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据《清史稿》载,康熙二十二年至六十一年,共举行大计十四次,考课出卓异官员580名,罢斥、降调官员5137名。据此可知,康熙朝的考课制度(     
A.促进国家吏治的改善B.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
C.保证政治局面的稳定D.是科举制度发展的产物
2 . 据档案统计,光绪年间具有捐纳经历的官员占总数的59.45%。捐纳人员更具有经济头脑,更容易接受西方的近代理念和价值观。洋务派官僚选用优秀的捐员举办洋务新政,取得了可观的成效。据此可知,清末捐纳制度(     
A.解决了清政府严重的财政危机B.导致了晚清科举制的废除
C.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现代化D.是一种新创立的选官制度
3 . 明太祖在开科举的同时,又通过荐举途径选官,时称“三途并用”,以学校、荐举为盛,相比之下科举地位并不重要。因实行荐举,“以故山林岩穴,草茅穷居,无不获自达于上,由布衣而登大僚者不可胜数"。由此可知,三途用人(     
A.举荐是主要的选官方式B.解决了吏治腐败的现象
C.实现了阶层的自由流动D.有利于政府选官多元化
2023-01-22更新 | 191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库车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清朝对官吏考核承袭明制并稍有改进。每三年考课一次,考课措施称“四格八法”,“八法”中凡犯有一法者即遭淘汰。若犯“八法”中的“贪”条,贪银十两即处以死刑。各级考核建立在德绩结合之上,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德是考核指导原则,绩是考核具体内容。清朝的这一做法
A.意在培养官员对现政权的忠诚感B.目的是树立良好清明的社会风气
C.保证了国家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D.建立了一支清廉高效的官僚队伍
2021-09-15更新 | 922次组卷 | 30卷引用:新疆库车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