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育萃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安徽 高二 阶段练习 2021-10-15 31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史(旧)、中国古代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 “此制度的实行,使中国的国家形态逐步脱离‘(夏商周)古代’时期多元化的联邦治理模式,而转向单一的中央集权模式。”材料中的“此制度”(  )
A.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
B.负责监察中央和地方各项工作
C.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D.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 明代,在监阁共理朝政的体制之下,司礼监、内阁中任何一方的权势都不可能在时间上取得连续、持久的积重式发展。司礼太监“即狼戾如振、瑾者”,也是“能为乱而不能为变”;而位高权重的顾命元臣,皇帝也可“以片言谴罢,如叱一奴”。这反映出明代
A.内阁全面操控相权B.监阁之间相互制衡
C.宦官擅权威胁皇权D.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 祖先崇拜是商周时期首要的国家信仰,但是到了战国时期,祖先信仰逐渐被宇宙神或自然神崇拜(尤其是名山大川)取代;另外,祭祀的主要地点则由向先祖献祭的祠庙转到向自然神和宇宙神献祭的室外神坛。这一变化
A.反映先秦思想日趋成熟理性B.体现了地主阶级的威权构建
C.表明宗法制分封制开始瓦解D.标志着家天下观念开始出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汉承秦制,唐袭隋规,这些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历代重视吸取前朝教训B.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C.缓和尖锐阶级矛盾D.维护专制集权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李剑鸣在《“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中提到:“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下列叙述与材料无关的是
A.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B.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
C.构建“分权制衡”机制D.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相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阿提卡遭入侵后,雅典人责怪伯里克利。伯里克利说,“你们攻击我,因为我曾主张战争;而你们表决赞成战争,也是在攻击自己”。远征西西里失败后,雅典人攻击赞成远征的人,“好像自己没有表决赞成似的”。这说明
A.伯里克利反思直接民主制的弊端B.雅典直接民主易产生多数人暴政
C.雅典民主决策缺乏责任追究机制D.雅典对外军事行动由执政官负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毛泽东曾提出设想:“是否可以仿照人民代表大会的办法,设党的常任代表。我们有人民的国会,有党的国会,党的国会就是党的代表大会。我们已经有十年没有开党的代表大会了,有了常任代表大会,每年就非开会不可。是否可以考虑采用这个办法,比如五年一任。”基于这一设想,中国共产党开会
A.制定了首部正式宪法B.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提出了变为工业国的目标D.把北平改为北京并定为首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8. 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某一制度曾有过中肯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材料中所述制度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
A.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B.控制思想文化发展,培养了皇帝的奴仆
C.形成了“重文”传统,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D.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
2021-09-26更新 | 20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限时限量标准模拟卷-第4章隋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美国史学家墨菲在《亚洲史》中指出:“在宋朝,得到选拔的成功官员中,有三分之一多来自平民家庭,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是惊人的。”下列各项中,与此现象的出现直接相关的是
A.宋朝尽夺藩镇之权B.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C.当时文武并重D.王安石变法的积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0. 东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篇》记载,“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索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表明当时的选官制度(   
A.注重门第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B.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
C.重才轻德的选拔依据弊端渐显D.在执行过程中标准背离了初衷
2021-11-25更新 | 1313次组卷 | 40卷引用:2020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1841年,哈里森当选美国总统,一个月后便因忙于职位分配劳累而死;1861年,林肯当选总统,分官使他精疲力尽,他形容说:“如果前院起火,我都无法去救。”1881年7月2日,美国新任总统加菲尔德在华盛顿的一座火车站遭到一个没有得到满意官职的党内支持者刺杀,身受重伤,两个多月后不治身亡。这表明
A.“政党分肥”影响政治稳定B.美国总统权力失去制度约束
C.恩赐官职制度已在美国泛滥D.美国政治制度具有不稳定性
2021-09-07更新 | 611次组卷 | 14卷引用: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基础过关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下表所示为一战末期和二战后英国文官分类的调整措施。这反映出,二战后
一战末期二战后
行政级(若干职级)与大学毕业程度相当行政人员行政、执法、办事员、助理办事员和勤杂人员
一等书记级与高中毕业程度要当专业人员法律、统计等
二等书记级与初中毕业程度相当
女书记级与初中毕业程度相当
A.等级结构同教育制度相结合B.英国文官的分类更加专业化
C.文官制度的管理相当严格D.行政在文官系统中地位重要
2022-03-21更新 | 294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单元复习过过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过关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1870年,英国首相格拉斯顿颁布了关于文官体制改革的枢密院命令,其中提到,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文官(少数高级文官除外);将文官分为高低两级,高级文官负责执行政策,低级文官负责办理日常事务;应试合格者,经培训后按成绩高低分配到相应的部门工作。这个枢密院命令被认为是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最终确立的标志,主要是因为(       
A.提高了政府官员的文化素质B.避免了政府腐败和职能混乱的现象
C.确定了公开考试与择优录取的原则D.延续了历届政府的选拔政策
2022-02-16更新 | 263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同步课时专项训练(选择性必修一)-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史密斯—一休斯法案》,由联邦政府出资对文官进行职业培训,希望实现官僚体系的科学管理。美国开展文官培训意在
A.消除两党的利益矛盾B.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C.扩大公民的参政权利D.完善现行的联邦体制
2021-03-31更新 | 750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下图所示,①②③④处依次需要填写的内容是(       

