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继承孔子的仁的思想,而有所发展……他认为,首先要使民有恒产,要使八口之家有百亩之田,打了粮食可以吃饱,养了家畜可以吃肉,种桑养蚕可以穿衣,还要有学校宣传孝父母、尊长者的道理。这样,他们也就会“死徙无出乡”了。他认为这样就可以使国家强大起来。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1)概括材料一中描绘的生活状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孟子的思想主张。

材料二:“铸刑鼎”是春秋时期宗法贵族减弱了气势,新的地主阶层兴起的背景下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把惩治犯罪的刑律铸在金属鼎上,向全国百姓公布……让老百姓明白法与非法的界限,知道犯了法会得到什么样的处罚……也打击了贵族特权,使贵族不能利用刑律的私密随意处置老百姓。这无疑是进步的法制理念。


――编自马立诚《子产铸刑鼎》


(2)根据材料二,分析郑国子产“铸刑鼎”出台的社会背景。与此时期相近的古罗马,元老院颁布了类似的法律。指出这部法律的名称及其历史价值
2021-11-0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如表为中国战国时期《法经》和古罗马《十二铜表法》内容和结构的比较。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标题主要内容
《盗》是指窃取财货
《贼》是指对人身的侵犯,也包括犯上作乱
《网》即“断狱”,是审断罪案的法律
《捕》即“捕亡”,是有关逮捕逃亡的法律
《杂》是对“轻狡、越城、博戏、假借、不廉、淫侈、逾制”等七种违法行为的惩罚
《具》是根据犯罪情节和年龄情况,对判罪定刑加重或减轻的规定,相当于现代刑法典的总则部分
标题主要内容
第三表:执行有关判决执行的规定
第四表:家长权有关家内身份的规定
第五表:继承和监护有关遗产继承和债务继承及监护的规定
第六表:所有权和占有有关所有权的转移、占有、纠纷裁定等规定
第七表:土地和房屋有关相邻关系的规定
第八表:私犯有关伤害、盗窃、诈骗等规定
第十表:宗教法有关丧葬方面的宗教仪式和习俗的规定
第十二表:后五表的补充有关祭品和债权及占有的规定
A.两部法典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B.两部法典都体现了私法重于公法
C.《十二铜表法》是贵族斗争的成果D.《法经》处罚严厉且缺乏合理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