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朝觐之礼起自西周,以体现诸侯对天子的臣属之义。唐、宋、元等朝也有朝觐之礼,至明则形成了完备的朝觐考察制度。明朝政府规定,全国地方官基本上都要入京朝觐考核,每三年一次,集中在十二月末进行。先由布政司、按察司官员进行初考,再与巡抚、巡按共同造册,最后由后者上报吏部、都察院进行正式考核。治农桑、兴学校、倡廉洁、上报民情都是考核不可缺少的项目,同时要求朝觐官员入京后不得请求势要,饮食一律从简,否则以不谨论罪。朝觐考核完毕,要对地方官进行奖惩。每次朝觐考察,都要淘汰一定数量的不职和老疾官员,少则数百人,多则数千人。明后期,朝政腐败,朝觐考察制度日渐成为官吏以权谋私的工具,考察失实,弊端丛生。

——摘编自柳海松《论明代的朝觐制度》等


(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朝觐考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朝觐考察制度的作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蒙古人最初没有俸禄的观念,蒙古本部的官吏也没有俸禄,怯薛及千户、百户长官靠不断从战争中掠夺大量财物和人口,从而为生活提供保障。元世祖忽必烈即位,着手建立俸禄制度。 “以国朝之成法”为基础,“援唐宋之故典, 参辽金之遗制 ”,“缘饰以文, 附会汉法”。《元史·食货志》载:“禄秩之制,凡朝廷官,中统元年定之。六部官,二年定之。随路州县官,是年十月定之。”官员的俸钱主要使用中统钞支付。但中统钞贬值,物价上涨,政府小吏俸禄微薄,生活艰难。至元二十年,中书省奉旨增加吏员俸禄,上涨百分之五十。元成宗时期,为应对物价持续上涨,开始给官吏增加俸米。此后,中央和地方官员都增添了俸米一项,官吏俸米上升到俸禄收入的百分之三十七左右。纸钞的不断贬值使众多官吏生活艰难,元朝政府又出现多次停俸,中下级官吏俸禄遭“擅自克减”,这助长了官吏们利用各种手段从事贪污、敲诈等非法活动。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俸禄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代俸禄制度的影响。
2021-12-02更新 | 2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1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明代史籍中,“驾帖”是一个经常出现的词汇。如下列五条史料

①当景皇帝病笃之时,已出驾帖取楚世子继统。王长史劝世子无行而止。取藩王入嗣,极大之事,岂有内阁、兵部不与闻乎?

②成化年间,南直隶巡抚王恕上疏:“近见内官监太监王敬赍(怀着之意)来驾帖,止开前往苏常采药饵、买书籍,别无行拘大户,索要银两缘由。岂其王敬动以朝廷为名,需索银两,无有纪极,东南骚然,民不堪命。”

③孙需,字孚吉,德兴县人,成化壬辰登进士…弘治癸亥,驾帖下河南,取牡丹三千。上疏:耳目之玩,不可劳。

④正德六年二月乙酉,四川巡按御史俞缁言:蜀盗充斥,军兴费用不赀,民苦科征。近奉驾帖,采办禽鸟、大木、蜜煎、川扇之类,宜悉停免,以纤民力。礼部请从缁言,乃免之。

⑤万历三十年,江西巡按吴达可上疏弹劾矿税内监潘相胡作非为,擅改祖宗成法,“国家政务,无一不相制辖。虽御前驾帖,亦赴该科挂号,岂独相之差遣,不许各衙门预闻”?

——据张金奎《明代的驾帖与精微批》


(1)根据材料,概括“驾贴"持有者的身份及其执行的任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驾贴”做个词条。(要求:须包含释义,产生背景、影响。)
2022-05-16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择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的设置,将之置于与行政机构并列的位置。在历史演进中,监察机构的体系越来越严密,相对于行政机构的独立性也越来越强。历代政府重视监察法规建设,坚持依法监察,监察法规逐步完善。监察机构职权涉及察德、察政、察能。同时,为防止地方分离,整肃吏治,历代统治者都重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监察以常驻为主要形式,并辅以不定期的或定期的巡按制。此外,监察御史作为风纪之官,品秩虽低,权势却十分显赫,甚至享有“便宜从事”和“风闻奏事”的特权。但是,监察机关的独立是相对的,其监察功能的发挥受到皇权的极大制约。

——摘编自林志强、张旭日《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特征研究》

材料二   监察官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比较特殊的官职,其产生、职权伴随着平民和贵族的长期斗争。随着共和国历史的发展,监察官基于实践的需要,其权力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人口和财产调查权,到后来的公民道德监督权,再发展到元老遴选权,监察官的地位日益神圣和显赫。由此看出,监察官的权力扩张恰好对其他官员起着很大的制衡作用,从而推动着古罗马共和宪政的平衡与发展。

——摘编自连佳《浅议古罗马共和宪政下监察官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特点形成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