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在结构上进行了调整。这一调整的意义在于(     
A.确认了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成果B.体现国家机构是人民授权的结果
C.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D.社会主义民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2023-09-07更新 | 514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在编纂《民法典》过程中,我国立法机关广泛地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多次派员深入调研;还通过网络收到100多万条意见和建议。但已颁布的《民法典》仍存在未充分确认商事关系的特殊性,难以满足社会的商法制度需求等问题。这从侧面反映了(     
A.广大民众法律知识滞后B.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曲折性
C.国家立法程序仍需完善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2023-09-06更新 | 890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修改“八二宪法”,将第十条第四款“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修改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A.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成B.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C.政治制度体系初步确立D.法制建设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说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     
通过年份法律名称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
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A.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B.发挥法律的监督作用
C.国家对市场的全面控制D.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23-05-21更新 | 296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信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53年2月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我国第一部选举法。邓小平同志在草案说明中指出:“在选举法草案中,贯穿着一个总的精神,就是根据中国当前的具体情况,规定一个真正民主的选举制度。”由此可以看出,这一选举法的特点是(     
A.形成日趋完备的法律体系B.体现人民民主的基本原则
C.确立依法治国的思想方略D.实行民主政治协商的制度
2023-04-21更新 | 431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大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现代宪法宣誓制度脱胎于带有宗教色彩的宣誓仪式,并在现代法治精神的引领下逐渐成为宣扬宪法文化的支撑制度。宪法宣誓制度的雏形可追溯至英国1215年的《大宪章》,近现代西方国家的宪法宣誓制度借鉴了英国《大宪章》的立法思想,纷纷将宪法宣誓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沿袭下来,宪法宣誓制度必须遵循极为严格的程序,彰显出宪法宣誓的庄严性,这种仪式化功能唤醒、激发和强化了人们内心对宪法遵从的观念,真正在内心对宪法产生认同和依赖,从而信仰宪法。通过宣誓仪式,生存的世界和想象的世界借助于一组象征形式而融合起来,变为同一个世界,而它们构成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意识。宪法宣誓的誓词就是将参与宣誓的国家领导人及公职人员的职责宣告于世,并遵照宪法对其职责予以约束,公民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自由、独立、民主等理念逐渐成为个人权利诉求的重要内容,资产阶级也将这些个人权利诉求作为宣扬内容,因此获得民众的广泛支持。

——摘编自赫然 王鑫磊《西方宪法宣誉制度给我国的启示》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就职宣誓主体涵盖从中央到基层各类群体,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就职宣誓仪式带有宗教色彩,但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的就职宣誓是一种宣扬政党政治理念的政治仪式,体现了对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的政治传承。通过党员干部的就职宣誓可以确保就职宣誓人员时刻受到宪法的警示、内心的约束和人民的监督,进而让宣誓人员真正做到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目的,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法治建设的发展需要。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看作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党员干部就职宣誓也可以更好地重塑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摘编自王艳卓《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就职宣誓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就职宣誓制度的特点和意义。
7 . 1982年以前,我国宪法的结构顺序为“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982年宪法的结构顺序则调整为“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这一调整表明我国(     
A.切实落实了依法治国的方针B.高度重视公民权利
C.初步奠定了法治建设的基础D.注重维护宪法权威
2023-02-19更新 | 170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我国现行宪法自1982年公布实施后,进行了五次修订。下表是宪法修正案修订的部分内容。宪法的修订(     
时间宪法修正案修订的部分内容
1988年规定:“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1993年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1999年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
2004年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2018年将“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宪法
①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政治制度
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③保障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④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1-06更新 | 219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79—2009年,我国先后制定或修订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婚姻法、经济合同法、商标法、专利法、继承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企业破产法、著作权法、收养法、证券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这些法律的制定(     
A.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初步奠定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C.全方位回应了群众对民生关切问题D.为民法典的编纂提供有益的经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到2019年,我国已建立了69万个农村村民委员会。此外,1982年,城市居民委员会制度也被首次写入我国宪法。据此可知,这些举措(     
A.推动了宪法性质根本转型B.催生了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D.指导了基层民主实践
2022-10-31更新 | 481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西省名校2023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