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耳曼人的家乡在欧洲北部,他们不断向西迁徙……几年后,日耳曼人中最著名的西哥特 人也开始了大迁徙。6世纪,西哥特人在西班牙建立的王国日渐兴盛。东哥特人所建立的王国 则包括多瑙河沿岸的多个行省和意大利。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也由日耳曼人各支所建立。   法兰克国王克洛维在496年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589年西哥特国王卡列德宣布基督教为国教。

——摘编自诺曼·戴维斯《欧洲史》(上卷)等

材料二   被骗出洋而死于难者,每年以千百计。有半途病死者,有自经求死者,有焚凿船只者。要 之,皆同归于尽。即使到岸,充极苦之劳工,饮食不足,鞭挞有余;或被无辜杀戮,无人保护, 命若草芥。华民无辜,飘零数万里,而受如此之刻酷乎!

——郑观应《救时揭要》

材料三   1990年至2005年期间,世界迁移者年均总数增加了3600万,从1.55亿增加到1.91亿, 增长率从1990—1995年的1.4%增加到2000—2004年的1.9%。2005年,全世界的1.91亿迁移 人口中,1.15亿迁往发达国家,7500万迁往发展中国家;大约1/3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迁移, 1/3是从发展中国家迁到发达国家。以此可知“南南”迁移者与“南北”迁移者大致一样多。 但总体上看,向高收入国家迁移的人数增长大于向低收入国家迁移数的增长。2005年所有迁移 者中的75%居住在28个国家,少于1990年的30个国家。1990年所有迁移者中的15%在美国, 而2005年这个数字是20%。1990年至2005年,17个国家占了新入人口增长总数的75%。美国 增加了1500万人,最多;其次是德国和西班牙,各增加了400万以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日耳曼人所建国家的政治和文化特征,并就文化特征例举其表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华工出国的原因,并指出华人为美国发展作出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现代社会人口迁移的特点和主要动力。结合所学,指出美国作为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其社会所呈现出来的典型特征与主要问题。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浙里特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024高二下·全国·专题练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移民社会的产生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劳务移民的主要流向


材料二   1973年以后,招募劳工(不管是外籍劳工还是殖民地劳工)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停止,但欧洲共同体内部的移民,事实上还在继续,技术劳工和高层次人才的移民不断增加。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把欧共体作为一个单一的劳动力市场以及把欧盟内部的流动看作类似于民族经济内部的流动开始成为习惯。

——摘编自薛永生《战后欧洲移民与移民问题》

材料三   


——数据摘编自陈冰《全球难民治理的出路在哪里?》

材料四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150018501850194519452000
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47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主题二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

材料五   二战后,美国的全面崛起是其文化传统潜能大爆发的表现。大批的外来科技人才对美国的贡献让美国政府尝尽甜头,联邦政府出台的《1952年移民法》规定“全部移民限额中的50%用于引进美国急需的、受过高等教育的、有突出才能的各类人才”。如今,美国人口除了有各种族土著外,还包括欧洲移民、非洲移民、拉丁美洲移民和亚洲移民,不同种族的移民体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格,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在这片特殊的土地上组成了不同特色的小团体,并由小团体之间的摩擦、碰撞而创造出更繁荣的经济文化景象。移民带来的多元文化让美国社会更具多样性和更加注重平等、民主。越来越多的有色人种不断涌入美国,这些移民所获得的成就,逐渐打破了白人在美国社会中的霸权。

——摘编自朱学敏《浅析美国多元化文化对美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基础测评*
(1)概括出材料一地图中移民方向表现为什么?并从移民移入地方面说明其成因。
*能力提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3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欧洲移民的特点,并简析战后欧洲移民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代世界难民的主要来源区域。结合所学,列举二战以来联合国为保护难民基本人权做出的努力。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移民对美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历史纵横*
(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2024-03-1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选择性必修三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3 . 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方人民大规模的南下计有永嘉之乱、苏峻和祖约之乱、后赵败亡、淝水之战、刘裕北伐、魏太武帝拓跋焘南下瓜步、宋失淮北四州及豫州淮西之地这七次,总数约有90万人左右。简言之,在此期间,北方平均8个人中有一个南渡,南方平均6个人中有一个北来侨民。北方人民到达南方,大都举目无亲,出路之一便是依附早先来到南方的士族或地方豪强,成为被隐匿的人口。

