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05年9月,御史陈曾佑奏称:“大学堂分科,其中学农者,为种植土化之事;学工者,为物理化学之事;学商者,为算筹贸易之事;学医者,为解剖医学之事。而今一概用为翰林院编修、检讨,不知所编者何书,所讨者何事。”这反映出晚清时期(       
A.学堂选官满足了社会转型的需要B.教育近代化进程艰难
C.教育改革促进了学科分类的发展D.注重实用技术的训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指出,科举制被废除后,知识分子必须出自新学堂。进入新学堂除了需要花很多钱外,还有年龄的限制。以前百岁也能做童生,并且此举还被看作是天下盛世的表现。该学者意在强调科举制的废除(     
A.加剧了清王朝统治危机B.破除了旧的人才价值观
C.加重了百姓的赋税负担D.造成了人才培养的断层
3 . 清末新政时,在地方兴办学校、企业的绅士得到朝廷重用,官场出现“绅比官更有前途”的观点,不少地方官辞去官职,“跑到日本去住几个月,回原籍就转为绅了”。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地方势力影响政府决策B.效法日本成为社会共识
C.政府对新式人才的重视D.官僚集团内部分崩离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优贡考试是清廷废除科举后保留的善后举措。据1907年《时报》载:在浙江优贡考试期间,一位趋新的外地书商发现当地士子对新学的了解相当“卑下”,“思想之鄙陋有不能言语形容者”,他“不禁为吾浙前途悲”。据此可知,当时(     
A.风俗习惯新旧杂糅B.教育近代化艰难起步
C.社会呈现转型特征D.士子对新政缺乏信心
2023-06-21更新 | 2387次组卷 | 20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05年,张謇向清政府上奏:“窃维东西各邦,其开化后于我国。而近今以来,政举事理,且驳驳(迅速)为文明之先导矣。揮(探摸)考其故,实本于教育之普及,学校之勃兴。然以少数之学校,授学有秩序,毕业有程限,其所养成之人才,岂能蔚为通儒,尊其绝学,盖有图书馆、博物院,以为学校之后盾。使承学之彦,有所参考,有所实验,得以综合古今,搜讨而研论之耳。”张謇旨在强调(     
A.公共教育资源对社会发展的作用B.学校教育对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C.近代中国的教育远远落后于西方D.图书馆、博物院比学校更重要
2023-05-17更新 | 610次组卷 | 1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1897年,因听闻科举欲求变新,浙江很多人纷纷购买主张维新的《时务报》,以备应试,但很少有人“真能潜研精讨以究中西治乱、强弱之故”;当年科举考试“犹然故辙”,购报者遂意兴索然。此现象说明当时的科举(     
A.侧重选拔时务人才B.极大促进西学传播
C.尚未发生实质变化D.深刻推动制度革新
2023-01-07更新 | 2996次组卷 | 27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据刘大鹏著《退想斋日记》记载“20世纪初士心散涣,有子弟者皆不作读书想……新设学堂,凡入控读书者,均称学生,所读者,皆教科书,至十三经,全行废除,禁止不读;虽无秦始皇而较焚书坑儒尤甚。”这主要是因为当时选官制度变革(     
A.切断了士人与国家的制度化联系B.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
C.使知识分子的职业观更加多元化D.严重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
2022-11-11更新 | 98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08年,清政府颁布《游学毕业生廷试录用章程》,规定凡在外国高等以上各学堂之毕业生,经学部考验合格,奉旨赏给进士、举人出身后,方可参加廷试,廷试后再授以官职。该规定(     )
A.是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的开始B.有利于改善政府官员结构
C.是缓解统治危机行之有效的措施D.打击了留学生的参政热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