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1 . 下表是我国“八二宪法”修订内容(节选),据此可知(  )
时间内容
1988年(增加)“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1993年将“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稳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比例的协调发展。”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1999(修订)“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A.市场在经济发展中起决定作用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法治建设保障了社会稳定发展D.法制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2023-12-25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2 中西方法律教化与基层治理(5大核心考点+90道高频考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在结构上进行了调整。这一调整的意义在于(     
A.确认了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成果B.体现国家机构是人民授权的结果
C.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D.社会主义民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2023-09-07更新 | 514次组卷 | 6卷引用: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3 . 在编纂《民法典》过程中,我国立法机关广泛地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多次派员深入调研;还通过网络收到100多万条意见和建议。但已颁布的《民法典》仍存在未充分确认商事关系的特殊性,难以满足社会的商法制度需求等问题。这从侧面反映了(     
A.广大民众法律知识滞后B.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曲折性
C.国家立法程序仍需完善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2023-09-06更新 | 885次组卷 | 20卷引用: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五六十年代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两次启动《民法典》起草工作,但由于政治运动等被迫中断。初成的两部草案与苏联民法典一脉相承,如“财产流转”便将继承制度排除在外,但加入了预算、税收等计划经济方面的内容
20世纪七八十年代1979年第三次启动民法典编纂。但立法机关认为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各种民事关系尚未定型,制定完整的法典条件还不具备,故决定先分步制定民事单行法
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相继制定,身份平等、权利神圣等私法理念也备受推崇。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逐步加快
2020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施行,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据何勤华《西方法学史纲》、梁慧星《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等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3-08-16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选必1-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单元综合检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后,妇女主动提出离婚的案件有增无减。据统计,上海市自婚姻法公布后的10个月间,该市人民法院共受理4197件婚姻案件,其中由女方提出的占89%。这说明(     
A.男女平等得到充分落实B.女性民主意识日益增强
C.公民权利得到法律保障D.妇女解放取得明显成效
2023-06-13更新 | 523次组卷 | 9卷引用:阶段性检测卷09纲要上下册(中国史+世界史)-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新中国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了根据地与解放区社会改造的核心实践,并将之推向全国,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就是195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前者是人的解放,后者是土地的解放。这表明建国初期法制建设的特征是(     
A.巩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和成就B.开始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践
C.以宪法为基础的法律体系基本形成D.以苏联为师的基本法典起草
2023-06-10更新 | 719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镇江中学2023届高三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修改“八二宪法”,将第十条第四款“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修改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A.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成B.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C.政治制度体系初步确立D.法制建设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说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     
通过年份法律名称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
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A.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B.发挥法律的监督作用
C.国家对市场的全面控制D.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23-05-21更新 | 296次组卷 | 14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1954年宪法序言明确规定:“我国同伟大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同各人民民主国家已经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友谊,我国人民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之间的友谊也日见增进,这种友谊将继续发展和巩固”。这表明1954年宪法(     
A.具有鲜明的时代性B.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制定主体的广泛性D.表明中苏同盟的建立
2023-05-19更新 | 462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并在决议中指出: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表明(     
A.村民的集体意识显著增强B.村民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
C.村民自治具有了法律保障D.村民的选举权得到扩大
2023-05-10更新 | 530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