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长城万里

长城,横亘万里,纵贯古今。最初作为军事防御工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涵不断丰富。

材料一:战国形势图



(1)战国时期,诸侯国根据各自需要修筑长城。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三选)
A.王室衰微,诸侯自决权膨胀B.铁器使用,社会生产力发展
C.经济发展,工商业联系加强D.争战频繁,各国需加强防御

材料二: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避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滦,至辽东,延袤万里。

——《史记·蒙恬列传》


(2)从材料二看,秦朝长城在修筑背景、目的、形制上与战国时期相比有何变化?

材料三边防总兵蔡元报告说古北口长城倒塌了许多,请求进行修补。康熙帝认为“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选编自《清圣祖实录》卷一五一


(3)康熙帝对修补长城一事持何种态度?请概括其理由。

材料四


梁中铭《只有血和肉做成的万里长城才能使敌人不能摧毁!》1933年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田汉《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


……

大家拼命打回去,哪怕敌人逞豪强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

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

——潘子农 “七七事变”后创作于上海

(4)从材料四看,长城被赋予怎样的时代内涵?简要说明原因。

材料五:1961年3月,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5)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被加以保护,有着怎样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2023-12-25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北京故宫是一座保存完整、辉煌壮丽的古建筑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故宫是体现中国古代儒家礼制的最佳样本。在总体布局上最接近《周礼·考工记》中“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王城规划思想。天子居中而立,象征四方一统,天下归心。历代帝王“以孝治天下”,尊祖孝亲的观念体现在修建太庙、奉先殿等祭奉先人之堂庙。宫殿的布局礼序,通过建筑群的组合,形成有中心、有拱卫、有主有从、左辅右弼的空间系列,以体现天子至尊。紫禁城中的单体建筑,台基形式、丹陛桥、房顶形式、建筑彩画等,因为用途和使用者的身份不同,也有着不可逾越的等级规制。紫禁城特有的装饰和内部陈设具有展示皇家威仪、气派和区分建筑等级的作用。

——摘编自张加勉《解读故宫:一座宫殿的历史和建筑》

材料二:故宫文化延续近500年,既有对更为久远的中国封建社会皇家文化的传承,又有其新的发展特点,虽然其间有变异,但相对来说有着稳定性,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的主流文化,同时更带有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特征。……一方面,故宫文化是以皇帝、皇宫、皇权为核心的帝王文化、或者说是宫廷文化,国运兴衰、帝王品位以及典章制度的变化,都可从皇家文化的嬗递中探求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来。另一方面,故宫文化是有生命的活的文化。它承袭着传统文化又接续着现代文明,经历了蜕变的故宫,以博物院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故宫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是历史的,也是未来的。

——摘编自郑欣淼:《多维视域中的故宫学——范畴、理念与方法》


(1)据材料一,归纳“故宫是体现中国古代儒家礼制的最佳样本”的相关信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多维度的视角简析故宫文化价值的体现。
2023-12-13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2月27日,2022年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等成功入选。

材料一   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大松山考古出土的文物极其丰富,从2192座墓葬中出土各类文物4000余件(套)。这些出土物几乎涵盖了黔中地区1400年的生活、商贸、信仰到丧葬等方方面面,集中展现出这一时期贵州生产、生活的社会变迁与历史的进步。在此之前,历史学界认为贵州有一段模糊的“中世纪”,秦汉以后的文献,记载或从侧面记载贵州高原的文献,主要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以及晋人常琼编写的《华阳国志·南中志》,而之后关于贵州的记述,多为只言片语,极为简略,甚至语焉不详。如今能见到的最早一部记载贵州历史的志书是《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而那已经是15世纪中叶了。随着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展开,贵州古代的历史面貌一定会走出“模糊”,变得越来越清晰。

