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亚历山大东征到公元前30年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被西方学者称为“希腊化时代”。在这段时间里,希腊文化随着希腊人的足迹扩散开来,同时与东方诸文明进行深刻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新文化也就是“希腊化文化”。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连成一体的世界。1763—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希腊化文化”进行合理解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00年后世界文化交流呈现的特点。
2023-04-27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战争带给人类深重灾难的同时,也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明的碰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的解读:一段史话   来自亚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对世界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征服的规模无与伦比。这是文明社会所经受的最后一次,也是最为惨烈的游牧民族的野蛮攻击,其后果十分严重。亚洲和大部分欧洲的政治组织都变换了。许多地区的人民被灭绝或四散,永远改变了其种族特征。……横跨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

——摘编自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主编《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

材料二   历史的透视: 两幅版画

版画一《去掉面具的暴君》 版画二 《随风而逝》

如何看待拿破仑是法国历史始终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他的形象一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派别不同,给出的解释也不同。这两幅画创作于1814年,版画一中拿破仑被动物化成一头野心勃勃的狮子,保王党人揭露其真面目,为将他合法消灭铺路。版画二中拿破仑正在给罗马王(拿破仑儿子)吹泡泡(最大的泡泡写着伟大的帝国,其它泡泡上写着荷兰、西班牙、那不勒斯、罗马、波兰等)。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该事件对世界史产生的巨大影响。
(2)你怎么看待拿破仑?请选择任一版画或自选一个角度,并运用具体史实,写一则历史短文,予以论述,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战争观,战争观的形成与不同民族的地理、历史、宗教、文学、道德学文化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中西方的战争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形成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密不可分。对比《诗经》和《荷写史诗》,发现东西方在战争文化上存在诸多差并性:从战争的目的来看,东方主要是保家卫国,西方侧重于暴力扩张;从战争的审美来看,方尚武,西方嗜血;从对战争的反思来看,东方厌战、渴望和平,西方则对战争有无限向往。这样的战争文化差异在近现代的岁月长河中一直在诸例中西战事中得到明显反映。

——摘编自赵景梅、胡健《尚武与嗜血———<诗经》和〈荷马史诗〉中的东西古代战争文化比较》等

材料二



                                        图1 亚历山大在伊苏斯(绘画作品)

                                     图2 战国铜鉴(盛水器)及其纹饰(拓印)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西方(希腊)文明战争观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材料二对于研究古代东西方战争文化对比是必需的吗?谈谈你的看法。
2023-04-1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起初只是意大利半岛上的一个城邦,生存空间十分有限,战争就逐渐成为罗马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在对迦太基的战争期间,政府向罗马人借款以支付巨额战争费用,然后以战争中掠夺的财富赔付。消灭了迦太基,罗马逐渐向地中海东、西部发展,开启了并吞希腊世界的活动。到了帝国时期,穷兵黩武仍然是罗马存在的常态。所以罗马人认为边界就是要使敌人恐惧。对于日耳曼人和帕提亚人等,不能对等与之谈判和平,而必须是由罗马赐给他们和平。用金钱求和,更被认为是耻辱。在图拉真统治时期,罗马军力进一步下降。但罗马因不满意于之前要向达契亚交纳钱币以换取和平的协议,还是发动了对达契亚的战争;最终将达契亚变成罗马的一个行省。

材料二   汉朝建立后,高祖的注意力仍然是要扫平割据的中原诸国,当时驻守在代的韩王信投降匈奴,信的部将也和匈奴联合,所以才出兵击匈奴。尽管凭借完善的财政管理系统,由编户齐民组成的汉朝军士在组织、装备、物资力量等方面要胜过匈奴。但是,从高祖到武帝初年,汉对匈奴采取的是防守政策,希望以长城为界,双方各保平安。只有在汉武帝时有一段主动反击的时期。对于打胜仗的将军,也没有像罗马那样大张旗鼓地歌功颂德给他们修建凯旋门、纪念碑。总之,西汉一代的边防政策,遵守着“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的原则,这与罗马是完全不同的。到了东汉,南北匈奴分裂,方才出击,打败了匈奴,免除了匈奴对中原居民生产的骚扰破坏。

——摘编自马克走垚《汉朝与罗马:战争与战略的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朝与罗马在战争与战略方面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的战争与战略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2023-03-31更新 | 652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2-23高二下·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然而,蒙古西征在踏碎了城市的同时,却也摧毁或动摇了欧洲教皇统治的经济基础,尤其是蒙古对征服地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这一点极为重要,是后来文艺复兴的社会基础。可以说,没有蒙古西征对欧洲教皇和封建贵族的沉重打击,欧洲社会很难跨入文艺复兴。13世纪蒙古西征,14世纪就开始文艺复兴,两者有着明显的逻辑关系。


