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端午节的历史

时期地域纪念人物习俗
汉代之前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待考证时间尚未固定,与夏至相结合; 受端午是恶日的观念影响,主要活动有采药、用药、采兰沐浴、櫰除灾害等。
魏晋南北朝吴越地区勾践端午节被视为良节; 南方的尝新、庆丰收等习俗与北方观念融合; 端午与夏至习俗融合; 角黍和竞渡等带有娱乐竞技性的活动出现。
江浙一带伍子胥
三晋故地介子推
南方地区屈原
隋唐宋元全国大部分地区屈原兰汤沐浴蔚然成风,粽子品种花样丰富, 龙舟、竞渡、射柳等活动见于史书记载;宫廷活动规模盛大、热闹。

——摘编自宋颖《端午节研究:传统、国家与文化表述》

材料二   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2009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摘编自羊城晚报《端午“申遗”的欢欣与担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端午节历史流变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端午节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2024-01-04更新 | 68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们很早就形成了收藏并欣赏前人遗物的思想。或出于对先人成就的崇拜,或出于强烈的宗教热情。

18世纪下半叶,欧洲人考古的兴趣逐渐由挖宝转到了对历史和文化的研究,包括对建筑遗址的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文物所具有的科学价值。

法国大革命之后,人们开始把祖先留下的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公共财物尤其是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视作文化遗产。雨果在《向文物的破坏者宣战》中强烈呼吁国家将历史建筑等视为公共利益的一部分,并立法保护。1830年,法国任命了第一位历史建筑监察官,1837年成立全国性历史文物委员会,1840年开始对历史建筑进行登录与保护。此后,英、德、意等国都通过了相关法律并公布了国家古迹。

1972年通过的《世界遗产公约》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文化遗产”的概念。对缔约国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作了清晰地界定,要求每个缔约国都应该竭尽全力、最大限度地保护好本国的文化遗产,必要时可以利用所能获得的国际援助和合作,特别是财政、艺术、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援助和合作。

——摘编自王新文等《回到原点的追问:试论人类文化遗产保护思想的发展演变》


(1)根据材料,概括世界近现代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化遗产保护变化的原因。
2023-06-13更新 | 141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五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