——摘编自范同寿《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证明通道贵州的存在》

材料二   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是大运河通济梁开封段的重要文化遗产。汴河是流经开封的一条古老水系,古称派水。战国时期魏忠王利用派水开凿鸿沟,水行大梁。汉晋南北朝时期,改派为汴,汴河由此而来。隋大业元年开凿大运河,利用汴河改建通济渠,连通黄河淮河水系。《宋史·志·卷四十六》记载北宋时期都城开封“唯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汴河成为保障东京城物资供应的重要通道,堪称京师生命线。州桥是跨越汴河的一座重要桥梁,始建于唐建中年间,初以汴州桥命名,俗称州桥。其建筑也最为精美华丽气势宏大,《东京梦华录》记载“其柱皆青石为之……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锵海马水兽飞云之状”。州桥明月是闻名遐迩的汴京八景之一。汴京州桥不仅是运河与御街中轴线上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东京城最繁华最具烟火气的商业中心,甚至演变成为北宋东京城的文化标识。明初洪武年间重修后的州桥,桥高水深。此后一百余年,由于运河淤塞,州桥亦渐荒废。明末崇祯十五年,州桥与开封城一同被洪水淤埋于地下。

——摘编自中国文物报《2022十大考古新发现推介: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的史料类型,并说明其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汴河发展历史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你对考古新发现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罗马帝国初期,诸多执政者都建立了自己的庄园。在众多著名的庄国中,只有皇帝哈德良(117-138年在位)的庄国还残留着较多的遗迹,它是罗马帝国的繁荣与生活品味在建筑园林上的果中表现。相传,大约公元124年,皇帝本人参与了山庄的规划。从遗址上看,庄园内除了有宏伟的宫殿群之外,还有图书馆、画廊、艺术宫、剧场、庙宇、浴室、竞技场、游泳池及其他附属建筑。这些建筑布向随意,因山就势,变化丰富,分散在山庄各处,没有明确的轴线。整个山庄以溪、河、湖、池及喷泉等水体统一全园,夏季还有水帘从餐厅上方悬垂而下。国内还有一座建在小岛中的水中剧场(如下图所示)。

   

——摘编自朱建宁、赵晶《西方园林史》

材料二

   

(即陕西占11%,河南占11%,山东占8%,浙江占8%,其他省份占62%)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各省数量统计(不含立项)

2010年至2021年,国家共公布了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不含立项)第一批主要集中在河南、陕西、四川和北京,第二批分布范围包括新疆、黑龙江和广西,第三批新增河北、宁夏、福建、安徽等地项目。据统计,(截至2021年)36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有11处为世界文化遗产,5处为5A(级)景区。在遗址公园的建设、运营与管理中,由于地理区位的差异性,考古遗址公园的数量、定位、利用策略、展示目标与方式等都有所不同。

——摘编自彭婷《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统计与分布特征》

(1)根据材料一,以哈德良庄园为例,概括罗马帝国前期园林建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家开展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总结考古遗址发掘与保护的历史经验。
2023-09-07更新 | 143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部分重点高中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亚明(1924—2002年),安徽合肥人。15岁参加新四军,在部队从事战时宣传工作,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在负责筹建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美术馆过程中,团结了江苏省内吕凤子、陈之佛、傅抱石等一大批精英,组织起一支浩浩荡荡的美术家队伍。其门下学生有卢星堂、孙君良、秦剑铭、华士清等。亚明与傅抱石率领“江苏国画工作团”,跨越二万三千里河山进行写生,这批作品以“山河新貌”为题。在北京展出,取得空前成功,也让世人认识了江苏新国画。“新金陵画派”因之而生。在创作技巧上,亚明总结提出“游(游历)、受(感受)、勾(速写)、写(以书入画的绘制)”写生四字诀、“看、摹、临、写”学习四字诀。他认为“新中国的绘画必须扎根于自己的民族土壤,必须研究东西绘画规律,从根本上去寻求创作道路。”出版有《访苏画辑》《亚明画集》《三湘四水集》等。