——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被骗出洋而死于难者,每年以千百计。有半途病死者,有自经求死者,有焚凿船只者。要之,皆同归于尽。即使到岸,充极苦之劳工,饮食不足,鞭挞有余;或被无辜杀戮,无人保护,命若草芥。华民无辜,飘零数万里,而受如此之刻酷乎!          

——郑观应《救时揭要》

材料三2022年,全球各地有一亿人被迫离开家园,其中包含逃离冲突、暴力、侵犯人权和迫害的人。这一数字高于2021年的9000万人。按照国籍划分,国际流离失所者居世界前十位的难民来源国及数量分别是:乌克兰1500万,叙利亚660万人,委内瑞拉440万人,阿富汗300万人,南苏丹220万人,缅甸110万人,索马里90万人,刚果(金)80万人,苏丹70万人,中非共和国60万人。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格兰迪称,这是“一个本不该创下的记录”。

——摘编自联合国难民署发布的《2022全球趋势报告》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方人民大规模南下”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对南方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华工出国的原因,并指出华人为美国发展作出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当代世界难民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分析二战以来联合国为保护难民基本人权做出的努力。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未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90年,巴西的欧洲白人已有三四万。与此同时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17世纪锐减了约90%,同时黑人奴隶被大量运往美洲。英国人、法国人和荷兰人则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

——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18世纪人口迁移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二       

时间1850194519452000
主要移出地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其中1990年所有迁移者中的15%在美国,而2005年这个数字是20%。1990年至2005年,17个国家占了人口增长总数的75%。美国增加了1500万人,最多;其次是德国和西班牙,各增加了400万以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来全球国际人口的迁移与15—18世纪比有何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3-06-28更新 | 116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届高三零诊模拟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人口迁徙与动植物交流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的航行拉开了西欧国家在美洲从事殖民活动的序幕,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洲际人口迁移……面对这种现实, 欧洲人借用土著人劳动力开发美洲的愿望化为泡影……进入 18 世纪后, 移民步伐有所加快,规模也更加庞大。更重要的是,在英属北美殖民地相继建立后,为加快经济开发, 英国人竞相推出种种优惠政策吸引移民。

——梁茂信《近代早期西欧国家人口流动的特征分析:1550—1750 年》

材料二   这些外来作物如何传入中国,学界对此作了极为全面与细致的考察……就中国而   言,也与这一时期(明清时期)以中国为中心的丝绸之路的延伸发展与地区性世界贸   易网络的存在直接相关。丝绸之路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对外交流网络……在这一体系的   影响下,中国无疑是东亚及周边地区的核心,丝绸之路也成为中国联系周边地区的交流网络。……但此时期传入中国的美洲作物多是经由欧洲或东南亚(较早完成大航海的   西方国家建立的殖民地) 为跳板,而非是直接传入。

——崔思朋《明清时期丝绸之路上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三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在日内瓦发布的最新年度《全球趋势报告》,2020 年逃离战争、暴力和迫害的人数上升至近 8240 万。这在 2019 年底已创下历史新高的 7950 万人基础上,又增长了 4%…… 2018 年至 2020 年间,有近 100 万名儿童出生即是难民。他们中的许多人可能在未来数年内仍然是难民。格兰迪说:如此多的儿童出生在流亡中,这一悲剧应当成为我们做出更大努力以阻止和结束冲突与暴力的理由。”

