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48 道试题
1 . 以下各项中,体现了加强最高统治者权力的是
①西周“诸侯有王,王有巡守。”“巡狩者,巡所守也。”
②《左传》语:“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欲也,天必从之”
③谏议大夫褚遂良奏称:“大唐制令,宪章古昔,商贾之人,亦不居官位。”
④“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A.①④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21-08-11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15届高三第五次模试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

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
3 . 下表是根据历代《地方志》整理而成的《秦朝到元朝地方管理机构演变情况表》。据此可知,从秦朝到元朝
年代省数道、路数州数郡(府、国)数县(侯国)数
秦始皇二十六年36不详
西汉平帝(1—5年)131031578
东汉顺帝(126—144年)131051180
隋大业五年(609年)1901255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15道3281573
宋宣和四年(1122年)26路2881234
元朝12省183路971425
A.统县政区的数量不断增加B.州郡地方行政区的层级稳定
C.监察区都转化成了行政区D.地方层级增加中央集权加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07 年,刘邦率军西进咸阳,包围宛城,南阳太守吕龆投降,刘邦当即封他为殷候,以此解除了西进的后顾之忧。这是刘邦分封王侯的开始。此后刘邦又公开宣布“诸将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明确地将分封王侯当作投诫归降的赏格。还定三秦后,刘邦有意迎合甚嚣尘上的复国思潮,扶植了一批原六国旧贵族后裔,以笼络人心,集中力量共同对付项羽。刘邦在西汉政权建立之初,对异娃诸王分别采取了镇压.分封、徒封的策略,有效地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为西汉初年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汤其领《刘邦汉初分封王侯探析》

材料二   明朝建国初期,朱元璋认为宋、 元以来未实行分封,结果造成君弱臣强。因此,要避免朝廷孤立,须依靠宗亲力量,将功臣宿将的权力集于皇帝和皇室子弟手中。通过培植宗室势力,来巩固朱明王朝的一统天下。明太祖于1370年定封建诸王之制。明代分封,采取“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实际上诸王位尊权重。诸王皆据守战略要地,拥有节制诸将、直接调遣军队的权力。建文帝即位后着手削藩。燕王朱棣则以“清君侧”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变”。经过激战,朱棣夺得皇位。

——摘编 自杨欣《明代分封诸王述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邦与朱元璋实行分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邦与朱元璋实行分封的历史启示。
2021-07-3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一中学2021届高三3月调研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西汉汉武帝拔用文学之士,加侍中、给事中、常传等名街随侍左右,分大臣议政之权,以尚书掌机要,成为后世尚书省的发端。
东汉东汉设尚书台(省),长宫称尚书令,品位低微,仍属内廷官署。“虽置三公,事归台阁”,日常行政重心由公府向台省转移。
曹魏、两晋三公系名义宰松。尚书省职无不总,转化为外朝宰相机构。皇帝身边新的秘书咨询机构中书省、门下省发展起来。
隋朝隋代尚书令事无不统,即不预机事,亦称政本之地。三省的轴心在尚书都省,门下、内史省的长官只能作为参掌朝政的辅助。
唐朝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作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据材料指出尚书省的发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变化作出合理解释。
6 . 下表为唐、宋、明、清四朝皇帝与大臣关系变化情况简表,它从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朝代皇帝与大臣的关系
三省体制下,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序中。
皇帝指令须中书、门下、枢密院以联合公布的方式颁行,宫内直接发出的指示被认为是“灭裂纲纪”。
永乐初年,选翰林院讲读、编撰等入阁,参与机务,称内阁,无官属。
军机处一切由大臣、章京办理,皇帝有旨得随时承办,而且必须当日事当日毕。
A.中央集权日益强化B.宰相、大臣逐渐私窃皇权
C.君主专制不断加强D.政治决策的方式渐趋僵化
7 . 廷议又称集议,是中国古代朝廷议事制度。秦朝是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唐代设政事堂议事,程序规范,秩序井然;宋代设置了廷议的固定场所……设有掌管廷议的监议御史。廷议形式的变化反映了
A.决策失误逐渐减少B.中央行政效率的提高
C.宦官专权现象严重D.君主权力的不断强化
8 . 东晋时期,门阀世族政治上有实权,而且还掌握兵权,如王、谢、庾、桓四大家族都掌握政权和兵权。南朝刘宋及以后,门阀世族在政治上、社会上、经济上都还有地位,但已没有兵权。这一变化反映了
A.皇权趋于加强的趋势B.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C.士族安于现状的心态D.门阀世族实力的增强
9 . 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第三次是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第四次是朱元璋封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这种现象说明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B.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
C.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D.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太祖分封意在“法古建邦”,“分茅胙土,以藩屏国家”。诸王不领土地,人口,但领有军队。一般诸王领有二三卫,大者拥军二三万,小者近万。



结合材料及地图,对明朝初年的分封进行简要评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