英国政府官员构成示意图
A.政务官,长期任职;事务官,随内阁共进退
B.事务官,长期任职;政务官,随内阁共进退
C.政务官,随内阁共进退;事务官,长期任职
D.事务官,随内阁共进退;政务官,长期任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6. 1851年,英国常任文官人数为4万人,1901年达11.6万。而到1968年,文官人数已高达76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在战后的增长更为迅速,在环境事务部等部门已占全部文官的52%—60%。这种变化表明英国
A.文官制度的成熟完善B.冗官的问题日益突出
C.君主立宪存在严重弊端D.政府社会干预职能扩张
2021-01-12更新 | 1372次组卷 | 37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质量考评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政府机关人事管理制度,建立了一支行政管理队伍,适应了当时计划经济的需要。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中国政府积极推行以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这反映了中国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根本动力是
A.文化体制改革B.政治体制改革
C.干部制度改革D.经济体制改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规定,“致力国民革命十年以上而有功劳者,经证明属实”即可免试任为公务员,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该党长官,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这一规定
A.调动了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B.促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C.有利于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D.剥夺了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权
2021-10-16更新 | 471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7届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三4月模拟调研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合奏《复议新政折》,主张大力派遣留学生,加速培养新政人才,清政府采纳了这一建议。1903年清政府正式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宣布给留学归国人员以正途出身(等同于科举及第)。这说明清政府
A.想彻底改革政治经济制度B.开始正式培养翻译人才
C.鼓励留学生学成归国D.迫于列强政治方面的压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0. 根据1915年的《文官高等考试令》后所附的《文官考试第二试、第三试科目表》,文官高等考试共分政治、经济、法律、文学、物理、数学等23个专科;1919年颁布《文官高等考试法》,将考试专科由23个增至33个,主要增加了机织、染色、窑业、酿造、商业等专科,同时将第一试科目改为仅试国文一道。这表明了(     )
A.经济类专科考生备受国家重视B.文官考试更注重通才知识考生
C.考试科目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D.传统文化在考试中的地位降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1. 1908年,清政府颁布《游学毕业生廷试录用章程》,规定凡在外国高等以上各学堂之毕业生,经学部考验合格,奉旨赏给进士、举人出身后,方可参加廷试,廷试后再授以官职。该规定(     )
A.是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的开始B.有利于改善政府官员结构
C.是缓解统治危机行之有效的措施D.打击了留学生的参政热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2. 1898年,清朝礼部颁布的乡会试章程中规定:著照所拟,乡会试仍定为三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礼部即请通行各省,一体遵照。以上材料说明清政府(     
A.改变了选拔人才的方式B.废除了八股取士制度
C.变革了科举考试的内容D.建立了近代学校制度
2023-10-17更新 | 112次组卷 | 36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3. 据某科研机构深入我国农村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村干部的选拔经历了从解放初的家庭出身成分到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积极性再到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身能力,发展到现在的社会关系网络和经济实力等。这一现象反映了
A.宗法习俗操控农村民主选举B.复杂历史左右民主政治建设
C.经济实力决定干部社会特性D.村干部选任受时代因素影响
2021-01-18更新 | 1353次组卷 | 26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4. 民国初,孙中山令法制局拟定出《任官状纸程式》《任官令》《文官考试令》《文官考试委员官职令》《外交官及领事官考试委员官令》《法官考试令》《官职试验章程》等法令,并交参议院议决。这些法令
A.预示着立法程序和环节基本完成B.保证了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与发展
C.深受西方文官制影响而具有开创性D.体现了建立现代文官制度的构想
2021-01-01更新 | 672次组卷 | 26卷引用:高二历史寒假作业(统编版)-巩固练02官员的选拔、管理与法律、教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5. 英国1855年文官改革,以择优录取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1870年,枢密院规定,多数重要官员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这体现了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都
①扩大了政府行政官员的来源                  ②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推进了社会公平公正                            ④打破特权阶层对官场的垄断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6. 自古以来,世界各国都注重对权力的监察制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刺史”即是刺举不法之人。(汉)武帝时称部刺史,全国划分为十三个部(州),每部(州)包括若干个郡。每年秋八月,刺史分部周行督察,年终返京奏报,其没有常设的办事机构,走到哪里便临时设“治所”或“所止理事处”,作为中央政府派遣的监察特使其具体职责从一开始就有明文规定,即“六条问事”。对于郡国诸侯王的行为一经查出有违法之处,便可奏报皇帝,其不察小吏,专察大吏,不光举劾奏报,还可以贬退大吏,刺史受中央御史中丞直接管辖,地位并不高,属下大夫,待遇也不丰厚,每年秩六百石,但刺史所监察的对象却远远高出自身的地位,可以监察二千石的官吏(地位相当于郡守,即地方最高职位)。

