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4 道试题
1 . 长期以来,为了减轻飞沙和粉尘的危害,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只有8—10个洞窟轮番对游人开放。2016年4月“数字敦煌”上线,游客移动鼠标就可以看到他想参观的每一个洞窟,大大减少了对文物不可逆转的伤害。这说明,文物的保护应(     
A.维护文化的多样性B.适应时代的现代性
C.确保遗产的完整性D.还原历史的真实性
2024-04-2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下学期四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2 . 截至2020年底,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已达42个。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你认为下面哪一个图片反映的内容没有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A.B.
C.D.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城,本来是阻隔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推进的一道实体墙,但随着历史发展,长城内外不同的文明在共同存在的过程中相互冲突、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相互融合,长城也从隔离带变成了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桥梁和纽带。经过岁月沉淀,长城文化由长城的本体建筑的物质文化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文化,也成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

——摘自王金梅《浅谈长城文化内涵的阐释与呈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长城内涵的历史演变进行评述。(要求:围绕“长城内涵的演变”展开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4-04-2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鹰潭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文明所留下的辉煌。结合下面两幅图片判断,两者的共同特征是(     

                  北京故宫俯瞰图                                 雅典卫城复原图
A.依山势而建,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
B.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功能划分明确
C.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和长幼有序的制度
D.具有超越地域和时间的突出的普遍价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的研究离不开各种史料。下列关于各种史料的描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史料按照学术价值划分可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等
B.各种史料在研究过程中有其局限性,除了价值密度高的文献史料
C.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大部分属于第一手史料,而口述史料则辗转相传、价值较低
D.史料指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信息,有助于人们认识历史,复原历史真实情况
2024-04-20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高考原创模拟历史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环鄱阳湖生态经济文化圈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很丰富,在国家公布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江西入选的项目有:兴国山歌;南丰跳傩、永新盾牌舞等;弋阳腔、湖口青阳腔、广昌孟戏、婺源县徽剧、宜黄戏等;婺源县徽州三雕、萍乡湘东傩面具;景德镇传统瓷业营造技艺、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婺源歙砚制作技艺等。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环鄱阳湖生态经济文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农耕文化土壤已经发生了变化,加上一些年事已高的老艺人相继谢世,农村年轻人对传统手工技艺兴趣不大,传统手工技艺濒临消失。

——摘编自冯立、匡蓉蓉《环鄱阳湖生态经济文化圈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   北美印第安人有一个旨在歌舞娱乐、访亲交友的传统集会Pow-wow(意为“精神的领袖”)。现代Pow-wow的举办并没有固定的时间,只要筹募到经费,发起人可能是某印第安部族组织、都市中的美洲印第安人社区、大专院校中的美洲印第安人研究项目或俱乐部等等。集会上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部落舞蹈展演竞赛,胜出者在享受荣誉的同时也会得到现金鼓励。这些传统舞蹈,不但成为印第安人族群认同的一个重要载体和纽带,也实现了自身在代际的自然传承。在对墨西哥一个村庄的现代玛雅艺术状况的检视中,我们看到,该项目研究设计了以在当地举办艺术展览为平台而作为一种实验民族志方法,来展现该处当下的玛雅艺术与政治历史、技术、审美、跨文化交流、传承等因素的关联,其中关于从单纯办展览而参与者寥寥无几到加入竞争奖励因素后获得积极回应的叙述值得关注。

——摘编自洪颖《文化展示中的竞争——促进传统艺术存续的一种路径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家公布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江西入选的项目类型,并简要分析保护环鄱阳湖生态经济文化圈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北美印第安传统文化保护的案例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来积极回应环鄱阳湖生态经济文化圈传统技艺濒临消失的现状。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熙三十年(1691年)五月,工部等衙门议复古北口长城,总兵官蔡元上疏,请求整修古北口一带残破的长城,康熙就此事发表了他的长城观: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数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

——摘自徐永清《长城简史》

材料二   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工程,其文化价值不是长城修筑者的主观意愿,而是历史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动态的历史场域中,长城本身的物质形态会改变,长城的价值超越了历史长时段并不断被赋予新认知,也因视角和价值取向不同,不同时代对于不同人群而言,在古代、近代乃至新中国建立之后不同的历史时期,长城的象征意义和价值有所不同。

——摘编自付瑞红《长城文化价值的“命运共同体”意涵与展示路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熙反对整修长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长城在中国古代、近代和新中国建立后所赋予的不同价值,并分别以具体史实说明。
2024-04-1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份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以来,英国传统村落保护的历史首先得益于早期贵族和乡绅对乡村自然景观的营造和维护,以及某些中产阶级人士对生物多样性和乡村传统文化遗产的关注。他们认为,传统村落中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是重构国家认同和国民品格形塑的战略资产;传统村落与其周边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之间长期演化形成的共生关系是传统村落延续的生命线。在传统村落保护中,英国政府依法设立负责决策咨询服务、资金赠予的国家乡村机构,授权国家信托和乡村保护协会等社会组织基于国家利益从事传统村落资产的收购、保护和开发工作,进而最大程度地调动了社会各阶层参与传统村落保护的积极性,有效地实现了传统村落保护的理念和远景。

——李建军《英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核心理念及其实现机制》

材料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中国以梁漱溟等人为代表的一批学者,领导了一场由民间社会发起、力图由下而上推动中国变革,以实现国家现代化转型的乡村建设运动。梁漱溟的现代化方案从文化入手,意图以村学、乡学的方式将传统的农村组织起来。他以山东省邹平县为试点,对县政府进行了改造。把原政府的行政职能更多地被转移到乡学、村学这类新构建的民间组织中。在基层社会治理上,政府开始由传统的统治者转变为新的协管者。梁漱溟积极向农村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现代农村合作组织,发展农村信用金融机构,发展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发展乡村自卫制度等等。这些措施都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社会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与百姓的安居乐业。但梁漱溟领导乡村建设运动最终失败了。