探究:根据史料,概括蒙古西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3-02-25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帮课堂】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22-23高二下·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从亚历山大东征到公元前30年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被西方学者称为“希腊化时代”。在这段时间里,希腊文化随着希腊人的足迹扩散开来,同时与东方诸文明进行了深刻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新文化也就是“希腊化文化”。在希腊化世界中,由于统治者为希腊人,希腊文成为当时各地通用的官方语言。……基督教的文化内涵是犹太教人文主义和希腊哲学的理性主义……这个运动在公元1世纪末已经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新宗教,确定希腊语为宗教语言,吸收了希腊哲学某些流派的思想。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探究:根据史料,概括“希腊化时代”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2023-02-25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帮课堂】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出发时,其身份是马其顿国王,不久后成为希腊联军统帅。经过十年征伐,他的国家的统治区域扩展到尼罗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还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他每到一地就自称是当地原来统治者的继承人。他崇尚威严赫赫的东方宫廷礼节,穿波斯、米底君王的衮服,要求人们向他行匍匐礼。亚历山大的统治基本上沿袭了波斯帝国的行省制,但由当地人担任的总督一般只管民政,军队和财政另由马其顿人或希腊人掌握。他在埃及拜谒阿蒙神庙,为女神伊西丝建庙;在巴比伦向当地的主神马都克献祭,下令重建被毁的马都克神庙。他在远征中亚时与当地贵族女子罗克珊结婚,同时,他的80个战友也采用波斯礼仪与当地贵族的女儿结婚。他的远征军中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拿破仑当权后,用不断的战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1805年,拿破仑击溃第三次反法同盟,签订《普莱斯堡和约》,占据了莱茵河左(西)岸及许多小邦国。在那里,他赶跑了封建的王公贵族和主教,取消了各种徭役和封建贡赋及教会的什一税,消灭了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宣布公民享有平等与自由。后来建立的莱茵同盟,有16个邦国加入。他们普遍实行了资产阶级改革,推行了《法国民法典》。同时,拿破仑还使德意志由三百多个分裂的小邦合并成为30多个大邦。正如恩格斯所说:“拿破仑清扫了德国的奥吉亚斯牛圈,修筑了文明的交通大道。”

——摘编自张淑贤《略论拿破仑战争的国际影响》

(1)概括亚历山大远征与拿破仑对外战争产生影响的异同。
(2)谈谈你对国际战争与文明交流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汉帝国一起,连成了一条从苏格兰高地到中国海、横贯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从而使各帝国在一定程度上能相互影响。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材料二   下图是受希腊文化影响的西亚建筑遗址,后被炸毁。


材料三   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之一。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建立了许多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到东方,把东方文化带到西方,一种混有希腊和东方的文明诞生了。


(1)材料一中“汉帝国”通过什么途径与欧亚大帝国连成了一条“文明地带”?
(2)“战争是人类文明交融与发展的一把双刃剑”。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此观点的认识
(3)结合材料三思考,我们该如何将这种“和而不同”的文化态度落实到行动中去。
9 . “中国观”涵盖民族观、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从古代到近代,中国观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阶段

中国观的内涵描述材料出处

北宋

“夫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

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

出自石介《中国

论》

元朝

元人的“中国观”:“中国”的疆域是元统治地区加上南

宋统治的江南,“中国”的人民是:汉族和少数民族两大

部分。“中国”的文化是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两大系统。

根据《元史·郝

经传》整理

清末

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

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

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是也。……合汉合

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中华民族自

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

出自梁启超《历

史上中国民族之

观察》(1905年)

(正式使用“中

华民族”概念)

抗战时期

凡是中国人都是中华民族——在中华民族之内我们绝

不该再析出什么民族——在今以后大家应当留神使用

这“民族”二字。

出自顾颉刚《中

华民族是一个》

(1939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从古代至近代中国观的内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表格中一个历史时期,围绕“民族观念与时代变化”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12-25更新 | 14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远征后的头一个世纪,借鉴几乎是单向的:东方向希腊学习。这时征服者的自信还没衰退,希腊本土的社会活力还衰而未竭,希腊移民涌向东方,带来了他们风格独特的生活方式。希腊化城市中上流社会不管是何种出身、何种文化背景都希望被视为标准的希腊人,他们全盘模仿希腊生活方式。然而,正是在希腊、东方文化交流表面上一边倒的时代,希腊本土的社会结构逐渐被东方早已流行的模式所同化。

——摘编自陈恒《从希腊化文化的传播看全球化之起源》

材料二 蒙古人自身有两个根本因素决定了他们所创建的帝国必然终会衰落。首先,他们的数量不足以服众,因而容易受其属下外族臣民的影响;其次,他们的文化过于原始,难以帮助他们处理与比他们更超前的臣民之间的关系。蒙古人,恰如普希金所说,是“没有亚里士多德和代数学的阿拉伯人”,这也就是说他们一旦离开了马背,或者说是脱离了他们游牧民族战无不胜的形象,他们就暴露出了他们落后、野蛮、易受同化的本来面目。而且这时候,他们与阿拉伯人的不同之处当然就不仅仅在于他们没有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最重要的是,蒙古人缺少阿拉伯人所拥有的特殊宗教和语言令他们所有的臣民接受并形成一个普遍的共同点以促进帝国的团结统一性。阿拉伯人的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甚至传播到了许多未被他们征服的地区,其影响力可想而知。无奈文明不及阿拉伯人那么先进的蒙古人不但无法采用宗教和语言来同化他们的人民,蒙古大汗旗下各个汗国的可汗反而还主动接纳了他们所统治的外族人民的语言、文化和宗教,因此也使蒙古人作为征服者的至高地位受到了严重的质疑,成就旷古绝今的蒙古帝国于是就这样毁在了蒙古游牧民族的缺乏文明根基上。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从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角度比较亚历山大远征和蒙古西征的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反映了哪些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一般规律。
2022-10-07更新 | 321次组卷 | 5卷引用: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高二历史分层训练AB卷(选择性必修3)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