——根据中国网新闻整理


(1)根据材料一写出“他”的名字,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早期美洲人口迁移的特点。
(2)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外来作物传入中国的途径,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些外来作物对当时中国农业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二战后难民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概述国际社会为解决难民问题做出的相应努力。
2022-07-02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春秋时期,即已出现“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的现象黄帝也被建构为“华夏”祖先。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华夏”建构谱系化,影响了魏晋时期“五胡”基于“入主中国”的政治目的而对黄帝的攀附。这样就使得“夷狄入中国而主天下”之后,不自觉地继承此前的“华夏”共同体意识。……五代之后,主导中国疆域形成的力量由“夏”转“夷”。“夷”接受“华夏-汉”的“天下”观和政治经验,模仿“中国”的国家政治体制,加以补充、丰富、扩大,“中国”开始由狭义的、单一文化定义上的“中国”,转向国土意义上的、文化多元的“中国”。“华夏”的扩大,为现代中国疆域奠定了前现代基础。

——摘编自吴启讷《族群政治型态的流变与中国历史的近代转型》

材料二   1492年之前,北美大陆生活着多样化的土著美洲人族群,使用250多种语言。16世纪初至17世纪末,西欧移民和非洲奴隶大量涌入。到1776年北美宣布独立时,形成了以欧裔白人“盎格鲁-萨克逊”文化为主流的“多族化"。一战时,大量南欧、北欧移民,甚至东欧的波兰人、俄罗斯人等为逃避战乱,不断涌入美国,打破了以西欧为主的移民格局。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民权运动和族裔政治行动唤起了美国族群争取“少数权利”的觉醒,到70年代,拉美裔和亚裔移民的涌入改变着以白人为主的移民结构。2010年,“多族化”结构转向拉美裔、非裔、亚裔的混合化模式,族群社区构成了独具生命力的文化群。值得关注的是,这种以族群和文化差异为基础的“多族化”发展,促就了多元文化主义观念的广泛传播,为美国族群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如今,美国“多族化”问题凸显,消解着美利坚民族的公共文化和共同价值,使美国日益陷于族群冲突和社会失序的境地。

——摘编自张飞《论美国“多族化”与族群政治的互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族群交流的特点,并简析其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相比,美国族群关系走向有何不同之处,试分析其原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把饮食与政治联系起来,是中国古代独特的饮食理念。自古认为治理国家与饮食烹饪的原理是相通的,《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大国要像煮小鱼一样,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则易烂)。《周礼》以“冢(大)宰”为百官之长。因为“宰”有调和膳羞之意,而官长需要具备厨师“调和”五味那样的本领,故“宰”成为官吏的通称。饮食与政治的联系还表现在为官者与民众在饮食上的差别,为官者称“肉食者”、平民称“蔬食者”、“藿食者”。

——摘自黎虎《略论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研究》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餐馆、西式饭店在中国通商口岸大量出现,用最具体形象和可见、可尝的形式传播了西方饮食文化。同时,一些来华的外交使节、商人等也向西方社会介绍中国的食物原料、菜点及其制法、饮食习俗等。1851—1911年期间的历次世博会上都有中国的茶叶和饮食餐具——瓷器的展示。西方传教士翻译的《保全生命论》《化学卫生论》等书籍,向中国介绍西方营养学、卫生学知识,在当时影响广泛。清末,政府颁布《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明确设立“家事”课,一般都有营养学的内容。1909年,美国基督教会出版的《造洋饭书》介绍了267个西餐菜点成品或半成品的用料及制法。西方国家还将面包、罐头、啤酒等工业食品及其机器、设备和技术输入中国,对中国食品工业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摘自杜莉《古代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的特色及成因探讨》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中体现出的治国原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的特点以及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以来,美国大陆内部人口的迁移开始变得更加频繁,这主要是由于东北部大都市区的 迅速发展和中西部的城市化形成规模而导致的,这种大陆内部的人口迁移不仅使美国的“地理中心点”不断向西迁移,也使“人口中心点”开始不断由东部发达的大都市区向中西部的城市或人口聚集点迁移。20世纪头十年美国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同时涌入了比之前任一时期都要多的移民。在一战前,这种人口的增长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即被美国发达的城市环境和充足的就业机会所吸引。1910年时的美国社会中白人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这必然决定着美国联邦政府的各项重大政策向以 土生白人为主的美国人口主体倾斜,移民的被强制美国化就反映了这一正在得到加强的事实。总之,1900-1910年间的美国社会正经历着一场“巨变”,它在经济上表现为美国工业、农业中垄断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在社会转型的层面则通过人口、城市、移民、族裔的变化得到反映。1910年人口普查便是全面反映这个国家当时经济、社会状况和其所处时代特征的最为真实的画卷。