——向钊《现代化视角下对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的分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以来英国乡村保护运动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与英国乡村保护运动的不同之处;分析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失败的原因。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代中外乡村保护与建设给你的启示。   
2024-04-09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吴忠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长城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符号之一,是汇聚民族特色的线性文化遗存,是中国古代政治实体和民族关系发展变化的产物,它见证了无数的治乱兴衰,承载着中华民族集体记忆和共同精神。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一些诸侯国在部分战略要地修筑长城。为了防御北方草原强悍的游牧部落袭扰中原,位于北部的燕、赵、秦等国于要冲之地高筑城墙。
秦朝《史记.蒙恬列传》目:“泰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连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表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透蛇而北。展师于外十余年。
汉朝西汉在西域构筑锋链亭障的重要目的在于开辟与西方交往的通道,“以通西北国”。所谓“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梁犁皆有田卒教百人,置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明朝元朝灭亡后,蒙古瓦刺部落逐渐强大,1449年土木堡之战中,御驾亲征的明英宗甚至被瓦刺军队生俘。16世纪中叶后,东北女真部落又在努尔哈赤领导下逐渐兴起,不断威胁明朝的辽东和京津地区。因此,明代再次重修长城,并终其一代,从未停辑。
清朝清朝统治者宣称“满蒙一体”,大力发展满蒙联姻关系,使其成为清朝统治的得力柱石。康熙曾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各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近现代驻守喜峰口的第二十九军宋哲元部,与敌人浴血奋战,使喜峰口失而复得。在古北口、冷口、怀柔等地的中国军队,长城内外广大民众,也积极地参加了抗击日军的战斗。1987年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摘编自牛海鹏《我国各个历史时期长城的作用和意义》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观点,并用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观点,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4-04-0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暑假,小明同学来到敦煌莫高窟旅游,在欣赏完众多美轮美奂的壁画和佛像之后,发现了矗立在景区里保存完好的王道士塔,他不禁产生了疑惑:按照道家戒律,道士逝后不会建塔,舍利塔是佛家的专利,为何这里竟然有如此气派的为道士修建的佛塔?为此,小明同学开启了探寻之旅。

(一)了解王道士的发现和当地官员的态度

材料一   王圆箓(1850–1931)祖籍湖北麻城,出生陕西农村。青年从军为清军河西兵勇,退伍后当了道士,1897年左右来到莫高窟。当时的宝窟无人管护,一片残破,他以修窟补佛的名义,每天扫窟或是外出化缘,公然以“莫高窟主持”的身份自居。后雇人清理洞窟中的积沙,仅第16窟就花费了近两年时间。1900年6月22日,王道士在清理第16窟流沙时发现了轰动世界的藏经洞。

材料二   在藏经洞发现后长达七年的时间里,王道士多次逐级上报,求助官方予以重视,也为他们送去了珍贵的经卷,小到敦煌县令大到甘肃省学台等官员多有得到,文人老爷们只是把玩欣赏,没有任何保护的建议和举措。

1.结合所学,为什么当时当地的官员对于藏经洞的发现如此漠视?

(二)梳理被外国探险家盗取的文物以及敦煌学的产生

材料三   1907年,匈牙利籍英国人斯坦因最先来到敦煌,利用买通和欺骗的手段(把自己标榜成唐玄奘的信奉者)从王道士手中盗走写本8082卷,木版印刷20卷。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盗走古书、佛教经文、民间文学等汉藏文精华写本6000余卷。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小川一郎盗走文书约600卷。1914年,斯坦因再次盗走写本600多卷,两次共掠走文书一万多件。1914年至1915年间,俄国人奥登堡也盗走文物2000件以上。1924年,在藏经洞已经空空如也的情况下,美国人华尔纳盗剥了大面积的敦煌壁画,并掠走唐代彩塑。

材料四   据统计,藏经洞出土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多达五万余件,年代涵盖公元4-11世纪。敦煌遗书的发现,推动了与中世纪中亚、中国有关的历史学、语言学、考古学、民族学、文学、艺术、书志学、历史地理学和科技史等的研究,并成为一门为世界学者所关注的学问——敦煌学。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五   斯坦因将藏经洞的珍宝公诸于世界,全世界为之发疯时,清廷才认识到敦煌文物的价值,1910年清廷下令将藏经洞剩余的经卷运至北京保存,但是沿途大部分官员只是想方设法将其据为己有,运送途中几乎每到一处都丢失一批,以至于当代中国学者研究敦煌学时,必须要到国外相关的文化机构实地学习或者购买微缩胶卷回来进行研究。

2.根据以上材料,敦煌学的形成与王道士的发现有什么关系?

(三)审视世人对王道士的评价

材料六   当代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1992年出版的《文化苦旅》一书在开篇《道士塔》一文中,把王道士定为“敦煌石窟的罪人”、民族悲剧中“错步向前的小丑”。

材料七   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美丽的敦煌》一书中,专文介绍了王圆箓其人其事,认为他“苦守莫高窟30多年,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本不属于他的圣地”,“但愿我们正视那段历史”。

3.作为文化学者的余秋雨和甘肃人民出版社对于王道士的评价为何如此截然相反?

(四)汇总

4.综合上述所有图片和文字材料,你认为王道士究竟是千古罪人还是守护功臣?
2024-04-0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