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15世纪开始,王权在与教会、贵族和市民的斗争中,逐渐形成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新君主国"把教会变成听命于王权的组织,削弱大贵族权力,建立常备军,有力保障了对内统治和对外扩张。这表明"新君主国"
A.结束了欧洲的封建割据状态B.成为政教合一的民族国家
C.厉行专制统治阻碍历史进步D.客观上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2022-01-14更新 | 916次组卷 | 10卷引用:专题13中古时期的世界【好题帮】-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新教材新高考专用)
2 . 12世纪罗马法渗透到了欧洲许多学校,例如1170年前后桑斯大教堂附近的学校里,罗马法与教会法一并被教授。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国家的形成B.人文主义的复兴
C.教会统治的需要D.工商业经济发展
2022-01-13更新 | 696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世界史1-3世界古代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和经济与社会生活
3 . 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法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罗马法成了国王反对罗马教皇以及教皇支配的教会的有力武器。这反映出罗马法的一项重要特征是
A.维护罗马帝国的国家利益B.强调君主的权力至高无上
C.倡导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D.保护私有财产的法治精神
4 . 11世纪末,牛津大学形成。下图为牛津大学校徽,校徽由三顶王冠和一本展开的书组成。书上用拉丁文写着《圣经》的一句话“主照亮我”。据此可以推断
A.国王兼任中世纪大学校长B.中世纪大学只讲授宗教神学
C.世俗文化的发展受到阻碍D.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
2021-12-25更新 | 516次组卷 | 20卷引用: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202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重难点突破(选择性必修三)
5 . 1337年,爱德华三世发动英法“百年战争”,为此,他经常召集骑士和市民代表参加议会,讨论税收问题。1344年,下议院承认“国王和贵族是为了英国人民的安全才冒着生命危险去作战的”,国王进行的战争是为了国家以及国王、教士和国内所有其他人的荣誉、安乐、和平。据统计,1294~1453年,英王获得动产税和关税累计达1100万英镑。据此可知,英法“百年战争”
A.强化了英王的专制权威B.增强了英国臣民的民族意识
C.促成了英国的议会制度D.推动了英国君主立宪制发展
2021-12-23更新 | 455次组卷 | 7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
7 . 德皇亨利四世在与教皇的权力斗争中失败,被教皇开除教籍,1077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亲往教皇居地卡诺莎堡请罪,史称“卡诺莎之辱”;1308~1378年,在法王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教廷迁往法国阿维农城,连续7任教皇成为法王的“御用工具”,史称“阿维农之囚”。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理性主义的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宗教改革的推动D.王权力量日益增强
8 . “T-0”地图作为中世纪欧洲最常见的一种地图范式,表达了中世纪人们对世界的理解。下图是由德国牧师于1581年基于“T-O”地图神学的精神内核的抽象世界地图,以耶路撒冷为世界中心,将亚非欧三洲分别置于三个方向围绕耶路撒冷。这反映了
A.基督教神学对日常生活的影响B.地图成为教会思想控制的工具
C.欧洲制图学有神权统治的烙印D.基都教会垄断历史地理学研究
9 . 1077年,罗马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在任命主教等问题上矛盾尖锐,教皇宣布废黜亨利四世,革除其教籍,并煽动诸侯反抗亨利四世。亨利四世被迫冒着严寒长途跋涉到意大利卡诺莎城堡,极尽卑微悔过,受尽侮辱后才获教皇赦免,史称“卡诺莎之辱”。这一事件的实质是
A.罗马教皇权力取代世俗权力B.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长期并存
C.神权统治阻碍民族国家发展D.封建诸侯是神权政治的支柱
2021-10-13更新 | 1686次组卷 | 52卷引用:2020年新高考政策解读与配套资源-新高考模拟试卷03(天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