——摘编自沈启鹏《亚明艺术精神的当代意义》等


(1)根据材料,概括亚明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亚明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
2023-09-0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全国卷高考历史押题卷(八)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建筑是在商周已初步形成的某些重要艺术特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秦汉的统一促进了中原与吴楚建筑文化的交流,建筑规模更为宏大,组合更为多样。秦汉建筑类型以都城、宫殿、祭祀建筑(礼制建筑)和陵墓为主,到汉末,又出现了佛教建筑。都城规划由西周的规矩对称,经春秋战国向自由格局转变,又逐渐回归于规整,到汉末以曹操的邺城为标志,已完成了这一过程。宫殿官苑,规模巨大。祭祀建筑是汉代的重要建筑类型,其主体仍为春秋战国以来盛行的高台建筑,呈团块状,取十字轴线对称组合,尺度巨大,形象突出,追求象征含义。

——摘编自朱丹、朱小平《中国建筑艺术简史》

材料二   古罗马建筑,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神庙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罗马最古老的建筑均属于宗教建筑。供奉朱庇特、朱诺和密涅瓦的神庙就建在奥林匹亚山上。它继承了罗马人祖先——埃特鲁斯坎人的建筑和装饰传统。同时开始借鉴希腊人的建筑风格。最能展现帝国风采的莫过于罗马的神殿和议会大厅。罗马帝国作为当时已知西方世界的统治者,为了彰显其帝国的威武和庄严,在罗马城修建大量的神殿,其规模和豪华程度都是同时代其他地区的建筑无法比拟的。为了凸显帝国的物产丰盈,统治者大量征集各地的建筑材料,来修建神庙,以体现统治者对神的敬仰。神庙大多是轴对称建筑,依照主轴中心线修建,两边对称,给人以不可侵犯的感觉。

——摘编自特奥多尔·蒙森《罗马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先秦到汉末中国建筑的发展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罗马建筑的特点并分析罗马在建筑领域成就斐然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一国建筑特色的因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们很早就形成了收藏并欣赏前人遗物的思想。或出于对先人成就的崇拜,或出于强烈的宗教热情。

18世纪下半叶,欧洲人考古的兴趣逐渐由挖宝转到了对历史和文化的研究,包括对建筑遗址的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文物所具有的科学价值。

法国大革命之后,人们开始把祖先留下的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公共财物尤其是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视作文化遗产。雨果在《向文物的破坏者宣战》中强烈呼吁国家将历史建筑等视为公共利益的一部分,并立法保护。1830年,法国任命了第一位历史建筑监察官,1837年成立全国性历史文物委员会,1840年开始对历史建筑进行登录与保护。此后,英、德、意等国都通过了相关法律并公布了国家古迹。

1972年通过的《世界遗产公约》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文化遗产”的概念。对缔约国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作了清晰地界定,要求每个缔约国都应该竭尽全力、最大限度地保护好本国的文化遗产,必要时可以利用所能获得的国际援助和合作,特别是财政、艺术、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援助和合作。

——摘编自王新文等《回到原点的追问:试论人类文化遗产保护思想的发展演变》


(1)根据材料,概括世界近现代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化遗产保护变化的原因。
2023-06-13更新 | 141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五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明代长城

材料一明代长城工程极为浩繁。以北京西北的八达岭一段为例:墙身用整齐的条石特制的大型城砖砌成,平均高6.6米,墙基平均宽6.5米,顶宽约5.5米。墙身南侧,每隔70-100米就有门洞,循石梯可通墙顶。墙顶使用三四层巨砖铺砌,宽4.5米,可容五马并骑。墙上还有砖砌的女墙和垛口,用以瞭望和射击。城墙上每隔不远,筑有巡逻放哨的墙台或敌楼。


   
               明代修筑长城的过程

长城大多是依循山岭、河谷,或遮阻荒漠而行,为了发挥防御作用,必须随地势起伏选择险要之处修筑。在特别险要之处,还建筑关塞,修成双重或多重的城墙,层层设防。在长城两侧的制高点,每隔一定距离兴建烽火台,发现敌情就点燃烽火(白昼燃烟,夜间举火),传递紧急的军事情报。

