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报刊报道,1903年科举考试“各省士子之赋槐黄而踏省门者多若过江之鲫,约计大省万余人,小省数千人,负笈担囊,不远万里,既抵省垣,觅寓所、购考具,憧憧往来于贡院,左右无一非应试之人”。这体现了当时(     
A.新旧教育体系矛盾尖锐B.社会变迁影响职业选择
C.科举制仍具较大影响力D.新式选官机制运行受阻
2023-10-14更新 | 16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04年以前,湖南地区的官办学堂占85%以上,而从1905年开始,公立、私立学堂一跃而上,公立学堂更占了2/3以上。1909年,湖南1262所学堂中,官立仅400所,占31%;而公立、私立学堂占69%。对此,学者认为“统治者将学务一下拱手让与地方,并非心甘情愿,而是因经济状况迫不得已”。这一观点指出(     
A.清政府被迫变革教育体制B.科举制因财政困难而被废除
C.学堂选官制度正逐步形成D.“学在官府”的传统遭到冲击
2023-08-29更新 | 943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励德双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清代州县实行“正印官”独任制,虽在少数州县设置统称“佐贰”的州判、县丞等官,且各州县均置学官,但均非“正印官”的副职或下属,不属于以正印官为首的州县行政系统。州县行政事务繁杂,州县官任用大量房吏、差役等职役人员(统称胥吏)协助。

晚清以降,州县胥吏制度弊病日益明显,加剧了吏治腐败和社会危机。1907年,清廷颁布《直省官制通则》,规定:将从前各直隶州厅和各州县所设州判、县丞等佐贰一律裁撤;同时设置警务长、视学员、劝业员、典狱员、主计员等“佐治各官”,隶属“正印官”;州县佐治各官“应由司道各就本科考取国文通畅、科学诸习人员,详请督抚委用。视学、劝业二员,并可参用本地士绅,由州县采访舆论,举其贤能端正者,一律详请与考委用,仍分咨各部存案。”

1908年,清廷发布上谕,宣布停止州县官吏部铨选,将符合参选资格的人员全部分发各省,另编为“改选班”,候补选缺。“改选班”人员分发到省后,“督抚率同三司,量其才性,试以吏事,或派入政法学堂,分门肄业,并须勤加考察。”

——摘编自魏光奇《晚清的州县行政改革思潮与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州县行政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州县行政改革的意义。
4 . 从1905年到1911年,关于留学生的洋科举,清朝举办了6次,录取了1388人。被录取者除了有老的科举称号外,还会因所学专业被冠以新的称号,比如“工科举人”“商科进士”等。这说明这一时期的清朝选官
A.保留乡试殿试模式B.采取有序方式推进
C.侧重选拔留学人才D.带有近代化的色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