移民大量迁往美国的历史原因是多方面的⋯⋯到19世纪上半叶,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产业革命迅速发展,这些发展迅猛地冲击着传统社会经济结构。同时,欧洲许多封建国家盛行政治和宗教迫害。为逃避这种迫害,不少人漂洋过海,历经险阻来到美国。不过,单纯因政治原因而移民美国的并不多。在德国移民中,1848年德意志革命迫使约五千名欧洲革命者逃往美国,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政治家卡尔·舒尔兹和约色夫·魏德迈。

——摘编自陆月娟《19世纪上半期欧洲人向美国移民的历史分析》

材料二   1800年以后,来自东北部各州的移居者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重重阻碍,如潮水般涌入中西部。俄亥俄州是第一个接受殖民的州,从1800年到1820年,该州的人口增长了3倍,这大部分是由于移民迁入所致。时起时落的移民潮继续西进,越过高原和大山,为寻找加利福尼亚州的黄金勇往直前,到达了艾奥瓦州、明尼苏达州、堪萨斯州。在1810年,仅不到4%的美国人居住在中西地区,而到了1840年,美国人口的17%,即300万人居住那里。到1860年这个比例上升到25%。到1900年中北部和西部各州人口超过3000万,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0%。

——摘编自斯坦利·L·恩格尔曼罗伯特·E·高尔曼主编《剑桥美国经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上半期欧洲人不断向美国移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伴随着商路的开辟、战争的交锋,在这个过程中,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乃至重构提供了契机。

材料一   公元36世纪,随着东方匈奴人的不断南迁,各支日耳曼人纷纷涌入罗马帝国,其中许多还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昔日繁荣的罗马帝国一去不复返了。在古典文明的废墟上,形成了一种以基督教文化为载体的、包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与东方各民族文化的世界性的、适应时代需求的新文化。……居住在北部和西北部的、大多处于原始部落阶段的匈奴、氏、鲜卑等游牧民族,纷纷南迁至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内迁各族相继经起兵反晋,建立割据政权,历史上称为“五胡十六国”。与西欧不同,内徙中原的北方诸族,历来仰慕汉族礼仪文化,并进行了全面深入学习。

——摘自刘爱兰《民族大迁徙对中西文化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二十七部首分东西二路,而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众好好之,众恶恶之,三占从二、舍独徇同,即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

——魏源《海国图志·外大西洋墨利加洲总叙》

材料三   2023年度“茶之道”国际峰会于521日在北京顺利召开,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执行主席致辞,强调中国茶文化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智慧,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发展下,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名片,是中国与世界各国沟通的纽带和桥梁,为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做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西欧日耳曼人与中国北方诸族的文化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该时期游牧民族迁徙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魏源所赞许的美国文化产生的直接推动因素,并概括其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茶文化传播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指出日本和英国在中国茶文化基础上创造出的新的茶文化。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消灭了奴隶制和奴役制,而没有考虑到由于缺乏人力而给殖民地农业带来的可悲后果,以及这一措施在没有适当预防的情况下仓促下达的其他结果。我们高兴地去与危机作斗争,经过三十年的困难和麻烦,我们还没有摆脱危机。同时,被解放后懒惰的黑人,在安静的桑扎拉斯中平静地抽着兰巴烟或拿着鸽子,而黑人妇女在平静的热情下,弯着腰在地上种植木薯和玉米以维持被解放的懒惰。

——摘编自《葡萄牙对利比里亚殖民地势力崩溃及其成因的时评》(1897)

材料二   二战对帝国主义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创伤,在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中,这种创伤尤为严重。它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实力,使得它们无法再维持对殖民地国家的经济剥削。与此同时,殖民地国家在战争中获得了宝贵的独立经验,开始觉醒并寻求摆脱殖民统治的途径。这种经济上的觉醒和反抗,为殖民体系的崩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成立为殖民地国家提供了寻求独立和解放的平台。这些国际组织通过制定一系列国际法和公约,保护殖民地国家的权益,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同时,“冷战”的到来也使得帝国主义国家面临着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挑战,这使得他们不得不考虑调整其殖民政策,以应对外部压力。

——摘编自高岱、郑家馨《殖民主义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葡萄牙统治时期利比里亚存在的社会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二战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崩溃的国际形势。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