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吴王夫差开凿邗沟至隋开通大运河,扬州的经济中心逐渐向运河两岸发展,其城址也迁至运河方向。北宋时期的杭州在运河的推动下,城市的繁华地带从城南扩展至沿城内的主要水系沿岸,水系沿岸逐渐出现商业街,封闭的“市”被代之以开敞的集市。明清苏州沿运河的胥门、阊门、山塘街一带成为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吸引了四方商贾的云集,甚至太湖村民也出现了“莫嫌村坞行人少,夫婿经商不在家”的景象。

材料二   建国后,大运河江浙段的沿岸地区形成了带状形态工业区,大号污水直排运河。改革开放后,工业企业和码头不再是古运河发挥作用的象征,河边的历也建销和生态绿化逐渐成为发展主角。2019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为大运河沿线发展谋篇布局。2020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考察时指出:“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以上材料摘编自王静《运河与沿线城市商业发展探析》等


(1)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大运河的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运河沿岸区域服务功能的变化。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的时代价值。
2022-08-29更新 | 14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2 .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0年世界遗产展望》评估报告显示,世界自然遗产和混合遗产中,全球整体状况处于“好”和“较好”的占63%,其中中国的占89%;全球处于“危急状况”的占7%,其中中国的为0。这一对比反映出当前(     
A.世界遗产保护正面临困境B.中国作为文明大国的担当
C.世界遗产空间分布不均衡D.中国重视自然遗产的申报
2022-08-25更新 | 391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创新发展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起点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3 . 1874年,在普法战争结束后,俄罗斯的亚历山大二世在布鲁塞尔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批准了《关于战争法律及惯例的国际宣言》,宣称;“文化属于人类的共同遗产,艺术财富一旦被毁就无法弥补,他们的文化价值对所有人都是有价值的,并不只属于他们所属的国家。”这一宣言(     
A.符合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化的要求B.提高了民众对文物保护的自觉性
C.避免了文化遗产遭受战争的破坏D.确立了世界文物保护的基本规则
4 . 1984年6月17日午夜时分,布达拉宫顶层的强巴佛殿因电线短路起火,殿内文物和佛经付之一炬,殿堂烧毁了一半;由于大量使用本地出产的极易遭蛀蚀的藏青杨作为木料,一些主要殿堂内甚至有超过10%的柱子处于重度腐蚀状态;在地震活动频繁的青藏高原,地震波反复的扰动已经在宫殿的石墙上到处留下了痕迹。这反映了
A.自然灾害成为文化遗产的主要杀手B.文化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
C.文化遗产保护应遵循修旧如旧原则D.现代设施利于文化遗产保护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于历史遗产的保护和发展,申遗成功无疑起到了不小的作用。首先,联合国带来了保护技术和人才。2003年,被纳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龙门石窟就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项信托资金的支持,并带来了日本先进的科学团队,对洞窑进行检测、修筑。“中国式申遗热”背后存在着严重的误区。不少当地官员把申遗当作是经济收入的水龙头,认为一旦申遗成功就能获得大笔保护基金与巨大的门票收益。实际上,经济效益与申遗两者之间存在着博弈。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透露,中国每年在申遗工作上的花费高达3亿元。更严重的是对景区的无序开发与破坏:开通超大容量的交通路线,丝毫不考虑景区能力而加设电梯、索道、人为地把建筑重新“做旧”“仿古”等。

——摘编自张涨《谈“申遗热”:重申报轻保护得不偿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式申遗热”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式申遗热”带来的问题以及保护文化遗产的原则。
6 . 下图所示为颐和园平面图。全园的中心,仿杭州六和塔而建的古典建筑精品佛香阁位于图中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7 . 1961年,曲阜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确定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孔庙、孔府和孔林三处文化遗产被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曲阜周、汉代、明清故城与“三孔”布局关系图


——姜腾根据曲阜鲁故城各时期平面复原图自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曲阜城市与三孔布局关系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其政治、文化因素。
(2)指出“三孔”的史料类型,简述其研究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