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形成过程,据此可知我国
A.法制建设逐渐体系化、完备化B.依法治国逐渐成为国家意识
C.法制建设在曲折发展中逐步完善D.新时期法制建设逐渐走向正规
2021-03-18更新 | 4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牧民群众积极参与1954年宪法草案大讨论

材料二   宪法起草的亲历者董成美教授回忆指出:“当时还编辑了三辑资料,叫《宪法参考资料》。第一辑是1918年苏俄宪法和1924年苏联宪法;第二辑是美、英、法、德意志和瑞士联邦宪法;第三辑是从清朝、北洋军阀到国民党蒋介石的宪法和宪法性文件。第三辑资料于1953年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的名称印刷后发给所有宪法起草委员会的委员以及参与宪法起草工作的有关人员。”“当时的讨论中,有人提出一院制,有人提出两院制,还有人提出三院制。我记得两院制是由当时的民盟副主席张伯钧提出的。我认为应该实行一院制,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毛主席在宪法起草中是不同意规定迁徙自由的,他认为人不能想到哪儿就到哪儿,得有制度;城里人就是城里人,乡下人就是乡下人,不能随便来回移动。但是后来宪法仍作了规定,没有听毛主席的,我们大都认为规定迁徙自由是有必要的。”

——摘编自《董成美教授访谈录》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1-03-06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形成过程,据此可知我国
时间进程
1954年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取得实际成果
1962年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取得实际成果
1979年制定一部完善民法典的条件尚不具备
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
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
A.法制建设逐渐体系化、完备化B.依法治国逐渐成为国家意识
C.法制建设在曲折发展中逐步完善D.新时期法制建设逐渐走向正规
2021-03-02更新 | 669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十一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4 . 1954年,全国人大首次组织民法典起草工作,后因各种原因数次中断。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通过,成为民法典出台的重要基础。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通过。这反映出中国
A.民法典立法工作不断推进B.新时期大力推进依法治国方略
C.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完善D.建成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5 . 著名法学家江平认为:“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私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复兴。”下列对“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的理解和认识正确的是
A.从强调统治阶级意志本位到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本位
B.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定者首先应复兴西方古典法律制度
C.权利自主的经济本位应完全服从于国家至上的国家本位
D.立法从以罗马法的经验主义为基础到“摸着石头过河”
2020-12-06更新 | 534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982年宪法诞生后有过多次修正,涉及市场经济的修改内容如下表,由此可知
修宪年份修改内容(部分)
1988年提出“个体户和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补充”,私营经济首次进入宪法。
1993年“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取代了原宪法中“国家在社会
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的说法。
1999年称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年对非公经济由“保护、引导、监督和管理”改为“保护、鼓励、支持和引导”,并对其“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A.改革开放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B.改革开放的重点是扶持非公有制经济
C.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D.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基本确立
7 .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民法典》的颁行
A.摒弃了原有的法律规范B.建构了全新的法制体系
C.推动了法治文明的发展D.使中国进入成文法时代
2020-11-08更新 | 1041次组卷 | 26卷引用:【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山东专用)-解密14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分层训练)
8 . 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行了修改,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奋斗目标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之中。这反映出此时我国
A.形成完整的法制体系B.法治国家建设臻于完善
C.法制建设进入新阶段D.依法治国理念开始实施
9 . 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历经四次较大修改而与时俱进。综合下表修改内容,这一历程本质上反映
时间会议修改内容
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巩固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断深化
C.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完成D.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020-06-22更新 | 98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
10 . 以下表格的信息说明  
时间 表现
1982年宪法制定前夕 邓小平指出:“要使我们的宪法更加完备、周密、准确,能够切实保证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各级组织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利。”
1982年 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进行重新规定,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改为第二章。
20世纪90
年代
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得到重视,这个时候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更多地体现了“管理法”的色彩。
A.法律使人民获得感增强B.依法治国理念不断强化
C.社会主义民主基础扩大D.国家关注公民基本权利
2020-06-19更新 | 258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