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邮驿·邮政

清前期在明朝邮驿制度的基础上,把以通信传递为主要功能的“邮”和以负责提供夫马车船、粮草食宿为主要职责的“驿”合而为一,驿站从间接为通信使者服务转变为直接处理通讯事务的机构。邮驿之作用,与国家政令军情及官员往来密不可分。其关键职责在于“飞报军情,递运正供物料与给边钱粮”,还负责“税课之饷鞘”的运输。“君子端拱堂署之上,而令行于环海无阻者,职驿递为之也。”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大量军事文书被耽搁严重影响了战事。1866 年,海关兼办邮政以便“为各使馆及海关之文件往来京沪间”。1877 年,李圭指出,西国“遍设邮政局…… 无论公文、书信,一体传递”,所得信资甚多,且各国邮政“同为一制,互相驰递”。“其一切经制,有欲采而施诸中国,以为裕国便民计。”面对列强客邮“侵我大权,攘我大利”,张之洞建议大举开办邮政“务令各国将所设信局全行撤去”。1897 年,大清邮政官局成立,可寄送之信件“分为封口信及明信片,与贸易册并刊印各件共四项”,最初因缺少了解“居民亦多疑阻。嗣后知其寄资甚廉,而又能速而无误也,于是咸乐就之”。“咸同以还,西力东渐,轮船、铁路、电线相继而起,官民便之,驿站亦几几赘疣矣。”1906 年,清政府设立中央职能部门“邮传部”,将裁撤驿站作为主要目标。民国初年,“裁驿归邮”基本完成。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从邮驿到邮政的变迁。
2023-01-10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传教士麦都在1848年出版的《英华字典》中,将a public servant译为“臣、臣子、宦”。1887年,在翻译public servant的过程中,日本人以汉语单字词为基础,创制了“公仆”概念。1899年,梁启超用日制词语“公僕”,写到“官吏者天下之公仆也”,这标志着近代中国“公仆”概念的生成。严复在其西学译著中多次使用“公仆”概念。1906年,孙中山提出,“平等自由原是国民的权利,但官吏却是国民公仆”。天津辛亥革命后一年内,含有“公仆”词汇的文章就高达50余篇。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在电中多以“公仆”自称,如“若总统类者,皆我自由国民所举用之公仆”等。1938年,马克思的文章《法兰西内战》逐渐被译介到国内,在很大程度上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公仆观。20世纪40年代初,陕甘宁边区逐渐形成了“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公仆”实践。

——摘编自杨楠《近代中国政治中的“公仆”概念:生成、传播与嬗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公仆”概念变化进行简单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成文,思路清晰。)
2024-03-14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五)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在四川地区设立茶场司,陕西秦州建立买马司,负责茶马贸易,后因榷茶和买马的业务迅速发展,遂将二者合并于成都,设茶马司,负责茶叶的征榷、运输、销售及买马事宜……吐蕃是当时贸易的主要参加者,产品则多为青藏高寒草原地区的牛、羊、兽皮、药材和其它农副土特产品。汉族地区的绸绢、布匹、陶器、食盐和其它手工业品以及农副土特产品也太量流入少数民族地区。甚至远在红海的阿拉伯人也积极参与进来,他们贩运印度、缅甸地区的犀牛角到中国,再将西藏、云南的香料、香药等转运到国外。

——马巍《宋代丝绸之路新特点》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随着一些新兴产茶国的崛起,我国在世界茶叶市场中的份额日趋减少。面对这一颓势,清政府派员出国考察茶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公司法》的颁布,迎来了一个引进制茶机器、兴办茶叶公司的小高潮。从清末到民国初年,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减免茶税的条文,但我国业茶者多为分散经营,无力采用机器生产,晚清政府国库亏空,无暇过多顾及经济发展,地方政府无视减税条文。1919年,英国为了确保印度茶叶的销路,拟对华茶征收特别税,使华茶市场雪上加霜,但北洋政府无力与英国交涉,最终,华茶外销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

