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1978年3月,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决定重建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使之与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互相配合,又互相制约。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修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这反映了
A.极“左”思潮仍在影响着我国司法工作B.人民政府与敌对势力顽强斗争
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就D.我国的政法工作逐渐走向完善
2 .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下列有关新中国法制建设上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初步奠定了基础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民法为核心
C.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D.新时期中国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3 . 1978   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作‘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目的是
A.加紧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B.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C.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2020-08-05更新 | 511次组卷 | 7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长治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4 . 1979年7月中国颁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又出台了《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等相关法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根据入世承诺在五年内清理和修改了2000多种法律法规。上述举措
A.保障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持续性发展
B.主要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说明中国已经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
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先后通过了七部法律。其中有三部组织法和一部选举法,这些法律对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法院、检察院的组织和职能,对全国和地方人大的选举程序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这说明我国
A.政治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B.依法治国的理念已付诸实践
C.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展开
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2019-11-01更新 | 502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这次会议上
A.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B.及时把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C.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
7 .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四部宪法,它经历多次修改,不断完善,沿用至今。据此,19993月修订的主要内容为
A.将一国两制写入宪法B.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C.将基本路线写入宪法D.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入宪法
8 . 1958年之后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成为一种表决方式,后来甚至出现用热烈的鼓掌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票决进行明确。这表明改革开放后我国
A.确立依法治国理念B.人大制度得以恢复
C.健全各项法律制度D.逐步完善民主制度
9 . 民主法制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二   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方法来解决……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的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以上三个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导致“文革”悲剧。

——宋新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材料三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2)据材料二,指出“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创立的一项什么制度?该民主制度有何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历程的阶段特征。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
2016-12-12更新 | 382次组卷 | 13卷引用:山西省应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国事会议的地方。它由中央部分的万人大礼堂、北部宴会厅和南部人大办公楼三部分组成。平面呈扇形,所有的座位都可以看到主席台。万人大礼堂是人民大会堂的主体建筑。在这里多次召开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成为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舞台,在这里也诞生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并且规定了全国人大有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划分的职权,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包含哪些主要制度?

材料二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律也就跟着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材料二认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为此,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定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有何意义?你认为怎样做才能实现这一举措?

材料三 从新中国建立到现在的短短半个多世纪以来,尤其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的基层民主逐渐建立并已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村民民主自治相关制度建设不断跟进。1998年后,根据实际情况,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多个政策性文件规范换届选举、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委会公章管理、一事一议筹资酬劳、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引导村民自治的发展。


(3)为了保证城乡居民的人民民主权利,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了哪些法令?有何作用?
2016-11-18更新 | 4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2011学年山西省忻州市高一上学期联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