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在二战后的民族解放浪潮中,亚洲一大批新兴国家(如韩国、新加坡、印度)走上复兴的道路,它们在文化上的共通之处是(     
A.批判本国传统文化B.注重文化的交流与创新
C.采取政教结合政策D.吸收非洲传统文化精华
2023-07-07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六甲海峡的华人会馆简表

会馆类型代表简介
姓氏邱公司槟城开埠前,福建漳州海澄的邱氏族系分支便于17世纪定居于此,19世纪中期兴建邱公司,并命名建筑为“龙山堂”,以纪念邱氏祖地。由于这一带早时居住着华人、阿拉伯人、印度人和其他种族的人,建筑风格上反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气息,这可在建筑所表现出的折中处理手法和对建筑元素的折中运用上反映出来。
地域天福宫自1819年开埠以来,新加坡渐成英殖民者在东南亚的主要港口,与中国的关系益发密切。有很多福建移民此地。由于他们多信仰天后,“福建会馆”便设立在天福宫内。它不仅是祭祀天后之用的庙宇,同时也是福建移民的首脑机构。它是新加坡最重要的福建人的庙宇,同时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中国庙宇。
职业鲁班行槟城的鲁班行曾一度是马来西亚所有木匠行的祖庙。此会馆奉鲁班为神明,以儒家道德伦理为经,师徒授艺传统为纬,将所有建筑行当相关的建筑匠人、手工艺人及其他行会联结在一起。我们今天所见的中国庙宇及住宅建筑中表现的高超匠意就来自这些匠人之手。

——据梅青《马六甲海峡的华人会馆》整理

根据以上材料,围绕“移民与文化”主题,提取信息、凝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3-06-29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3·江苏南通·三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口的流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政府主导的社会人口流动和社会人口的自发流动。1958年后的两年半内,由于工矿业发展而致2500多万人从农村流出。20世纪50年代末政府发动支边运动,仅在1959年和1960年就有17个省、自治区动员和安置支边青壮年及退伍兵99.7万人。同时,“农村分配上的某些平均主义”引起一部分农村人口自由流动。在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政府从1961年开始大力精减非农劳动力和城市人口,加强农业生产。到19637月精减工作结束时,全国在两年半的时间内共减少职工1887万人。在“大跃进”中被动员支边的人员也大批倒流回内地。

——摘编自赵入坤《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的人口流动与管理》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口迁移流动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全国省际流动人口不过几百万;全国流动人口小学学历占比接近40%;省际流动人口的流入地主要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地区;迁移原因多为婚姻迁入、家属随迁、投亲靠友等社会原因。到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2.47亿,此后流动人口数量开始缓慢下降,流动人口规模逐渐进入调整期。流动人口中初中、高中和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比都有明显上升。2017年,务工经商迁移流动人口比重达63.1%;2018年,东部地区净输入农民工达5398万,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都为农民工净输出地区。人口迁移流动在给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也面临着难以融入城市等问题,流出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留守老年人的家庭养老等问题逐渐凸显。

——摘编自高向东、王新贤《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迁移流动特征及趋势》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影响人口流动的政策性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发展趋势。请结合所学知识,就我国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尝试提出解决建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瑞典的死亡率与人口情况图

材料二   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人户分离人口情况

   

——摘自王金营等《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现状、特征、影响和挑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来瑞典人口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的显著特征并简析其成因。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人口迁移对文化产生的共同影响。
5 . 法国学者让·诺埃尔·让纳内说:“我和所有的欧洲人一样,对美国文化持心动的态度。确实,美国的文化丰富了我们的文化……但是,应该说现在的趋势非常危险,我敢肯定我们的后代所拥有的世界文化是以美国文化为主的。”其意图是(     
A.宣扬维护文化的民族性B.防范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C.强调美国文化的优越性D.警惕文化扩张引发战争
2023-05-23更新 | 678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二)历史试题
6 . 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对移民进行文化测验的法案。雷蒙德·O·埃文斯就此事创作了漫画《美国城墙》(见下图)。该漫画反映出(       

A.美国存在排外主义倾向B.欧亚移民的文化水平较为落后
C.移民涌入阻碍美国发展D.美国科技落后急需高科技人才
7 . 近年来,非法移民和难民潮已成为困扰欧盟的重大问题。在英国,曼斯顿移民收容中心设计容量1500人,却有超过3000人挤在那里;在与欧盟接壤的其他地区以及希腊、巴尔干半岛,类似案例也越来越多。这种现象出现的经济根源是(     
A.部分区域的冲突动荡B.欧盟国家福利制度的吸引
C.欧洲一体化不断发展D.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平衡
2023-05-19更新 | 617次组卷 | 9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加坡开埠两百年来,一方面吸收西方的科学和民主法治,另一方面传扬东方的伦理和道德观念,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朝野同倡”儒学,儒家理念成为国家的“共同价值”,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有学者据此认为只要充分发扬儒家伦理就能极大推动现代化进程。


结合所学知识并自拟论题,谈谈你对该学者观点的理解和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9 . 二战后,在英国,因社会需要而相继出现了三波次的移民进入浪潮,即第一波次是来自东欧、意大利等地的白种移民,第二波次是来自爱尔兰的移民,第三波次是主要来自英属殖民地与英联邦国家及地区的有色人种移民。至1965年底,定居英国的有色人种移民已达85万人。这种现象(     
A.是战后英国经济恢复的根源B.加剧了英国本土的社会问题
C.说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失灵D.敦促英国政府完善福利制度
10 . 自2000年以来,新加坡政府大幅放开移民限制,吸引海外人才移民当地。通过挨家挨户的家访,邀请新移民参与社区活动,同时在各选区定期举办典礼,为取得身份的新移民颁发公民证书。这些活动(     
A.旨在提高社区自治水平B.助推国家工业化实现
C.重在维护文化的多样性D.增进移民的国家认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