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1 道试题
1 . 人口流动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游牧业是河西走廊的主要经济形态。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为了打通西域的道路和断匈奴右臂,派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骑进兵河西,打败了匈奴在河西的统治者浑邪王和休屠王,设置了武威郡、酒泉郡、张掖郡、敦煌郡,史称“河西四郡”。在设立河西四郡之后西汉政府便开始向其大规模的移民,其中的主体是关东贫民,他们会得到官府贷借耕牛、农具、种子以启动农作。除耕作以外,当戍卒减少时他们就代替戍卒守边,他们还要承担国家的田租和算赋。经过西汉政府的五次大规模移民,河西地区人口达到百万。

——摘编自高宏《浅谈西汉甘肃农业的发展》

材料二   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了通往新大陆的航路,从而拉开了一次规模空前的人口大迁徙的序幕。在这次迁徙过程中,由东向西横越大西洋的移民船队络绎不绝。在17世纪里,仅从不列颊群岛前往美洲的移民约25万人,18世纪增加到约150万人。据估计,自愿或不自愿地卷入这场大迁徙的移民超过1亿。而世界总人口在1500年时为4.4亿人左右,1900年时为16亿人左右。……大迁徙以及应运而生的新国家、新文化和新民族大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格局。

——摘编自潘兴明《新航路开辟后的大迁徙》

材料三   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人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1618世纪,在西学传入中国的同时,中华文化在欧洲也得到传播。

——摘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文化交流与传播》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政府开始向河西走廊“大规模移民”的背景。结合所学,简述该行动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航路开辟后“人口大迁徙”的特点。结合所学,以美国为例,说明“大迁徙”如何使“新文化”应运而生。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徐光启、李子藻等人针对“新知识”所提出的主张,并列举16—18世纪“中华文化在欧洲也得到传播”的表现。
2024-04-2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的自由移民,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辛亥革命到大萧条,即19111929年间,移民外迁持续,流向转向欧洲、俄国等地。在19161918年间,由惠民公司招募的赴欧契约华工达3万多人,与此同时,留学迁移开始出现。在辛亥革命期间曾出现回迁现象,主要是华侨回国参加革命。第二阶段从1929年到1941年,中国经历了国内战争和抗日战争,世界则是全球性经济大萧条。这一时期外迁减少,回迁大为增加。1931年回迁华侨有28万,外迁仅为1415万;1932年回迁达27万,外迁仅为13.2万。19301934年间,据厦门、汕头、琼州三口岸统计,回迁与外迁之差达35.4万人。1935年以后,外迁开始超过回迁。19351937年间,由厦门外迁的移民每年达6万人。第三阶段19411949年间,中国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全球则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从大同盟到冷战,大战期间迁移中止。大战后外迁增加,并伴有回迁。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迁基本停滞。

——摘编自冉小毅《中国大陆的人口迁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国际移民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近代中国国际移民的因素。
2024-04-25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耳曼人的家乡在欧洲北部,他们不断向西迁徙……几年后,日耳曼人中最著名的西哥特 人也开始了大迁徙。6世纪,西哥特人在西班牙建立的王国日渐兴盛。东哥特人所建立的王国 则包括多瑙河沿岸的多个行省和意大利。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也由日耳曼人各支所建立。   法兰克国王克洛维在496年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589年西哥特国王卡列德宣布基督教为国教。

——摘编自诺曼·戴维斯《欧洲史》(上卷)等

材料二   被骗出洋而死于难者,每年以千百计。有半途病死者,有自经求死者,有焚凿船只者。要 之,皆同归于尽。即使到岸,充极苦之劳工,饮食不足,鞭挞有余;或被无辜杀戮,无人保护, 命若草芥。华民无辜,飘零数万里,而受如此之刻酷乎!

