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大航海时代起,西方开始了抢夺殖民地的过程。到19世纪末,西方的霸权终成定局。人类文明自古以来多种并存的局面似乎走到了尽头。事实上,一直到殖民扩张开始时,世界上各种文明基本上处于相互平等的状态。但是当资本主义的触角伸向整个世界时,西方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文明间的平等关系被打破,众多文明面临着生死抉择。

汤因比曾说:挑战与应战是文明生存的机制,决定着文明的消失与延续。且不论这种理论正确与否,我们看到的事实是:恰恰在西方霸权登峰造极、众多文明存亡危殆时,一个全球性的运动形成了,这个运动叫“现代化”。今天,西方已经普遍完成了现代化,但文明的多样性却没有消失,即使在“西方”国家范围内,情况也是这样。

——钱乘旦《文明的多样性与现代化的未来》


根据材料,围绕“现代化与文明的多样性”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历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今世界上有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5000多个不同的民族,有6000余种仍然通行的语言,这种多样化的特征构成了生机勃勃的世界文化生态,是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二战后,随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地选择了自己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模式,有力地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一个重要动因。在经济全球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加便捷和频繁,但这绝不意味着世界文化由此走向同质化、单一化。正是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催生了世界的和谐发展。全球性的文化交流给各民族文化带来的是新的活力,从而各民族文化能更加健康、旺盛地成长。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世界历史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7-0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四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六甲海峡的华人会馆简表

会馆类型代表简介
姓氏邱公司槟城开埠前,福建漳州海澄的邱氏族系分支便于17世纪定居于此,19世纪中期兴建邱公司,并命名建筑为“龙山堂”,以纪念邱氏祖地。由于这一带早时居住着华人、阿拉伯人、印度人和其他种族的人,建筑风格上反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气息,这可在建筑所表现出的折中处理手法和对建筑元素的折中运用上反映出来。
地域天福宫自1819年开埠以来,新加坡渐成英殖民者在东南亚的主要港口,与中国的关系益发密切。有很多福建移民此地。由于他们多信仰天后,“福建会馆”便设立在天福宫内。它不仅是祭祀天后之用的庙宇,同时也是福建移民的首脑机构。它是新加坡最重要的福建人的庙宇,同时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中国庙宇。
职业鲁班行槟城的鲁班行曾一度是马来西亚所有木匠行的祖庙。此会馆奉鲁班为神明,以儒家道德伦理为经,师徒授艺传统为纬,将所有建筑行当相关的建筑匠人、手工艺人及其他行会联结在一起。我们今天所见的中国庙宇及住宅建筑中表现的高超匠意就来自这些匠人之手。

——据梅青《马六甲海峡的华人会馆》整理


根据以上材料,围绕“移民与文化”主题,提取信息、凝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3-06-29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加坡开埠两百年来,一方面吸收西方的科学和民主法治,另一方面传扬东方的伦理和道德观念,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朝野同倡”儒学,儒家理念成为国家的“共同价值”,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有学者据此认为只要充分发扬儒家伦理就能极大推动现代化进程。


结合所学知识并自拟论题,谈谈你对该学者观点的理解和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3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主旨讲话。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材料二 多元文化之间的接触、碰撞、相互学习和相互吸收形成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不断地为各地的文明增添活力。纵观世界历史,以文明多样性为基础的文明交流互鉴始终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主流。不同文化并不是孤立地、互不联系地各自发展,而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相互学习、相互碰撞中携手前行。从这样的人文视角出发,可以看到人类发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互通有无、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

——摘编自《文明多样性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自信》


结合中外古代史的有关知识,提取材料中关于世界文明的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中外结合,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4-25更新 | 174次组卷 | 37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工潮

1984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从事务工、经商、服务业的农民可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1985之前,农民工主要被乡镇企业吸收,呈现“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流动方式。

1985年,公安部发布了《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1986年,公安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凡年满16岁、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了常住户口的公民,都应该申领身份证。

1985年之后,农民工开始了大规模的跨地域流动,出现“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的流动方式。1989年春节后,百万民工下广州,当地火车站人流汹涌而至,交通运输不堪重负。“民工潮”首次爆发。当时的广州到处人山人海,很多火车严重超载……日发旅客8000人的湖南衡阳站,最高时多达35000人。远在西北的兰州也是人满为患……据统计,1989年至1993年农民工每年增长25%左右,19882600万,19893000万,19924200万。1992年后,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人口大规模流动常态化,“民工潮”的称谓逐渐退出历史。

——李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对“民工潮”作出合理的解释。
2022-03-05更新 | 691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英国有色移民政策演变表