——摘编自窦重山《浅论刺史制度的产生及其演变过程》

材料二:   1883年,美国就颁布了《文官制度法》,对政府公务员的行为做出了详细的规范。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联邦贪污对策法》,规定选举中总统和国会议员得到100美元以上的捐款必须登记。1985年推出的《政府工作人员道德准则》规定,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公职做交易;公职人员不得在外兼任与其职责利益相冲突的工作或从事与其职责相冲突的事务;政府官员在离职后一年内不得回原工作部门从事游说活动,违反者将受到刑事处分。

在美国,除非能证明媒体存在着实际的恶意,否则对公职人员的报道即使不准确,也免受司法追究。1972年6月17日,美国总统大选在即,在任总统尼克松的5名亲信潜入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总部办公室,偷拍文件和安置窃听器,被当场抓获。其后,尼克松极力阻挠媒体对这一事件的调查,甚至威胁吊销《华盛顿邮报》所属公司的营业执照,但报纸不为其所阻吓,彻底揭开了丑闻。尼克松也因此被迫辞职。

——摘编自《反腐败与制度——宏观视角看西方国家防治腐败措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时部刺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设立部刺史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美国为例,概括西方发达国家官员廉洁度比较高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   九年(即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休耕轮作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迁者听逐空荒……

——《魏书·食货志》

材料三   市易法垄断货源,“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结果造成“卖梳朴则梳朴贵,卖芝麻则芝麻贵”的局面。尽管王安石声称市易法的目的是“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也”……但是实际结果是“官中自为兼并”“商贾为之不行……而上下均受其弊”……市易法之弊,连最初倡行市易法的魏泽宗都“愤惋自陈,以谓市易主者摧固掊克,皆不如初议,都邑之人不胜其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实现人民“殷盛”而采取的措施。(至少打出三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鼓励农耕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谈谈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4)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均遭到顽固派反对,请指出两次变法中顽固派在阶级本质上是否相同?为什么?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名校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

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中央集权制“是旧制度在大革命后仍保存下来的政治体制的唯一部分,因为只有这个部分能够适应大革命所创建的新社会”。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制度的重新建构”。中华民国确立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三归纳作者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后至19世纪中后期政体演变的主要趋势及根本原因。
2019-01-19更新 | 370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5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1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是一个非常的时代,处于制宪政治时期,而非常态政治时期。制宪政治要解决的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参与制宪的各个党派虽然有各自的价值、信念和利益,但要求他们在制宪的时候,暂时放下党派之私见和私利,从国家的长远和整体利益出发,制定超越党派的永久宪法。……美国在建国之初也曾出现过私人利益泛滥、普遍出现腐败、派系与党争等一系列问题。……面对人性中的幽暗,联邦党人非常具有政治智慧,他们不是像法国大革命那样以公共的善的名义去压抑私利的恶,而是通过建立分权的宪政制度,以恶制恶,相互平衡,将恶转化为善,将私人利益转化为公共利益。在费城制宪会议的过程之中,虽然各州、派系之间有利益冲突,但为了实现共同的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大家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美国人坚信,只要有适当的制度性安排,各种分散的私人利益可以“共和”为民族的整体利益。

——许纪霖《辛亥后民初的制度转型为何失败?》

材料二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


(1)根据材料一民国初期和美国独立初期面临的相同政治问题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在解决该问题时所体现出的“政治智慧”。
(2)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立宪政体在中国不能真正建立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发展趋势的认识。
2020-10-12更新 | 101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3届河南洛阳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试卷分析

导出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政治史(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史(旧)、中国古代史

试卷题型(共 29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25
材料分析题
4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政治史(旧)
2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
经济史(旧)
4
中国古代史

细目表分析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85郡县制单题
20.4内阁单题
30.4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单题
40.4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单题
50.651787年宪法的背景、内容和原则  1787年宪法的意义和局限性单题
60.65伯利克里改革单题
70.65《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单题
80.65科举制单题
90.65科举制单题
100.85察举制  察举制单题
110.65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单题
120.65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单题
130.65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单题
140.65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单题
150.65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单题
160.4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单题
170.65新时期的民主建设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单题
180.65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单题
190.65清末新政  清末新政单题
200.65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单题
210.65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单题
220.65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单题
230.4新中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单题
240.65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单题
250.65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260.65监察与谏议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270.65王安石变法
280.4秦的统一  法国共和政体  中华民国的建立  秦朝的统一
290.651787年宪法的背景、内容和原则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