——郑观应《救时揭要》

材料三   1990年至2005年期间,世界迁移者年均总数增加了3600万,从1.55亿增加到1.91亿, 增长率从1990—1995年的1.4%增加到2000—2004年的1.9%。2005年,全世界的1.91亿迁移 人口中,1.15亿迁往发达国家,7500万迁往发展中国家;大约1/3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迁移, 1/3是从发展中国家迁到发达国家。以此可知“南南”迁移者与“南北”迁移者大致一样多。 但总体上看,向高收入国家迁移的人数增长大于向低收入国家迁移数的增长。2005年所有迁移 者中的75%居住在28个国家,少于1990年的30个国家。1990年所有迁移者中的15%在美国, 而2005年这个数字是20%。1990年至2005年,17个国家占了新入人口增长总数的75%。美国 增加了1500万人,最多;其次是德国和西班牙,各增加了400万以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日耳曼人所建国家的政治和文化特征,并就文化特征例举其表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华工出国的原因,并指出华人为美国发展作出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现代社会人口迁移的特点和主要动力。结合所学,指出美国作为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其社会所呈现出来的典型特征与主要问题。
2024-04-2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浙里特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人口流动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徙天下豪富于成阳十二万户
迁徙天下奸滑吏民于边
魏晋南北朝自永嘉截至刘宋之季,南渡人口约有九十万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李白诗句)
一遇水旱,饥荒老弱者,转死沟壑,贫穷者流徙他乡

——整理自《史记》《汉书》《魏晋南北朝史》等

材料二

历史时段12世纪初~16世纪下半叶16世纪下半叶-鸡片战争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20世纪50年代~今
移民主体华商华商、华农华工华侨、华商、华农、华工
移出地粤、闽、浙闵、鸟、浙、滇、桂粤、闽东南亚、中国大陆、香港、台湾
移入地东南亚交通、贸易中心地区东南亚、东北亚亚、美、欧、大洋、非等洲北美、奥、日、西欧、南美、东南亚
数量/万1010010002000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表格中历代人口流动的原因并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北人南迁”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并说明华侨华人的历史贡献。
2024-04-2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类文明交往互动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为相同文明之内的相互融合,另一大类为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文明之间的交流和碰撞不仅影响了不同变化、区域和国家的发展变化,而且也对整个国际体系的变迁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人们习惯于把国际体系仅仅理解为国家间互动所产生的一种状态,但实际上文化的交流、碰撞与国际体系的变迁一直如影随形。

——摘编自彭树智、刘德斌等《世界历史上的文明交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准确,史论结合)
2024-04-2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1850—1875年中国人口的流向与分布情况

流向地西印度群岛英属圭亚那古巴秘鲁南美巴拿马美国澳大利亚
数量/万人3213.5112.5165.5
占比2.34%1.56%10.55%8.6%1.95%12.5%4.3%
流向地新西兰夏威夷群岛菲律宾马来西亚东印度群岛加拿大其他
数量/万人0.52.54.5352534
占比0.39%1.95%3.52%27.34%19.53%2.34%3.13%

——摘编自陈泽宪《十九世纪盛行的契约华工制》

备注:东印度群岛是公元15世纪前后欧洲国家对东南亚盛产香料的岛屿的泛石。西印度群岛位于大西洋及其属海加勒比海、墨西哥湾之间,包括1200多个岛屿,总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

(1)根据材料,指出1851—1875年中国人口迁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1851—1875年中国人口迁出的因素。
2024-04-2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2024·江西·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国时期中国部分留美学生求学概况

姓名毕业时间论文内容概要人生重大选择
蒋廷黻1895—1965年1923年英国左派政党工党的施政及其对印度、中国的启发回国从事外交史学教学;从事外交工作
雷海宗1902—1962年1927年法国大革命前“重农学派”政治家杜尔哥的政治思想回国任教;文化抗日;为新中国社会主义世界史学科奠基
皮名举1907—1959年1935年结合德国强占胶州湾分析其远东政策;德国道路对中国有无借鉴价值;德国是否是中国抗击日本的可靠盟友回国任教;支持抗日;制定的世界史教学纲要在全国推广;在湖南师范学院任职时进行科学规划,促进学校、学科发展
吴于廑1913—1993年1946年中国商周分封制与中世纪封建制度的相似大于差别回国任教,桃李满天下;主编的世界史教材全国推广

——摘编自杨钊《民国时期留美西洋史学者与美国的西洋史学术传统——以博士论文为中心的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留美西洋史学生求学择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留美西洋史学生求学择业的影响因素和意义。
2024-04-1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八)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人口有过五次大规模的迁移,即南北朝“八王之乱”引起的“永嘉南迁”;唐代“安史之乱”后汉人大规模南迁;北宋“靖康”后北人第三次南迁高潮;明初政府屯垦戍边大规模北迁以及清代人口激增而向山地和边陲的大迁移。这些移民大潮中,越出国境向海外移民的人数不多,规模不大。明隆庆元年

1567年)开放海禁,随着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移居海外的中国人才日渐增多,至明末清初,估计约为10万人,到鸦片战争前夕则增至100万左右。

