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美洲的原住民大量移民B.欧洲对美洲的殖民活动
C.疾病无法控制广泛传播D.非洲人在全球分布广泛
2 . 1910年,墨西哥爆发了反对波菲利奥·迪亚兹独裁统治的革命,导致“大批难民从普雷西迪奥(Presidio)入境美国寻求避难”。要求避难的人数之多,以至于在1915年出现了210名受伤的墨西哥军人非法进入美国的现象。这表明(     
A.世界大战引发难民问题B.民主进程决定移民方向
C.政局变动影响区域移民D.移民社会具有多元文化
3 . 16世纪,西方生物学家将人类按照不同的种族进行分类;19世纪后,一些西方社会学家认为人种的特征与智力文化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强调文明的发达程度及价值观念都是遗传的结果。这一变化
A.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B.纠正了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C.体现了资本主义的扩张需求D.打破了学科间的固有界限
2022-03-10更新 | 2048次组卷 | 22卷引用:安徽省怀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此后,西欧国家争相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造成印第安人大批死亡。欧洲殖民者掳掠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欧洲人因各种原因也大批远涉重洋,到达美洲。随着西方工业化的开展,对原材料需求以及金矿的发现,英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人不断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明清时期,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生齿日重,地狭人稠”。郑和下西洋之后,东南沿海民众不断前往东南亚、印度洋一带谋生,这一现象被称为“下南洋”。19世纪,东南亚锡矿的开发,橡胶园的开辟,北美、澳洲、南非的金矿开采和铁路建设,南美洲种植园的拓展等,都需要大量的劳力。19世纪30年代,由英国殖民统治者组织首批印度“契约劳工”到达海外,此后,印度人大规模前往海外。1860年,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形成了前往美洲及大洋洲的“苦力贸易”。19世纪末,拉美国家鼓励外国移民进入,日本地少人多,很多人为改变命运移民拉美。

材料二   16-20世纪世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路线图



(1)读如图,分别指出欧洲与亚洲人口跨地域转移到哪些地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亚人口转移不同方向的历史原因。
2021-06-14更新 | 83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怀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全国有在籍人口6069余万,清朝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已达33370余万。同一时期,我国每人平均占有耕地面积从明朝中叶以前的十几亩,甚至几十亩,下降到清朝中期以后的两三亩。明朝末年文学家冯梦龙说:“若二男二女,每生加一倍,日增不减,何以养之?”清代学者任启运也说:“身生子,子生孙,齿日繁,粮日困,亦必然之势也。”清代学者洪亮吉则说:“今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所入者愈微,所出者愈广,于是士农工贾各减其值以求售,布帛粟米又各昂其价以求出市。”

——摘编自张敏如《有关明清时期人口思想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   马尔萨斯(17661834年)生活的年代,英国人口恰逢增长率的高峰与死亡率的低谷,总人口增长十分迅速。与此同时,拿破仑战争导致的封锁状态与国内农业生产缩减,工人阶级生活水平下降等共同作用,导致国内出现饥荒,工人反抗等社会危机。此时马尔萨斯提出了“两种抑制”的极具争议性的人口学说。“两种抑制”是指抑制人口数量的两种不同机制:预防性抑制,是通过晚婚晚育来控制人口增长;现实性抑制,是人口无节制增长,直到不断增长的贫困导致饥荒、瘟疫、战争等引起人口死亡率的上升。对于两种限制人口增长的手段,马尔萨斯更倾向于预防抑制。马尔萨斯还试图用工资收入的解释框架来诠释人口变动的原因,认为工资增加带来的食物丰富,会使死亡率下降;当货币工资相对于食物价格下降时,死亡率又会上升。相对死亡率,他认为在货币工资增幅低于食物价格增幅的情况下,赡养家庭的困难增加,人们会不愿结婚从而导致出生率下降,而工资上升则会诱导人们过早婚育,从而导致出生率上升和人口增加。

——摘编自谭磊《试论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人口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以后出现社会人口问题的原因,并概括明清学者共同的人口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尔萨斯人口思想产生的背景,并对其观点进行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