时期

有色移民状况

二战后初期

英国人口问题委员会报告指出,战后英国每年需要移民1.4万人。
1948年英国国籍法》颁布,获得独立的原英属殖民地公民获准允许进入英国并寻找就业机会。加勒比地区、印度次大陆等地区的体力劳动者大量进入英国。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英国外交转向实行面向欧洲的现实主义政策。《1962年联邦移民法》规定英联邦范围内的各国公民,除非获得工作机会,否则不再有权在英国定居。前殖民地的大多数有色移民因学历较低受到限制。但随后的《1972年移民法》却规定欧共体成员国公民可以在没有工作许可证的情况下进入英国。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英国全面修改《国籍和移民条例》,严厉对待非法入境者,以保证那些可能和恐怖分子有关系的庇护中请人不会成功。
2002年起试行高技术移民项目。在试行的一年多时间里,成功接收了3万多名高技能移民申请。

材料二   在有色移民潮的冲击下,英国变成了一个有着庞大的亚裔和黑人社区的多种族国家。移民与本土居民的碰撞衍生出很多的社会问题,建立在资本扩张基础上的种族歧视、对资源有限性担忧而引发的移民忧虑、基于文化冲突的暴力事件等。英国的移民政策面临着限制与自由流动之间的艰难选择。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朱鑫《《人生七年〉:战后英国有色移民政策演变》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对二战后英国有色移民政策演变的认识。
2021-08-07更新 | 351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欧洲与美洲之间开辟了新航线。他们在美洲建种植园,开发金银矿,由于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殖民者将贪婪的目光投向未开化的非洲大陆。与此相适应,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是尚待开发的“处女地”。

——摘编自《近代与现代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变化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16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

材料二   美国的第一次移民高潮发生在1820年至1860年,这期间移民总数高达500万,移民主要来自西欧、北欧、被贩卖到美国的非洲黑奴和少数来美国淘金的中国人。第二次移民高潮是从1861年到1880年,约有500万移民来到美国。内战之后美国迎来了工业化的高峰期,劳动力需求旺盛,1864年国会通过了《鼓励外来移民法》,为从欧洲招募熟练工人来美国工作,一些企业还组团赴欧洲招聘。第三次高潮从1881年到1920年,这一阶段美国政府多次立法吸引来自欧亚非和拉美等地的移民,移民人数猛增到2350万。

经过三次移民高潮,到1920年,美国的人口总数首次超过1亿。在移民潮中,美国坐享其成,无需教育和培训就从欧洲得到成千上万的熟练工人。据统计,18711892年间,来自西欧和北欧的移民中,有大约23%是熟练工人,他们带来了钢铁、纺织等工业技术,成为美国工业革命的重要技术力量。

移民改变了美国的命运,巨大的移民浪潮丰富了美国的文化,同时引发了排外逆流。

——摘编自《美国移民的历史》等


(2)谈谈你对美国历史上移民浪潮的理解。
9 . 阅读下表,完成问题。
时间迁移方向规模及分布
17—19世纪中叶以东南亚为主东南亚地区的华人约在150万人左右。有极少数中国人移居北美、非洲和印度等地,几乎可忽略不计。
1850—1920广布亚洲、美洲、非洲和
澳洲各地
世界各地华人总数约四五百万人。朝鲜、日本各约1万人,北美、澳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各地华侨约有40多万。东南亚华人约占全球华人总数90%。
1920—1930以东南亚为主仅从厦门、汕头、香港出洋的移民就有550余万人。20世纪上半期,欧美各国及其属地均实行排华政策,限制华人入境。美洲等地华侨数量减少。
………………
1950—20世纪70年代——海外移民大潮中断,世界各地华侨华人的人口数量增长主要源于当地华人人口的自然增长。
20世纪80年代
以来
几乎遍及全球各大洲的各个国家至2008年,中国前往世界各地的移民超过1000万。其中,来自大陆约800多万。前往发达国家的中国新移民近700万,前往发展中国家的300多万。

——据庄国土《世界华侨华人数量和分布的历史变化》编制


结合所学,在表格中任选一个或几个信息,从“中国与世界”的角度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1摘自1995年7~8月对江苏昆山,浙江乐清的部分农民进行的调查统计,调查对象中近60%为18~35岁的青壮年。

表1 1995年7~8月江苏昆山、浙江乐清部分农民调查统计 单位:%

选择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
你是否同意以下说法很赞同比较赞同说不准不太赞同很不赞同
农民的孩子应以种田为本2.94.38.223.061.1
父母在,不远游7.215.121.834.920.8
改革虽然有风险,但比吃大锅饭强45.429.2l7.55.02.6
富贵贫贱是命定的6.811.215.425.141.2
重新选择职业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
经商去乡镇企业
工作
读书上大学去大城市
打工
继续种田
如果有机会重作选择,你将选择35.214.131.82.78.5

——据周晓虹《传统与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0-07-09更新 | 6001次组卷 | 32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前复习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