——摘编自陈正祥《中国历史文化地理》

材料二关于修筑长城的建筑材料,在没有大量用砖以前,主要是土、石和木料、瓦件等。明朝的长城在许多重要的地段采用了砖石垒砌城墙,所用的建筑材料更多。除了土、石、木料之外,还需用大量的砖和石灰。这些建筑材料都采用就地取材的办法。

运输是修筑长城施工中的重要问题。除了人力的运送之外,当时已经利用了简单的机具,如手推小车。在运送上千斤的大石上山时还采用了滚木和撬棍,并且在山上安置绞盘把巨大的石块绞上山脊去。在跨过深沟峡谷运送砖瓦和石灰时,还采用了“飞筐走索”的办法。

——摘编自罗哲文《长城》

材料三九镇的驻地和管辖军堡数量统计表

镇名总兵驻地前线军堡及
重要关口数量
资料来源
辽东镇辽宁辽阳市(后驻北镇)军堡150余个,关城11座刘谦著《明辽东镇长城及防御考》

蓟镇
河北唐山市迁西县三屯营军堡及关堡共270个左右,关口约126个华夏子著《明长城考实》、《四镇三关志》
宣府镇河北宣化市军堡60多个,关口约12个华夏子著《明长城考实》
大同镇山西大同市
军堡共约60个,关口约44个
华夏子著《明长城考实》
山西镇(又称太原镇)山西偏关县
延绥镇(又称榆林镇)陕西榆林市军堡36个,关口约24个
艾冲著《明代陕西四镇长城》
宁夏镇宁夏银川市军堡38个,关口约13个
固原镇宁夏固原县军堡35个,关口约10个
甘肃镇甘肃张掖市军堡72个,关口约15个

总计

九镇
军堡共约730余个,关口共约240个左右

根据上述材料,列举至少三个对明长城进行研究的角度,并选择两个进行阐述。
2023-05-29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邮票的中外联合发行

联合发行邮票是中外两国同时发行相同题材、甚至相同图案的邮票,其中历史元素往往是联合发行邮票的主要选题。以下是中外联合发行的部分邮票。



(1)以上五组邮票中涉及到五个中国以外的古代文明成果。将这些文明成果所属的序号与下列示意图中的位置相匹配。

(2)为纪念中国与墨西哥签署建交公报50周年,2022年2月,两国联合发行了套票(5)。根据所学知识,简述两国建交的时代背景。
2023-05-09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福建省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部分)   

世界文化遗产地入选时间入选理由
南平武夷山
1999
这是一处被保存了两千多年和拥有一系列考古遗址、遗迹的文化圣地,它的船棺、古崖居遗构和西汉闽越王城遗址真实地再现了业已消逝的古代文明:它拥有被称为“世界桥梁建筑活化石”的馀庆桥。它的茶文化与儒释道完美融合,朱子理学文化在这里通过文献资料、摩崖石刻、书院遗址等,得到了完整地阐释,影响深入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并远及东亚、东南亚乃至欧美。
福建土楼2008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生土夯筑的建筑艺术成就,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普遍而杰出的价值”。它全面展现了东方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特征。它或依山就势、或沿循溪流,风格古朴,形式优美,尺度适当,功能齐全实用,真实地再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活。
厦门鼓浪屿2017这是具有突出文化多样性和现代生活品质的国际社区。它完整地反映了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百年间,闽南传统风格、殖民地外廊式、西方古典复兴式、现代主义等建筑风格的交流、互鉴、融合。它真实地突出了延续至今的住区功能和性质、保存完好的城市空间格局与道路体系等。

——根据福建省文物局《福建文化遗产简介》整理


从如表中任选一处,归纳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所体现的普遍价值,并说明其入选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