——摘编自宋健《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经济垄断和社会转型:美国1910年人口普查研究》

材料二 2000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在我国社会发展从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 关键时期开展的。这次普查按户调查的项目有23项,按人调查的项目有26项,比 1990年人口普查 时的21个项目增加了许多。为了不过多增加居民的负担,同时也为了减少各级政府财力、物力的投入,这次人口普查采用了短表长表技术。短表内容包括有关人的自然属性等基本指标和简单的住房 状况指标,由全国90%的家庭填报;长表内容包括有关人口素质、经济活动、婚姻、妇女生育状况、住房状况等指标,在全国抽取10%的户填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活跃,人们会因就业、就学、迁 居等因素迁移、流动,人户分离现象大量增加。针对这种情况,这次人口普查增设了《暂住人口调查表》,作为人口普查的附表。目的的是为了防止流动人口漏报,对人口总量数据的质量进行控制。鉴于目前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希望尽快地得到普查成果,这次人口普查采用了光电录入技术。收到了节省人力、不受人工因素影响、精度高、录入速度快等好处。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内容、特点及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进行191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时代背景,并指出其所反映出的当时美国社会转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9 . 语言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它可以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古汉语的传播历史悠久。两千多年前,《周礼》及《礼记》中就提到“通译”。东汉初年,随着佛教等宗教文化传播,也有大批外国人或外族人到中国学习汉语,唐代达到一个顶峰,明清也出现过热潮。追溯外国的汉语教学历史,早在公元372年朝鲜就正式设立太学讲授汉语;公元1世纪至10世纪佛教传入越南,为研读佛经,越南人开始学习汉语和汉字;……据史料记载,大约公元一世纪,我国汉字开始传入日本。……古汉语的传播促进了日语中的平假名、片假名的产生,丰富了日语词汇,对日本语音也有一些影响。

——李文《跨文化语境中古汉语传播的语言学意义》


(1)据材料一,古汉语的对外传播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古代汉语不断外传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原因?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认为“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形式应该是民族的,字母和方案都要根据现有汉字来制订。”在这一思想指导下,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秋季开始,《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据统计,即使是一般农民,15到20个小时就能掌握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100个小时就能识字1500个。从此,汉语拼音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网络整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汉语拼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广汉语拼音的积极作用?
(4)综上,概括影响语言传播的因素有哪些?
10 . 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伴随着商路的开辟、战争的交锋,在这个过程中,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乃至重构提供了契机。

材料一   公元36世纪,随着东方匈奴人的不断南迁,各支日耳曼人纷纷涌入罗马帝国,其中许多还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昔日繁荣的罗马帝国一去不复返了。在古典文明的废墟上,形成了一种以基督教文化为载体的、包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与东方各民族文化的世界性的、适应时代需求的新文化。……居住在北部和西北部的、大多处于原始部落阶段的匈奴、氏、鲜卑等游牧民族,纷纷南迁至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内迁各族相继经起兵反晋,建立割据政权,历史上称为“五胡十六国”。与西欧不同,内徙中原的北方诸族,历来仰慕汉族礼仪文化,并进行了全面深入学习。

——摘自刘爱兰《民族大迁徙对中西文化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二十七部首分东西二路,而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众好好之,众恶恶之,三占从二、舍独徇同,即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

——魏源《海国图志·外大西洋墨利加洲总叙》

材料三   2023年度“茶之道”国际峰会于521日在北京顺利召开,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执行主席致辞,强调中国茶文化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智慧,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发展下,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名片,是中国与世界各国沟通的纽带和桥梁,为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做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西欧日耳曼人与中国北方诸族的文化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该时期游牧民族迁徙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魏源所赞许的美国文化产生的直接推动因素,并概括其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茶文化传播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指出日本和英国在中国茶文化基础上创造出的新的茶文化。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