——马蕾《1900—1920年中国社会挽救华茶的努力》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茶马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评析晚清到民国初年中国社会为挽救华茶所做的努力。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商业、帝国和全球性的宗教,最后终于将几乎每个智人都纳入了我们今天的全球世界。这个扩张和统一的过程并不是完全直线发展、一帆风顺。但纵观大局,可以看到从许多小文化到少数大文化再到最后的全球单一文化,应该是人类历史无法避免的结果。

----【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著,林俊宏译《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请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古代与近代东西方消费观念】

材料一   消费观是指人们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问题的总的态度和总的看法。与生产观、交换观和分配观一样,消费观是经济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儒家的孔子说:“礼与其奢,宁俭”“节用而爱人”。道家的老聃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法家的韩非说:“侈而惰者贫,力而俭者富。”晚唐诗人李商隐所作七律《咏史》诗中强调:历鉴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朱子治家格言》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公元前300年的希腊斯多葛尔学派认为,人应该保持高尚道德,并努力抑制身体的欲望。古希腊哲人德谟克利特提出:“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乐加强。”基督教的教义强调:敬虔加上知足之心,便是大利了。诚如罗杰·巴克豪斯(RogerE.BaCkhouse)的评述:《旧约》通篇写的是,增加个人的财富总是和不诚实的商业活动以及剥削穷人相联系的。

——摘编自雷定安、金平《论三种消费观》

材料二   在西方,节俭成为全社会生活实践的主流价值,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要归因于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因为节制物欲,钱才能转化为资本;反过来,投入可持续,工业生产和销售可扩大发展,才能保障更大利润的回报。在资本主义时代,节俭不仅成就小富,也可使小富成为大富,使创业者成就大业。一句话,勤俭是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现代工业社会转型所仰赖的品质之一。节俭作为一种美德是辅助性的、相对的,这意味着,其一、恣意挥霍是错误,克已过度也不好;其二、节俭与别的更重要的美德搭配共存方显其善,否则,空有节俭,全无其他品德修养,它也就失去了价值。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为此提供了充分的说明。

——摘编自萧莎《中西方的消费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东西方消费观念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方近代的消费观念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原因。
2024-04-09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二)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36月,以佐野敏男为团长的日本静冈县日中茶业考察友好访华团一行十人,由上海入境到访江西省,与江西省农牧渔业厅及江西省农科院蚕桑茶叶研究所科研人员围绕茶叶生产、贸易、消费等议题进行了座谈。19838月,日本静冈县茶叶试验场副研究员后藤正访问杭州,对当地的茶树品种、茶树种植、茶叶加工等方面进行了技术考察,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交流了日本茶园施肥的生产实践经验,探讨了如何优化茶园土壤、培育香气高的茶叶优良品种与提升制茶工艺等方面的问题。

——摘编自振华《日本静冈县茶叶专家来杭考察》

材料二   日本茶道里千家(茶道文化社团)与中国开展的茶文化学术交流,不仅仅派遣访华团开展短时间交流,还着眼长远,积极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等著名高校合作,通过开设茶道文化课程、接纳留学生等,培养促进中日文化交流的人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4年日本茶道里千家与天津商业大学合作开办了“天津商学院里千家茶道短期大学”,不仅招收日本留学生进修汉语、京剧、太极拳、陶瓷、绘画、书法、茶道等课程,还招收中国学生学习日本料理、茶道等。

——摘编自汪伟《商学院里千家茶道短期大学举行毕业典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派出茶业友好考察访华团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日双方进行茶文化交流活动的内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日茶文化交流。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世界文明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各个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和碰撞虽然是经常发生的现象,但并不一定会发展成为不可调和的冲突。恰恰相反,各个不同文明之间的和平共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乃至交融互变,才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常态现象和主流。

——摘编自钱满素《美国文明》


根据材料并结合19世纪以来的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中有关“世界文明”的观点。(要求:对材料中的观点表示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