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朝以来,在中国社会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这与西方中世纪政治分裂、王权势微的状况截然不同。中央集权的核心是君主专制。秦汉以后,主权集中成为中国政治的一大趋势。到清代,主权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君主独裁成为清朝的“祖制”、“家法”,神圣不可侵犯,即所谓“天下大事,皆朕一人独任”。

——摘编自高翔《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

材料二   中世纪早期,君主实际上只能在自己直辖的领地行使主权,同时还受到教会的制约,而教皇既统驭世俗领袖,又管辖着教会的僧侣、“君权神授”和“政教合一”论是世俗国王必须服从教会和教皇的确凿的理论依据。进入中世纪后期,王权在与教权的合作与斗争的制度化进程中走向强大,而教权则日渐没落。从12世纪起,西欧城市发展迅速,商品经济繁荣。王权最终能取得胜利要归因于在王权与教皇的斗争中,西欧各国的民族意识开始了最初的萌动。12、13世纪开始的西欧王权的加强,以及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形成运动,到15、16世纪大体完成。这一漫长过程的结束,终结了教会在中古盛期所确立的“万流归宗”的地位,王权的加强、民族国家的胜利必然意味着教皇势力的衰落。

——摘编自蒋承勇《西方文学“人”的母题研究》《欧洲中世纪的双剑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明朝、清朝时期加强“王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中世纪王权地位变化的趋势,并指出变化原因。
2023-09-01更新 | 24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暑期验收考试历史试题
2 . 847年,西法兰克王国颁布《麦尔森法令》,其中规定,“每个自由人必须按照他的意愿从我们或我们的忠臣中,选择一个领主,……如无正当理由,任何人都不得离开他的领主,……我们要把权利赐给我们的忠臣们。”这一规定(     
A.强化了国家的统一B.推动了专制王权发展
C.阻碍了封君封臣制D.适应了封建化的趋势
2024-03-1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调查,1086年英国境内全国地租总收入为73000英镑,其中约有1/2归属于170家诺曼底贵族。王室占有全国土地的1/7,国王的直接封臣(总佃户)有1400人,其中180人是真正的大封建主,他们占有的土地占全国土地的50%,大封建主下属的封臣有7900人。这可用于说明英国(     
A.庄园制度已出现瓦解的趋势B.王权有实现集权的物质基础
C.各级封臣财产由国王所支配D.借助契约维系封君封臣关系
4 . 为加强王权,英国亨利二世(1133--1189)推行“盾牌钱制度”,规定骑士不再服军役,而代之以缴纳“盾牌钱”。国王开始用货币雇佣军队,部分骑士也摆脱了封建军役束缚。这一制度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里造就了一批不再练武打仗、专心经营农牧业的“乡绅”。这一变化(     
A.降低了英国军队战斗力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巩固了英国封君封臣制D.反映了君主权力的加强
2024-02-2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强基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世纪的英国因宗教文化制约,社会上层及官方主要使用法语和拉丁语。1362年,爱德华三世在召开议会时第一次用英语致开幕词,由于下议院的请求,他还颁布法令,规定法庭审讯必须使用英语;1385年,英语成为学校中的正式语言。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英国
A.民族主义意识开始觉醒B.君主立宪制度开始逐步确立
C.对宗教的信仰开始动摇D.冲击了法国的欧洲霸主地位
6 . 中世纪的基督教在欧洲地位举足轻重,基督教会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但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基督教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基督教在西欧民族主权国家建立之后与世俗政治相结合。这种变化
A.大大降低宗教在西欧社会中的影响B.增强民族主权国家的政治权威
C.很大程度削弱人们的宗教信仰D.促进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
2021-09-23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1303年法王腓力四世派人拘捕了教皇,并对其凌辱殴打,导致教皇死亡。教皇地位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中古西欧时期
A.经济结构发生变化B.政治结构的变化
C.庄园经济完全解体D.社会的动荡不安
9 . 英国中世纪有一条政治原则,即“国王不能犯错误”。这使得历代君主都可以恣意妄为而不致因“犯错误”而被追究责任。后来的法案对这一原则有了新的解释:“国王的错误应由签署该项决定的大臣负责”。这一变化
A.使王权受到了间接限制
B.让国王可以继续胡作非为
C.使大臣成为国王犯错的替罪羊
D.保证了国王由能犯错误到不能犯错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