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8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无疑是罗马法制史上一个不小的成就,可以说,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它把向来由贵族祭司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有明确的文字做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官吏的“武断和专横”

——《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从书》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制定是将欧洲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

——《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发展人民民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习近平2014年在全国人大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部法律?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2)材料二中美国宪法将哪些“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又是怎样“获得发扬光大”。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时期“依法治国、民主法律化”的历史大事,简析中国法制建设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法律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2021-11-06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八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城市特点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接管各大城市后中国共产党废除了保甲制度。参照乡村经验,不少城市建立了市、区、街三级行政管理体制,街政府成为最基层的行政机构。这种三级行政管理体制导致政出多门,效率低下,无法适应城市“集中”的特点。不久,街政府被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进一步探索城市基层管理模式。1954年,国家颁布条例,规定在城市基层设立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和群众自治性组织居民委员会,正式确立街居体制。通过街居体制,无单位、无组织的群众被全部纳入政府管理范围。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发生很大变化。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扩大了居委会职能,居委会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立各种工作委员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以及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区式管理”成为城市管理新的模式。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颁布,标志着社区建设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方向。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

——摘编自《新中国的基层管理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变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发展的意义。
2021-11-05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历史试题
3 . 1982年宪法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充分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程中的经验,也注意吸取国际的经验;既考虑到当前的现实,又考虑到发展的前景。由此可见,1982年宪法
A.高度重视对基本人权的保障B.兼具民族特性和时代特色
C.强调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D.具有较强的阶级斗争色彩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古典文化中的民主和法治精神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可以说,中世纪的市民民主和法律体系,以至近现代社会的民主和法律体系,都是在它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经过发展和演变而确立起来的。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美国通过革命和协商的方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主政体——总统制。与英国的议会制相比,美国不仅根除了“君主”“王权”的存在土壤,开启了国家元首的选举模式。而且还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

——摘编白孙瑛辉《论民主的多样性及其科学把握》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讲民主,不能搬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不能搞三权鼎立那一套。我经常批评美国当权者,说他们实际上有三个政府。当然,美国资产阶级对外用这一手来对付其他国家,但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这种办法我们不能采用。”

——摘编自高永中《始终坚持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基本原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古典文化中的民主和法治精神”起源于哪个国家?这种“民主和法治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美国摆脱“英国的殖民地”身份的方式是什么?美国的民主实践与“英国的议会制”有何不同?
(3)材料三中“资产阶级的民主……三权鼎立”源自哪一思想解放运动?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看法。
2021-11-0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明达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说:“中国人民将要在解放战争中获得胜利。”他号召全国人民,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真诚合作,粉碎美帝和国民党的阴谋,将革命进行到底。1949年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1949年在经济战线上将要获得伟大的成就。农业和工业将要比过去提高一步,交通将要全面恢复。1949年将要召集以完成人民革命任务为目标的政协会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组建中央政府。

——摘自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新年献词

材料二   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创造,明天将更加美好。全国人民要更加团结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为实现中国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101日)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毛主席提出的1949年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你认为中国梦有哪些具体表现
2022-03-1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宪法在联邦层面采用三权分立体制,即政府权力应当适当加以区分,以实现限制政治权力的目标。

——刘晗《美国宪法的内在特性:制度结构与宪法文化》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国家转型的助推器……推动国家权力的基础从“主权在君”转向“主权在民”;推动权力的运转方式从“集权专断”转向“分权制衡”……推动治国理民的规则从“礼法之治”转向“宪法之治”。

——颜德如《现代国家构建视野下的辛亥革命》

材料三   回顾我国宪法发展历程,可看到,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相关,只要我们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

——《习近平讲解我国宪法保持生机活力的根本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美国宪法是如何对政府权力“加以区分”的,并分析其目的。
(2)指出材料二中推动国家转向“宪法之治”的法律文献并概括其历史进步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宪法实施的根本目的,结合所学简述我国宪法建设的发展历程。
2022-03-1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在司法实践中却也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时人称之为“《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三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体现广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制度,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组织法》等一系列法律、法令。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四   “到2035年,我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中共十九大报告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并说明其作用。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法律体系与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50年初我国法制建设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法制建设的突出代表成果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自中共十九大以来我国在法制建设方面的重大成就
2021-11-03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律疏议》中有诸多涉外立法规定,如:“化外人(周边少数民族和外国人)相犯,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没落外藩教化,给复十年;诸漏泄大事应密者,绞,漏泄于藩国使者,加一等;若化外人私自交易,一尺徒两年半,三匹加一等,十五匹加役流;诸外藩与缘边互市,皆令互官司检校。”

——摘编自王立民《唐律涉外犯罪之研究》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初创时期。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和200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写入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切实贯彻依法治国方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三   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摘自1804年《法国民法典》

材料四   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952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全国先后建立了省级自治区5个,地区级自治州30个,县级自治县117个。

——摘编自杨秀珍《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律疏议》反映了唐朝涉外立法的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法治建设发展进程。
(3)材料三体现了哪些立法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民法典》得以颁布的社会背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2021-11-0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桐庐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现在,革命的暴风雨时期已经过去了,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斗争的任务已经变为保护社会生产力的顺利发展,因此,斗争的方法也必须跟着改变,完备的法制就是完全必要的了。……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

——摘编自《刘少奇选集》下卷

材料二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摘编自《江泽民文选》第2

材料三   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摘编自中共十八大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的背景和成果。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时期我国依法治国的内涵。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认识。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8043月法国立法院通过《法国民法典》。这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拿破仑晚年认为,它“将永垂不朽”。

2195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等13个法律文件起草完成,与1922年《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民法典》有共通之处。

3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稿》,体现了防止修正主义复辟等立法宗旨

41986年,《民法通则》出台,随后,《技术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侵权责任法》《物权法》等民事单独立法纷纷出台。

520205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摘编自Diane《拿破仑民法典》、刘凯《<民法典>诞生的历史进程》等


请解读上述材料,寻找贯穿其中的历史线索,提出你的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1-11-01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银川一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