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

材料一中国古代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随时代变化而不断调整。西周“六艺”重视射、御。唐代设立武举,测试骑射、负重等。两宋至明代都延续武举,并设置武学。

就武举而言,两宋“以策(论)为去留,弓马为高下”,“凡武举,始试义、策于秘阁,武艺则试于殿前司,及殿试,则又试骑射及策”。由于统治者重文轻武,宋代士人有能力应进士举者,不屑于应武举。明弘治六年(1493)规定,武举“六岁一行,先策略,后弓马,策不中者不许骑射”。然而明代武职多荫袭,武举只是补充形式。

就武学而论,宋代武学“设教授以文武臣熟知兵事者充任……视看人材、试验弓马,合格者始许入学”。其教学内容除弓马武艺外,尤其重视“习诸家兵法,教授纂次历代用兵成败、前世忠义之节”。明代武学则增加了《论语》《孟子》等作为主要教材。

——据《宋史》《明史》等

材料二“以弧矢定天下”的清王朝,武举渐以骑射、技勇为重。嘉庆年间改策论为默写武经百余字即合格。而武官选任则以行伍出身为正途,武举出身次之。就军事教育而言,清廷不再专设武学,而是在官学设立武学教习教授生员。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先后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湖北武备学堂等新式学堂。其课程主要教授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新式炮台和营垒的构筑方法等工程技术。编练的新军按才学品行优劣、训练勤惰、考核成绩高低决定赏罚,排以上的军官须由军事学堂出身者担任。

——摘编自《中国大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明武举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述从宋明到清代军事人才培养与选任的变化及原因。
2023-06-14更新 | 4098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中学蓉江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选官制度]

材料一:随着空前统一的新王朝出现,高度集中的皇权巩固,需要不断地削弱地方士族势力,选拔新的文化官僚来接替士族手中的权力,充实国家对地方的控制。隋文帝在吏部收归对地方官吏选举权的同时,有意打破维护士族利益的察举制,取消“以族取人”的门户界限,充分发掘和利用察举制中试策考试的公平竞争因素,将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最重要标准,分科选拔和任免治理大一统国家的文官队伍。

——张希清等《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材料二:在建文二年至水乐二十二年9科殿试中,明廷共录取进士1939人,其中南方6直省共1622人,占同期全国进士总数的83.65……这种进士地理分布呈现出南北相差悬殊的局面,不仅严重压抑了落后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脱颖而出,而且不利于明朝加强对全国尤其是边远落后地区的统治,增强边远落后地区对朝廷的向心力。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洪熙元年(1425年)四月,仁宗谕礼部臣曰:“科举之士,须南北兼取。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自今科场取士,以十分论,南士取六分,北士四分。尔等其定设各布政司名数以闻。”

——郭培费《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明代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朝科举取士“南北兼取”的背景及意义。
2023-03-04更新 | 146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传统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周秦至清末绵延数千年。明清时期是我国蒙学发展的鼎峰时期。为了稳固统治,统治者在科举制度的推动下,大力发展蒙学教育。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蒙学的发展进步。明清时期,我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出现萌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使得带有浓烈平民气息的平民读物和描写平民生活的文学作品大量出现,民间私人教学活动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大量儿童蒙学教材的出现,给明清两代的教育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和色彩。

——摘编自刘佳静《浅析明清时期的蒙学教育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蒙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蒙学发展的原因。
2022-11-17更新 | 114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社会初期(即战国及其以前),在官吏的物质待遇方面,一般采用分封的形式,按奴隶主贵族的尊卑等级封予一定的土地和奴隶(或奴仆),以在该领地上的剥削收入供其支配享用。战国时期产生了封建官吏俸禄制度,当时各国的俸禄大多采用实物(主要是粟),其标准和计量单位也不统一,秦朝开始才有了统一的俸禄制度。与秦汉相似,隋唐时期官吏也分品级,唐代百官除正常的俸禄外,还可按月领取俸料,所谓俸料包括厨食料(如薪炭)、衣服料(如绸缎)、办公料(如纸笔)等都属于这一类。

——摘编自柏铮主编《中国古代官制》

材料二   明代官俸制度的最终确定是在洪武二十五年,“令公、侯、伯皆给禄米,论功定数,责成他们各归旧赐田于官”,把核定官俸与文武官员的品、阶、勋相结合,根据官制统一按月发放官俸。官俸折钞始创于明太祖,全面施行则从明成祖开始。与唐宋时期的厚禄相比,明代的俸禄可谓相形见绌,不可同日而语。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总结明亡时深情地说道:“今日贪取之风,所以固胶于人心而不可去者,以俸给之薄而无以赡其家也。”

