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建立之初, 宋太祖就摆出重用文人的姿态,一再强调“宰相须用读书人",地方上命“士人典州",还立下后世戒规“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为适应“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选择,宋朝发展和完善了科举制:取消门第限制,废除由当朝显贵“公荐”举人的惯例,实行由皇帝把关的殿试制;推行锁院制、封弥誊录制;不断扩大科举录取的名额和途径,并多方面提高科举及第后的待遇。最终,宋代各项措施把古代文官政治推向极致,两宋通过科举共取士115427人,平均每年361人,年均取士数约为唐代的5倍。在重文的环境下,文官以天下为已任,议政直言不讳,既牵制宰相,叉约束皇帝,保证了宋朝内政的稳定。

——摘编自郭学信 宋代士大夫文官政治的确此

材料二 18世纪到19 世纪初,英国各部门的行政官吏,多靠私人关系和门第产生,卖官鬻房现象极为普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造,人们反对官更制度腐败的呼声日益强烈,同时,政府也想选拔出有能力的官员来提高效率。1853年底,英国政府提出伏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主张皮除个人随意任用官员的特权,必须经过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来择优录用文官等内容。185年5月, 英国确立了文官制度。

——摘编自马啸原 俩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1980年8月, 邓小平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提出,要健全包括招考制度在内的一系列干部人事制度。这次讲话成为文官考议制度在当代中国重生的前奏。1989年7月, 中央下发了保于国家行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 实行考试办法的通知),要求县以上国家行政机关补.克非领导职务的工作人员要按照德才兼备标准,公开考试,择优录用。1994年6月,人事.部颁布个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标志着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2006年1月1日公务员法》正式实施,这是建国来我国第一部干部人事管理的综合性法律。

——摘编自张生晚清以来中国文官考试制度述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文官政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文官政治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英国文官政治确立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实施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形成了自身的一套理论化、制度化的行事规则和价值倾向,当君主个人意志与官僚机构本身目标形成冲突的时候,官僚机构并不会绝对服从君主意志,官僚制度中君尊臣卑原则的干扰也就被削弱。儒家的“天道”观念、“大一统”观念、纲常教义对于专制官僚统治是缺一不可的,古代官僚集团作为儒家学说的具体推行者,其观念与行为也受儒家思想的左右。在中国古代官僚政治下,民众只有义务,官僚和君主则拥有不受限制的权力。于是,在专制君主——官僚——民众之间就形成这样一种颠扑不破的政治文化格局:官僚利益分赃、民众负担税赋军事等义务。在这种官僚制度体制下,只有自上而下的管理而无自下而上的监督体制,官员的升迁和降黜之权操纵于上司的手中,这就必然会形成关于对上级强烈的依附性,处理公务只对上级负责,唯命是从,甚至为了迎合上意,编造出一些形式主义的噱头。因此,中国古代官僚在执行法律时“亲者断其生,疏者判其死”,服从权力而不是法律,处理日常公务具有很强的随意性。

——摘编自马欣荣《比较视域下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弊端探析》

材料二   1832年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更深入、全面地改革文官制度,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1853年,查理·屈维廉和斯坦福·洛斯科特提出一份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但未获得议会通过。1855年,首相帕麦斯顿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正式法令《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命令》。格莱斯顿执掌内阁后,于1870年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二个枢密院令,规定以后所有文官职位的任命都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是建立在对旧的文官制度逐步改革基础上的,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以渐进的方式来推进文官制度走向完善的。建立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但所确立的原则依然没有过时,为其他国家文官制度提供了十分有益的经验。

——摘编自肖俊《渐进的制度文明: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与贡献》《世界历史:英国文官制度改革》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特点及其弊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英两国官僚制度发展演变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