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在论述古代中国的“国体”时,把它划分为三个时代:(一)部落时代,(二)封建时代,(三)郡县时代。按他的说法,下列时期属于“封建时代”的
A.尧舜时代B.秦汉时代C.商周时代D.隋唐时代
2020-12-11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2 . 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B.西汉C.宋代D.秦朝
2020-11-16更新 | 165次组卷 | 63卷引用: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里主要强调(  )
A.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
C.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D.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
2020-10-16更新 | 171次组卷 | 40卷引用: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1.先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礼乐制的共同本质是
A.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都体现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C.都规定了地方服从中央D.都属于西周社会的上层建筑,维护周朝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战国晚期,托名周公的著作《周礼》,提出了在中央政府管辖下各种政务部门各司其职的理想化制度;托名大禹的著作《禹贡》和托名周公的著作《职方》,创立了由中央政府统一划分九州的地理学说。这些著作的成书表明当时
A.西周制度备受推崇B.中央集权制度逐渐被认同
C.儒家为君主制辩护D.百家争鸣的局面归于沉寂
6 . 西周初年在周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和各诸侯国都有明确的国、野之分。王或诸侯所居都城及其近郊称为国,居住在国中的同族成员是国人;郊外称为野,居住在野的被征服地区的原住民则是野人。国野之分表明西周
A.中央集权式的制度构造B.基于血缘的管理架构
C.权力继承方式的多样性D.宗法观念的逐渐淡化
2020-07-25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史记》记载,战国时期,秦国“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表明当时秦国
A.宗族嫡庶差别不复存在B.君主权力不断得到强化
C.传统贵族政治受到冲击D.宗法认同观念逐渐消失
8 . 西周时,据卫盉、卫鼎的铭文记载,共王三年,裘卫用价值八十朋的一块玉璋,租得矩伯的十田。共王五年,裘卫用自己的五田与邦君厉的四田相交换。这反映了西周
A.分封制焕发新的生机B.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分化
C.土地私有制基本确立D.宗法秩序进行了较大调整
9 .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由此可知,分封制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周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020-09-24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西周为巩固统治,实行了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宗法制度的核心是
A.王位世袭B.礼乐制度C.内外服制度D.嫡长子继承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