——摘编自丘立本《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人口的国际迁移》

材料二   全球人口迁徙模式(16501940年)

——【美】坎迪斯·古切尔等著《全球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从原因和流向两个方面,归纳明朝以前和明清时期人口迁移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简述17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的300余年间大西洋两岸人口迁徙的基本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大西洋两岸出现上述人口迁徙现象的经济因素。
2024-04-0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末国家通用语文的最初构建,是以民族国家主义理念下现代国语统一观念的确立为前提的,包含全国语言统一、言文一致、国音标准化等等。19041月,清政府正式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学堂皆学官音”,正式宣告了汉语官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现代“国语”地位。19045月,陈独秀在《安徽俗话报》上发表《国语教育》一文,强调“国语教育”乃是“现在各国的蒙小学堂里,顶要紧的功课”,其要义在于“俗话教学”和“统一国语”,尤以后者最为重要。1907年,商务印书馆正式推出了第一套以“国语”命名的汉语教科书——《国语教科书》。其“编辑大意”对国语统一、言文一致的国语教育改革理念进行了说明:吾国不止南北异音,即一省之中,各府州县方言,亦不齐一、按之国家学社会学之公例,大相刺谬。以此立国,实为危殆。本书之著,即欲以统一言语为统一国家之基。言语统一、为政治革新之先导。这套《国语教科书》经学部审定后,通行全国。随着立宪运动步伐的加快,清廷加强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教育的督导。1910年底,朝廷制定了《蒙藏回地方兴学章程》,以国家法令的方式,推动作为国家通用语的汉文汉语教育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实施。19118月,清廷明令以“正当雅正、合乎名学”的官话统一“国语”,“由学部设立国语传习所”,在各省会及府厅州县的学堂内设立国语专科。清末国语统一运动由此进入高潮。

——摘编自黄兴涛、黄娟《清末“国语”的概念转换与国家通用语的最初构建》

材料二   19世纪初,巴西里约热内卢及其他沿海殖民城市已成为葡语的传播中心,葡语开始成为殖民地通用语言。1822年巴西脱离葡萄牙殖民统治后,继续沿用葡语的官方语言命名。1889年巴西第一共和国成立,面对来自葡萄牙以外国家的移民不断增多,巴西政府仍然推行单语政策,继续对新移民实行语言同化政策。20世纪中期,巴西开始与葡语国家进行葡语语言本体改革,同时保护境内其他族群的语言权利。在葡语正字法改革之前,葡语一直有两种不同的书写变体,即欧洲葡语(包括非洲葡语)和巴西葡语。欧洲葡语和巴西葡语在语汇、发音及语法方面存在区别。1943年,巴西和葡萄牙双方同意开展正字法改革,并将正字法进一步推广到非洲葡语国家,通过学校教育实现葡语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摘自陈道彬《巴西语言政策的衍变与探讨》

材料三   在殖民地时期,印度高等种姓和中产阶级家庭普遍接受英语教育,但同时具有较强印度民族意识,这种民族主义意识形态要求以印度本土语言作为学校教学语言。1947年独立后,印度联邦规定的官方语言是印地语和英语,但印度科技和工业体系很大程度上在英语主导的世界体系中运行。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规定在各邦使用地方印度语言作为公立学校的教学语言,但是高等教育的教学语言仍旧是英语,并没有依据政策建议逐渐采用地方印度语言作为教学语言。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政府在形式上尊重本地语言并设立以少数族群母语为教学语言的低学费公立学校,以满足各族下层选民的政治诉求。但由于母语文教材质量与教学效果较差,导致以母语文为教学媒介的下层家庭学生难以进入大学并终生失去在相应岗位就业的机会。

——摘编自菅志翔、马戎《语言、民族国家建构和国家语言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国语统一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巴西语言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印度独立后的国家语言政策。
2024-04-0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西洋移民潮

材料一   18501940年,大约有6000万人离开了欧洲。“大西洋移民潮”——这是一个恰如其分的称呼,因为除了那些从俄国欧洲部分移居俄国亚洲部分的人以外,全部是越海迁移的,其规模要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迁移。正因为有了这么一种方式,欧洲的早期殖民地分支才转型成为带有欧洲政治、社会、宗教和文化诸方面传统的强大影响力的新社会。

材料二   

注:箭头的宽度与移民的人数相对应

——材料均摘编自【美】帕尔默等《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时期的大西洋移民潮加以阐释。
2024-04-06更新 | 21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齐鲁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