——摘编自张兆凯、陈长泉《论明代俸禄制度演变的原因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官俸制度产生的原因,并概括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官俸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官俸制度与以往相比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合适的选官制度,是实现国家社会治理的重要前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批功臣在文帝之初尚存百分之四十六,但经过文帝统治的 23 年时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经去世,延续到景帝时只剩下五人,仅占原封侯者 143人的百分之三点五;逮乎武帝时期,便呈现出“元功宿将略尽”的局面。这些功臣的后代,虽说都承袭了前辈的爵位,身居朱紫之列,但由于骄逸腐化,“忘其先祖之艰难,多陷法禁,陨命亡国”,故当武帝后元之年,也已经“靡有孑遗,耗矣”!因此,武帝时改革选官制度,较文帝时更具有紧迫感,同时阻力也大大减少。

——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材料二 如果说常任文官的出现,是为了克服政党分赃造成的政府频繁换班的弊病,这一改革产生于英国政府内部的实践;那么英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公开竞争考试原则,则是借鉴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取士的做法。同时也从英属印度殖民地——东印度公司的行政管理实践中汲取了某些有益的经验。

——周敏凯《比较公务员制度》


(1)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时期实行察举制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影响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因素以及文官制度的特点。
(3)关于科举制度的评价,一直都有两种观点:①近代西方人则把科举称为古代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孙中山也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早最好的制度。”②宋应星在其科学巨著《天工开物》中感慨地写道:“此书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康有为怒斥:“甲午战败割地赔款全是八股考试惹的祸!”请结合所学, 选择一个观点进行论述。
2022-11-14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考课,即对官吏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是中国传统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按唐制,每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四品以下官由吏部考核,三品以上官由皇帝亲自考核。考课标准为四善二十七最法,“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秤,四曰恪勤非懈。“二十七最”是根据各部门职掌之不同,分别提出的不同要求。经过考核,定出上、中、下三等九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考课标准和奖惩办法。

——摘编自张晋藩《考课—中国古代职官管理的重要制度》

材料二   明中叶以来,官僚主义愈演愈烈。隆庆二年张居正给穆宗所上的《陈六事疏》中指出,当时的官场风气是“纪纲不肃,法度不行,上下务为姑息,百事悉纵委徇”。万历年间经由神宗皇帝批准推行“考成法”。其一,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酌量道路远近,轻重缓急,确定完成期限。上述事由、环节分别登记在三个账簿上;其二,六部和都察院分别按照所留帐簿底本,对相关官员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逐月检查。如果未按期完成,则必须如实申报,否则以罪论处。六科根据账簿登记,稽查六部的执行情况,内阁根据帐簿登记,稽查六科,并对隐瞒不报事例进行惩处。明代史学家谈迁评价张居正:“江陵立考成法,以为制治之本。向者因循玩愒,至是始中外淬砺,莫敢有偷心焉。”又曰:“中外凛凛,毋敢以虚数支塞。行之十年,太仓之积,足倍数载。“

——摘编自陈国平《张居正改革中的考成法考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考课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考成法出台的背景及发挥的作用。
7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制度背后有极其丰富的社会内涵。

材料一   明清继承历代弥封糊名、誊录考卷等一系列防弊措施,以及考试组织的逐渐严 密,使科举竞争有了较为平等的保障。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文体,出题取自《四书》《五经》中的成句或一章,形式有严格规定,内容的要求也很苛刻,必须“代圣贤立言”,并以程朱理学为依归,若自由发挥,必遭黜落。当时人认为,八股文使读 书人“笃谨自守,潜移默化,有补于世道人心者甚多”,有助于培养忠义之士,也有人认为八股文“全属空言,毫无实用”。

《明神宗实录》记载,“绩学博一第者,强半寒素之家”,可以与历史学者何炳棣统计,明清时期来自平民家庭的举子共占 42.7%这一结果相互印证。

——摘编自赵伯陶《明清八股取士与文学及士人心态》

材料二   国务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2000年6月)》节选

三、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

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中央和地方党委要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骨干企业领导班子加强管理,

制定具体办法。……

改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方式 实行产权代表委任制和公司经理聘任制。各级政府授权的投资机构及所属企业的产权代表,由政府和投资机构按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任命,经理由董事会聘任。通过组织推荐、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多种方式产生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人选,择优任用。


(1)根据材料和所学,评价明清科举制度。
(2)概括材料中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措施。结合所学,说明以上措施的背景。
2022-02-13更新 | 26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衡水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