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清末新政时,在地方兴办学校、企业的绅士得到朝廷重用,官场出现“绅比官更有前途”的观点,不少地方官辞去官职,“跑到日本去住几个月,回原籍就转为绅了”。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地方势力影响政府决策B.效法日本成为社会共识
C.政府对新式人才的重视D.官僚集团内部分崩离析
2023-08-12更新 | 298次组卷 | 5卷引用: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单元测试)-【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所示为某校布置的社会实践活动史料搜集任务的部分记录。其研究主题最可能是晚清(     

时间范围

史料搜集关键词

1896~1899年

经济特科,时务策

1901~1911年

大学堂、中小学堂、蒙养学堂。《奏定学堂章程》,《会奏清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
A.维新运动的发展B.教育内容的变化
C.文官政治的形成D.选官制度的变革
2023-07-03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单元测试)-【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优贡考试是清廷废除科举后保留的善后举措。据1907年《时报》载:在浙江优贡考试期间,一位趋新的外地书商发现当地士子对新学的了解相当“卑下”,“思想之鄙陋有不能言语形容者”,他“不禁为吾浙前途悲”。据此可知,当时(     
A.风俗习惯新旧杂糅B.教育近代化艰难起步
C.社会呈现转型特征D.士子对新政缺乏信心
2023-06-21更新 | 2387次组卷 | 20卷引用:考点巩固卷21官员选拔与管理-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05年,张謇向清政府上奏:“窃维东西各邦,其开化后于我国。而近今以来,政举事理,且驳驳(迅速)为文明之先导矣。揮(探摸)考其故,实本于教育之普及,学校之勃兴。然以少数之学校,授学有秩序,毕业有程限,其所养成之人才,岂能蔚为通儒,尊其绝学,盖有图书馆、博物院,以为学校之后盾。使承学之彦,有所参考,有所实验,得以综合古今,搜讨而研论之耳。”张謇旨在强调(     
A.公共教育资源对社会发展的作用B.学校教育对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C.近代中国的教育远远落后于西方D.图书馆、博物院比学校更重要
2023-05-17更新 | 610次组卷 | 14卷引用:专题突破卷21官员选拔与管理-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02年创办的山西大学堂设中学专斋和西学专斋,中学专斋初设经、史、政、艺四科,后只保留经学一门,并增设外文、理化、史地、艺体等。1905年首批毕业生分别被授予“贡生名义”。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新式学堂已摆脱传统教育的模式和观念
B.近代教育呈现出新旧交织的转型期特征
C.该学堂的创办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
D.学堂选官已经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1897年,因听闻科举欲求变新,浙江很多人纷纷购买主张维新的《时务报》,以备应试,但很少有人“真能潜研精讨以究中西治乱、强弱之故”;当年科举考试“犹然故辙”,购报者遂意兴索然。此现象说明当时的科举(     
A.侧重选拔时务人才B.极大促进西学传播
C.尚未发生实质变化D.深刻推动制度革新
2023-01-07更新 | 2996次组卷 | 27卷引用:考点巩固卷21官员选拔与管理-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关于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有学者这样写道,据统计在清王朝覆灭之前,各部侍郎、部丞、参议及内阁属员中,出国留过学或出洋考察过宪政等有留洋经历的人,占百分之十四点九,针对中国兴学之初,沿用科举办法,学堂毕业者即授予实官的问题,1911年9月,清政府鉴于“东西各国学堂毕业与入官考试无不判为二事”,“拟自《文官考试任用章程》施行之日起,无论何项学堂考试毕业者,概不给奖实官,其游学毕业生之廷试,明年亦拟不复举行。”该学者的叙述意在说明(     
①科举将读书与做官结合起来
②西方文官制度的引入终结了留学毕业即授官的途径
③学堂选官方式未经周密筹划而带有过渡性质
④新的官员录用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变政府官员结构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 . 1905年,清廷举行了首次留学生入官考试,由殿试录取了14人,给予举人、进士出身,授以京官。1906年至1911年总计录用游学毕业生1000余人。这种变革
A.动摇了传统儒学的统治地位B.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C.有利于内政与外交的近代化D.促进科举制的转型升级
2022-02-13更新 | 331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A卷·知识通关练)-【单元测试】高二历史分层训练AB卷(选择性必修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新政、推行新学制后,各地多设蒙养学堂。1902年,儿童读物本原有二事,为子当孝臣当忠。读书须知辨邪正,圣经贤传相辉映小英雄,雄且英,家之麟凤国之桢。小英雄,休云小,少不好学行将耄。古人因文能见道,今人开智宜阅报。”这一内容反映出
①开启民智的社会思潮   ②科举制废除后的教育导向
③白话文和新文学推广   ④儒家伦理道德的重要地位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2-02-10更新 | 192次组卷 | 6卷引用: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北京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清末,接受学堂教育的新知识分子无需再依靠皇家俸禄谋生,他们可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从事各种新的社会经济职业,如梁启超指出的,“现在的学问和思维方法确已有了一条大进步之路径,这里头最大关键,就是科举制度之扑灭。”这可用于说明清末
A.儒家正统思想地位遭到严重冲击B.知识分子的职业选择趋向多元化
C.新式知识分子群体日益发展壮大D.维新派主张对选官方式进行变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