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国了解了西域的政治和军事情况,同时还带回大量有商业价值的信息。此后,汉武帝发动了一系列战争,打击了匈奴的势力,使亚洲中部地区恢复了和平。随后,商人和旅行者建立了广大的商业贸易通道,在这些商路上交换的最主要的商品是来自中国的高质量丝绸,后来学者们把这些商路统称为丝绸之路。对商人和他们的商品来说,丝绸之路就是令人瞩目的高速公路;另外,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还带着他们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来到远方。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能力有限,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蕃及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安史之乱后,“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后,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最终绿洲古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价值。

——据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等整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汉代丝绸之路开辟的条件,概括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2024-05-29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观澜湖双优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东北亚区域内,历史上有多条以贡赏贸易为主的商业交通路线,其中尤以丝绸交易为大宗,被称为“东北亚丝绸之路”。

春秋战国时期,肃慎族频繁朝贡,初步形成了东北与中原往来的稳定路线。秦汉时期,夫余人开启了东北亚最早的丝织品贸易。随着中原文化传入,形成了东北亚早期海陆丝绸之路。随后,辽南地区完成汉化并远播到朝鲜半岛,改变了东北亚区域古代文明的固有格局。隋唐时期,渤海国开辟的日本道,直达京都。辽代贵族为追求盛产于滨海地区的海东青开辟了鹰路。金代开辟了自燕京经上京(哈尔滨阿城区)沟通今俄罗斯的“黑绍之路”。明代修建的“永宁寺碑”与“重修永宁寺碑”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官修碑铭。清末在黑龙江中游开出的“黄金之路”是东北亚丝绸之路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型的典型。

——摘编自王禹浪、张佳慧《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四十年概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北亚丝绸之路”兴起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的史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者出处主要观点
苏仲湘《论“支那”一词的起源与荆的历史和变化》中国南部通往印度的通道出现的时间,早于从中国西北部通往国外通道出现的时间
伍加伧、
江玉祥
《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研究》西南丝绸之路是中国和印度两大文明古国最早的联系纽带,战国时四川的丝绸就是通过这条道路传到印度的
胡绍华《西南丝绸之路》在我国西北丝绸之路形成前的两个多世纪内,西南地区就出现了一条国际交通大道……这是我国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的最古老道路
陈茜《川滇缅印古道初考》西南丝绸之路在公元前4世纪就已开通;二千多年来一直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条重要国际交通线,虽然没有特别大的发展,但却从未长期间断过

——摘编自梁州《十多年来西南丝绸之路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西南丝绸之路发展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南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
2023-06-21更新 | 335次组卷 | 5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选择考模拟(九)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欧洲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斯坦因西域考古记》记载“(汉朝)开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万里长城向西边延长出去。古长城之向西延长最初的用意自然是保护新开通的中亚大道”。《汉书·西域传》记载“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古代驻在边境上的烽火台),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资治通鉴》记载,元和元年(公元84年)十一月,北单于派人驱牛马万余头与汉商贾交易。北匈奴诸王大人前来,所在郡都设官邸接待。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能力有限,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蕃及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安史之乱后,“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后,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最终绿洲古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价值。

——据费正清《剑桥中国古代史》等整编

材料三   开辟“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在于: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沿线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宜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摘编自《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丝绸之路贸易政策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开辟目的的不同之处,并评析“一带一路”倡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1715年起,沙俄东正教驻北京传道团总计有18个。传教士在这一时期翻译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茶史资料和地方史资料,甚至陪同俄国茶商深入中国内陆的产茶核心区域。19世纪时,俄国出现了许多记载俄国茶俗、茶礼、茶会的文学作品。俄国贵族的茶仪十分讲究,出现了一种名为“沙玛瓦特”的茶炊,该茶炊的用具由铜制成,工艺精美,茶碟别致。贵族们喜欢将茶倒入茶碟后饮用,饮用时嘴唇须咂咂作响,以此赞赏女主人的佳茶。来自中国的陶瓷茶具也很多。俄国贵族阶层的饮茶礼仪相当烦琐拘谨,有点夸张做作,而且也学习西欧国家贵族们附庸风雅之风,对中国的茶具、茶仪怀有浓厚兴趣。

