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公元前3—4世纪,埃及的托勒密一世派人前往地中海、中东等“希腊化世界”购买文献以充实亚历山大图书馆;托勒密三世给“世界各地的君主”写信请求借阅、复制文献,甚至下令搜查港口船只,以寻找和复制文献。托勒密王朝的这些措施(     
A.推动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B.导致了埃及本土文化几近中断
C.促进了希腊文化中心的转移D.加快了文明多元发展格局形成
2024-03-04更新 | 1636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三十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受翻译运动的影响,那些希腊语版本早已遗失的古希腊哲学和其他科学著作才得以成为古代重要的文化遗产。现代欧洲文明体系的形成,正是得益于这些来自沙漠的游牧人旺盛的好奇心和他们对古代文化的不懈学习与吸收。这一观点(       
A.论证了阿拉伯人引领文化发展潮流B.旨在强调阿拉伯人吸收创新的意义
C.指出了阿拉伯文化的新成就和特点D.意在揭示欧洲文艺复兴兴起的源泉

3 . 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希腊将领在埃及建立托勒密王朝,在亚历山大港建立了巨大的灯塔,吞吐着欧亚非的货物;进口货物中,以中国的丝绸最为名贵,将之转运到希腊和其他地方,把希腊历史推向巅峰,也把希腊的对外贸易范围首次扩大到东方。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拜占庭帝国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B.古代希腊文明出现高度发展
C.国际贸易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D.全球贸易联系已经初步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中亚地区的尼萨古城曾出土了60余只公元前2世纪的象牙角杯,檐口通常雕满了各种希腊神话与生活主题的图案,杯口边缘饰有希腊式的波浪形葡萄纹和波斯式的直线连珠纹。这些角杯印证了(     
A.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西移B.波斯帝国推行文化包容的政策
C.罗马帝国内文化交流加强D.希腊化时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表为公元前4世纪末亚历山大东征时的兵力构成(以马其顿人为主力,包括希腊人等巴尔干各民族)。这反映出,亚历山大帝国(       

人员

兵种

数量(人)

战斗人员

骑兵

6100

步兵(近卫步兵、重装步兵、标枪兵、弓兵)

41000

非战斗人员

随从

16000

与土木、测量等相关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几百至

1000

A.组织动员能力强大B.道路交通系统发达
C.军事战略战术先进D.全民皆兵崇尚武力
2023-12-05更新 | 250次组卷 | 4卷引用: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课堂例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建立帝国后,延续了波斯的行省制,实行中央对地方自上而下的分级管理。在领土上广泛兴建新的城市、图书馆。遇有重大决策或事件,以至于被后世称为“至死是个迷信的奴隶”。当时帝国境内存在着特征迥异的两种文化,即希腊文化和东方文化——希腊文化重理性,极力采取措施促进两种文化的融合,既使东方希腊化

——摘编自胡长林《亚历山大帝国与秦帝国集权君主政治的共性》

材料二 永徽二年(651年),(大食)始遣使朝贡。其王姓大食氏,名“敢密莫末腻”,历三主矣。……其俗勇于战斗,好事天神。土多沙石,唯食驼马等肉。俱纷摩地那山在国之西南,邻于大海,击破波斯,又破拂菻,吞并诸胡国,胜兵四十余万。长安中(711年),又献方物。开元初,遣使来朝

——摘编自(后晋)刘昫《旧唐书•大食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亚历山大帝国、大食能够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食传》对研究大食对外关系的史料价值。
2023-11-26更新 | 220次组卷 | 3卷引用:纲要下第二单元测试卷A卷
7 . 就波斯帝国皇帝冈比西斯二世(公元前530—前522年在位)征服埃及事件,希罗多德曾直白地说:“与大军同行的一部分希腊人是来做生意的。”据此可得出的认识是,波斯帝国的征战(     
A.促进了文化交流B.扩大了疆域版图C.增强了经济实力D.拓展了贸易范围
8 . 公元前2千纪后,古阿卡德语是阿卡德王国的通用语言,后在两河流域南部和北部演化出巴比伦语和亚述语两种方言,也曾被埃及王庭使用,作为整个中东地区的国际性通用语言。阿卡德语成为区域通用语言的主要原因是(     
A.军事扩张和文化交流B.阿卡德王国的兴盛
C.区域贸易和人口迁徙D.区域性市场的发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500年后,旧大陆兴起的四大文明生活方式大致势均力敌,各个文明内部的发展和变化从未停止,其所占据的土地面积都倾向于扩大。当然,这增加了每个文明中心地区的范围和种类,减少了文明地区之间的隔绝,从欧亚大陆的一端到另一端的联系越来越频繁。这使得一种文化能够借鉴或适应其他文明的因素,这种跨文化借鉴的确是每个独立文明创新的主要刺激因素。

但是,世界四大文明之间的均势状态的确经历一系列震荡。首先希腊文明、其次印度文明在发源地之外得到广泛传播。但是正如中国和日本的印度化,中东地区的希腊化最终被证明是表面的、暂时的现象。接着,伊斯兰教兴起,并成功地首先向整个古代中东、北非和西班牙(6321000年),然后向印度、东欧、中亚(10001453年)扩张,印度教的印度最终(1565年)丧失了政治独立。因此,穆斯林统治者与皈依伊斯兰教的人(主要来自印度低级种姓)联合起来,限制和压迫印度教徒的世界平衡格局第三次遭到威胁。

——据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以“文明的碰撞”为话题,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11-03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赣州中学蓉江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希腊帕特农神庙的多立克柱式建筑风格是希腊建筑文化的缩影。这种文化伴随着亚历山大东征来到世界各地,成为亚历山大东征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见图)据此可知(       

   

A.征服战争客观上推动了人类文化传播B.古希腊罗马文化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
C.亚历山大东征推动了西亚文明的进步D.建筑艺术是希腊文明绵延千年的象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