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2年,漕运总督陈夔龙奏请设立江北大学堂,首创本籍客籍分班教学的方法。河南、直隶等地客籍群体自发兴建旅学。1904年,山东巡抚周馥创立了最早专门招收客籍学生的官办学堂——山东客籍学堂。河南紧随其后,并进一步消融省界,设立了旅汴学堂。学部很快将之推广到全国。

招收客籍学生是清末新政时大多数学堂通行的做法,各省还是优先保证本省学子入学,而客籍学生入学往往被限制条件。在这一年(1904年)前后,限制客籍的做法愈演愈烈,演变为蔓延全国的学额争端。以客籍为主体的官僚阶层想到了一种另辟蹊径的办法,即绕开已有公立学堂,利用自筹经费和公款,创办专门招录客籍学生的客籍学堂。

随着全国新式学堂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学生数量远远超过可以给予的官职数量,学堂选官制度难以维持,清王朝谋划采取新的文官制度取而代之。本省外省的籍贯身份不再显得重要,学额争端渐趋缓和,一部分客籍学堂开始转型为普通高中小学堂。辛亥革命后,旧官宦群体纷纷携眷返乡,各地的大多数客籍学堂也随之解体。

——摘编自王超《从畛域之分到消融省界:清末新政中的客籍学堂》

(1)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末客籍学堂创立与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概括客籍学堂发展演变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客籍学堂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现代不少国家的人事制度改革,都以建立考试录用制度为突破口。1870年,英国枢密院下令:凡未经考试、未持有合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官职。此后,英国常务次官以下的官员,几乎都由考试录用。英国文官考试内容的设计以"通才"为标准,这条标准在考试内容上表现为注重报考者的一般教育程度,强调报考者要具备高度的文化素养,综合而广博的知识。英国人素有"凡受过优良高等综合教育的人更适合担任政府官职"的传统意识,因而他们特别注重从名牌综合性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中录用人才。

——摘编自陈太福《西方文官考试录用制度述评》

材料二   为了取代科举选士制度,张之洞等人在《奏定学堂章程》中专门制定了一套学堂奖励科名出身制度,还在呈递朝廷的奏折中提出:“凡科举抡才之法,皆已括诸学堂奖励之中。然则并非废罢科举,实乃将科举、学堂合并为一而已。”《会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清帝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中也指出:“学堂本古学校之制,其奖励出身亦与科举无异。"在这一颇具科举考试文化特色的“理论"影响下,以学堂选士替代科举选官的举措获得了官绅阶层乃至普通士人的广泛认同。19051213日,《大公报》称:“科举停止后,考试学堂者毂击肩摩。译学馆现已大加扩充,拟于明春出示招考,添设一班,以广学额而资造就。"该报于1906713又记:“(京师)有某官立学堂之某学生,得父死之电而不奔丧",因为“回乡里往返须三月之久,恐旷课而扣分数"。1905年以后,昔日不为世人所重视的教会学校,其申请人数多到学校无法接收;同时,修完学校规定课程的学生也比之前多。

——摘编自张亚群《从考"官"到考"学"——废科举后考试文化的变革与传承》


(1)指出材料一中近代英国文官录用制度的特色。
(2)概括材料二中清末选官制度改革的内容,并说明改革的进步意义。
2023-05-27更新 | 19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