——摘编自沈立新《略论中国茶文化在欧洲的传播》等

材料二   进入近代以来,随着外国入侵的日益加剧,外来茶叶进入中国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中国茶叶产量较少,出口价值下降,许多茶叶产业趋向萧条甚,至濒临破产,中国茶叶对外贸易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20世纪上半叶,世界大战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茶叶出口面临更大的问题。虽然中国茶叶 在近代社会面临较为严重的冲击,但在问题的背后,茶叶的对外出口在加强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及推动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方面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张明《对近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俄国茶文化繁荣的表现并分析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茶叶经济效益降低的原因,并分析中国茶叶持续对外出口的作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丝绸之路始辟于秦,盛于汉唐。秦汉之际,匈奴趁中原地区连年战乱之机,占据河西走廊,中原与西域的交通断绝,丝绸之路随之中断。汉武帝时,伴随着匈奴势力被逐出河西走廊,张骞通西域获得成功,因匈奴阻隔,中断近百年的中西交通重新得到恢复。当时向西方输出的丝织品享有盛誉,丝绸通过安息传到罗马帝国,成为时髦服饰。东汉时,西域仍是丝绸之路枢纽,成为中亚、西亚商人会集之地。胡商通过丝绸之路向中国内地运送毛皮、毛织品、香料、珠玑等商品,交换中国内地盛产的丝织品和铜铁器物。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使者经海路抵达中国南部,然后再到洛阳进谒桓帝。

东汉永建二年(127年),丝路暂时中断。东汉以后的魏、晋又部分地恢复了与西方的交通。唐代前期,不少外籍商人通过大漠用骆驼将地方特产运往内地,同时又把内地生产的丝绸、瓷器及其他手工业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域、欧洲乃至非洲广大地区。唐代中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日益衰落。

       ——摘编自曹大为等主编《中国大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丝绸之路发展演进的特征,并分析唐代中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徽州最重要的两个特点:一是移民社会,另一个就是四面为山。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两晋、唐末及两宋之际的移民士族带来了先进的中原儒家文化与大量的闲置资本。徽人经商是徽州经济最重要的方面,现存的徽州传统聚落不仅仅是微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还记录下了徽商曾经的辉煌。荣归故里的徽商除了修建自宅,还在经济上支持祠堂、学堂、戏台、道路等公共建筑设施的建设。祠堂在徽州聚落中占有重要地位,一般位于村落的中心,并且是修建规模最大、最考究的建筑。同时,徽商十分重视徽州书院的建设,且徽州书院与其他地方相比就有了更多公益公共的性质。徽州建筑中以表现徽人的生活情景为主的徽州“三雕”就是徽商建筑耗资最大的部分,商旅题材成为徽州三雕的重点题材。此外,徽商民居中的大量楹联,以其文字简洁、思想深邃,形成了强烈的儒商文化氛围。如:“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中守成难知难不难”“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等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等。

——摘编自周星宇、罗杰威《浅论徽商对徽州传统聚落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传统徽商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传统徽商兴起对当时徽州传统聚落的影响。
8 . 2022年7月10日,“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这次展览是两国文化交流密切的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7年1月13日,屋大维在元老院发表演说,表示向元老院和罗马人民交卸大权,恢复共和国。元老院授予他“奥古斯都”(意为至圣至尊)的尊号,并恳请他直接管辖高卢、西班牙和叙利亚3个行省,统率20个军团。公元前23年,屋大维辞去执政官职务,但得到卸任执政官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和保民官权力,前者使他对军队和行省握有最高权力,后者使他有对内政的控制权。公元前12年,他又担任作为宗教最高职务的大祭司长。公元前2年,屋大维重又担任执政官,并获得“祖国之父”的荣誉称号。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后汉书·西域传》对大秦有如下记载: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者给以金钱。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

——《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屋大维掌握了哪些领域的大权?据此指出这一时期罗马国家政治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列举史书作者对“大秦”的主要印象,并简述汉与大秦两国交往的演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